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已得一切樂
有如是稱歎者 心亦不以為喜
若無利無名苦 有智者不以憂
如蓮華無沾污 于世行亦如是
若受陰用是義 以将護養一切
已能滅盡諸陰 計念之若如幻
于世行随其法 不為俗所沾污
令一切得樂義 以戒德為塗香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入深行殊勝無侶。
何等為四。
一者是身亦無人。
二者是人亦非人。
三者諸法皆靜寞。
四者慧無所著。
是為四事菩薩得入深行殊勝無侶。
佛爾時歌頌言。
是身亦非身 是人亦非人 法靜亦如是 慧亦無欲著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知巧便根為衆說法。
何等為四。
一者便得神通。
二者其慧無所挂礙。
三者得辯才之智。
四者本願已淨。
是為四事菩薩得知巧便根為衆說法。
佛爾時歌頌言。
神通已為達 其慧無挂礙 辯智常如此 本願畢清淨 已知見人根 如應為說法 聽者辄聞受 不疑怪泥洹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入脫門在生死中不與色欲會。
何等為四。
一者得住于空聚若見系囚便度脫之。
二者得立無想諸著行者皆度脫之。
三者逮得無願安和定隐将育一切。
四者得漚和拘舍羅以智慧示現諸法。
是為四事菩薩得入脫門在生死中不與色欲會。
佛爾時歌頌言。
已得空于聚 系囚即解脫 已立于無想 度諸想著行 已得于無願 安詳和定隐 随衆所生處 将育于一切 權慧開化人 則住度脫門 具足以時入 不止無色界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奇特方便降伏貢高。
何等為四。
一者普視悉見知諸法界。
二者了生死本以法度脫之。
三者悉知身欲本。
四者習于泥洹不疑諸法。
是為四事菩薩得奇特方便降伏貢高。
佛爾時歌頌言。
普察悉見知 一切諸法界 終無偏恨心 所視悉平等 至于身之本 處欲而自在 已知殊特便 以權應而說 一切無所習 諸法皆滅度 不生無所趣 所有為都盡 不慢不自大 降伏諸貢高 一切以巧智 皆使入泥洹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因緣方便知諸所作。
何等為四。
一者布施得豪富因此便緻是。
二者持戒得生天因此便緻是。
三者博學成大智因此便緻是。
四者止觀離生死因此便緻是。
是為四事菩薩得因緣方便知諸所作。
佛爾時歌頌言。
布施得豪富 緣是則果報 持戒生天上 緣是則果報 博聞慧無欲 緣是則果報 道觀無識著 緣是則果報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律方便離諸所見。
何等為四。
一者在有常中心得無著。
二者在無常中意不有異。
三者見諸起者及生死本。
乃從十二因緣合會生。
其已見知不作是事。
四者視諸起滅及生死滅。
乃從十二因緣離散滅。
其已見知處于三界不作滅事。
是為四事菩薩得律方便離諸所見。
佛爾時歌頌言。
見計有常者 為示無常事 在于無常中 為現中正法 若為一切人 廣說因緣意 其聞十二事 心普得清淨 一切諸十方 世尊所可說 癡為生死本 上下從是起 諸可所起者 亦終不複滅 因緣皆已盡 不與十二會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善權方便長育一切。
何等為四。
一者一切人是我所皆為示現其道。
二者所作功德而不厭足。
三者住于生死無求泥洹無。
四者随諸所樂而入度脫之。
以權行不為愛欲所污。
是為四事菩薩得善權方便長育一切。
佛爾時歌頌言。
堅于一切人 使住于道覺 諸所作功德 不念欲中止 在于生死中 而為求滅度 如其所好樂 因是而濟脫 心意常當念 親近于是法 善權方便故 都以曉了知 恒志在養護 無數諸人民 攬持一切智 皆使疾逮得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吉祥願身意清淨。
何等為四。
一者無悭貪。
二者施不擇時與。
三者堅于戒。
四者身意所作常願于道。
是為四事菩薩得吉祥願身意清淨。
佛爾時歌頌言。
心質樸不悭 持戒淨無瑕 堅住而不動 譬如須彌山 身意之所作 常願于覺乘 今得吉祥應 如是得不久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忍辱力心無恚怒。
何等為四。
一者待遇一切人如父母愛其子。
亦如自身無異。
二者若得苦痛撾捶割剝。
計無有身而不愁憂。
三者已得解空離諸所見。
四者身所行惡常自責悔。
他人所作見而不證。
是為四事菩薩得忍辱力心無恚怒。
佛爾時歌頌言。
視一切如身 若父母愛子 常持大慈意 照育諸人民 若有起恨心 則覺随而滅 已解了于空 能為第一忍 若身有短惡 常深自責悔 及見他瑕穢 終不證其阙 一切諸人民 吾當盡度脫 在于夜夢中 未
菩薩有四事行。
得入深行殊勝無侶。
何等為四。
一者是身亦無人。
二者是人亦非人。
三者諸法皆靜寞。
四者慧無所著。
是為四事菩薩得入深行殊勝無侶。
佛爾時歌頌言。
是身亦非身 是人亦非人 法靜亦如是 慧亦無欲著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知巧便根為衆說法。
何等為四。
一者便得神通。
二者其慧無所挂礙。
三者得辯才之智。
四者本願已淨。
是為四事菩薩得知巧便根為衆說法。
佛爾時歌頌言。
神通已為達 其慧無挂礙 辯智常如此 本願畢清淨 已知見人根 如應為說法 聽者辄聞受 不疑怪泥洹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入脫門在生死中不與色欲會。
何等為四。
一者得住于空聚若見系囚便度脫之。
二者得立無想諸著行者皆度脫之。
三者逮得無願安和定隐将育一切。
四者得漚和拘舍羅以智慧示現諸法。
是為四事菩薩得入脫門在生死中不與色欲會。
佛爾時歌頌言。
已得空于聚 系囚即解脫 已立于無想 度諸想著行 已得于無願 安詳和定隐 随衆所生處 将育于一切 權慧開化人 則住度脫門 具足以時入 不止無色界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奇特方便降伏貢高。
何等為四。
一者普視悉見知諸法界。
二者了生死本以