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卷上

關燈
周匝聞四十裡。

    菩薩如是。

    以聖賢智發大慈悲。

    普遍衆生令得安隐。

    譬如曼陀勒華。

    若有病者。

    聞此華香其病即愈。

    菩薩如是。

    以大慈大悲香行遍至除解一切塵勞之病。

    譬如無有佛時。

    優昙缽樹無華有實。

    未有菩薩不出佛法之華。

    譬如阿耨達龍王。

    假令雨時遍閻浮利。

    如是菩薩。

    若放法雨皆遍一切人民蠕動。

    譬如阿耨達大淵流出四江。

    悉歸于海常而得滿。

    如是菩薩。

    流四恩行以具足滿大智慧海。

    譬如未有大海時。

    閻浮利人得自然小摩尼珠。

    如是文殊師利。

    未發菩薩意時。

    皆承用弟子緣覺法寶。

    譬如其有色像者皆有四大。

    菩薩如是。

    諸所說法皆欲度脫一切令入法門故。

    譬如樹木生于山澤之中無益衆人。

    弟子如是。

    畏生死難無益一切。

    譬如大城中央而生藥樹。

    多所療治于一切人。

    菩薩如是。

    入大慈悲發一切智。

    其以寶意多所饒益一切群生。

    譬如天雨之水不能久在。

    弟子如是。

    教授說法而不久立。

    譬如春月大流水無減盡時。

    菩薩如是。

    教授說法而得久立。

    譬如冬生山中樹。

    若有斷截者應時疾生。

    如是文殊師利。

    佛之所現作。

    如來雖般涅槃。

    三寶之教猶不斷絕。

    于是賢者須菩提白佛言。

    未曾有也世尊。

    是諸菩薩名德之行巍巍無量莫能稱焉。

    向者如來講說誠谛功德。

    是亦難及。

    假使菩薩聞如是德義。

    而不歡喜亦不愁悒。

    是為甚善。

    佛言。

    菩薩本清淨所緻。

    是故聞說一切。

    德義不善不愁。

    須菩提問佛言。

    何謂為本淨。

    世尊曰。

    無我之本。

    無壽命本。

    無貪身本。

    而無愚癡恩愛之本。

    是我所非我所本。

    如是菩薩。

    于此諸本而行清淨。

    須菩提又問。

    世尊。

    何謂為淨。

    佛言。

    無取無舍是謂為淨。

    不起不滅是謂為淨。

    無思無想無穢無潔是謂為淨。

    無高無下是謂為淨。

    不作非不作。

    不冥亦不明。

    無塵垢亦無诤亂。

    不脫亦不縛是謂為淨。

    須菩提白佛言。

    無生死亦無泥洹。

    彼何謂為淨。

    佛告須菩提。

    如是為淨。

    不念泥洹不遠生死。

    爾乃為淨。

    譬如虛空為淨無有淨虛空者。

    如是行者為清淨。

    彼無有為作清淨者。

    若聞此不恐畏是謂為淨。

    佛言。

    于須菩提意雲何。

    有淨法者耶。

    須菩提白佛言。

    從本已淨。

    佛言。

    聞諸所說不著言。

    說是謂為淨。

    著于無審者豈可謂淨乎。

    須菩提白佛言。

    法界為自然淨而有等知。

    佛言。

    雲何須菩提。

    可知法界耶。

    須菩提言。

    可知。

    佛言。

    假令法有知便生即為異法。

    彼為求法界。

    其法界亦不了知法。

    佛言。

    設使須菩提。

    無有知餘法界解脫。

    其知法界者不得解脫。

    如是雲何了知法界。

    爾時賢者須菩提默然不答。

    于是文殊師利謂須菩提。

    雲何賢者。

    世尊有教默而不答。

    須菩提曰。

    所以默者。

    用本不發無上正真道意故。

    所以者何。

    弟子之辯有限有礙。

    菩薩辯才無限無礙。

    文殊師利又問。

    雲何須菩提。

    法界甯有限礙不乎。

    答曰。

    法界無限無礙。

    文殊師利曰。

    假使法界無限無礙。

    賢者曷為言默而礙。

    須菩提答曰。

    其欲知盡法界者。

    便以言說而為挂礙。

    若有了知法界無量不可盡者。

    聞其所言則不為礙。

    又問。

    于須菩提意雲何。

    至于法界為有盡不。

    答曰。

    不可盡法者普門。

    以故法不可盡。

    文殊師利曰。

    設使法不可盡。

    雲何賢者說法而礙。

    答曰。

    我限弟子所講說法而有盡礙。

    觀于佛界而無有量。

    講說法界而無盡時。

    文殊師利又問。

    雲何須菩提。

    法甯複有境界說乎。

    其有于法作境界者。

    說法則有分數。

    答曰。

    吾不說法有境界法無境界。

    文殊師利曰。

    曷為賢者。

    說若幹境界。

    須菩提答曰。

    向者本說弟子之辯有限有礙。

    菩薩辯才無限無礙。

    文殊師利曰。

    雲何賢者。

    得明慧耶。

    須菩提答曰。

    如是得明慧。

    文殊師利又問。

    賢者。

    雲何言默而礙。

    答曰。

    用弟子不能了知一切人根故。

    用言說而作礙耳。

    菩薩辯慧曉衆生本。

    是故不以言說而為挂礙。

    文殊師利曰。

    世尊。

    辯才之慧無有往來。

    其智慧想甯有限乎。

    答曰。

    不也。

    其智慧者無挂礙相無所住相。

    文殊師利曰。

    假使智慧無挂礙相無所住相。

    何故賢者而默作礙。

    須菩提曰。

    尊者舍利弗。

    佛所稱歎智慧為最。

    當問此賢為仁解說。

    舍利弗謂須菩提。

    欲聞我說文殊師利所講法乎。

    今欲宣之。

    所以者何。

    吾曾聞智。

    昔者文殊師利。

    于無央數百千佛前說法。

    令諸大弟子默而無言。

    又憶往時。

    吾與文殊師利共出東遊諸佛國。

    度無央數百千佛土。

    有世界名喜信淨。

    其佛号光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今現在說法。

    有大弟子名曰聖智燈明。

    智慧最尊。

    适見如來閑居宴坐。

    其聖智燈明弟子。

    即踴身往第七梵天。

    其聲遍告三千大千世界。

    為一切說法。

    吾與文殊師利俱至彼國。

    及諸無數百千菩薩十萬天。

    皆俱侍從文殊師利。

    欲聞法故。

    爾時文殊師利便往光音天上謦揚大聲。

    其音普遍三千大千世界。

    動魔宮殿滅諸惡道令得悅信。

    于是聖智燈明大弟子。

    聞彼洪音即大恐怖。

    尋便躄地不能自制。

    譬如随藍大風起時。

    有所崩堕莫能自固。

    聖智燈明于時恐怖。

    衣毛為豎得未曾有。

    往詣光英如來所。

    白世尊言。

    唯天中天。

    誰為比丘色像出大音聲。

    我聞其音怖不自制。

    即便躄地。

    如随藍風起靡不摧落。

    其佛告言。

    有菩薩名文殊師利。

    得不退轉。

    以神通聖樂明慧之力來至此國。

    欲見如來稽首作禮講問諸義。

    向者曜形于光音天舉大洪音。

    普聞三千大千世界。

    震動魔宮滅除滅惡道。

    皆令喜悅。

    其弟子白佛言。

    願欲見文殊師利。

    唯天中天。

    得睹正士如是之等則為幸甚。

    時光英佛即作感應。

    請文殊師利。

    于是文殊師利。

    與諸菩薩及諸天。

    從虛空中忽然來下。

    往詣光英如來佛所。

    稽首佛足繞佛三匝。

    各以神力化作法座而坐。

    爾時光英佛問文殊師利。

    仁者何興到此世界。

    欲何觀采文殊師利白佛。

    欲見世尊稽首緻敬啟問法事故來至此。

    又問。

    文殊師利。

    雲何觀如來而為淨見。

    雲何禮如來。

    雲何問訊如來。

    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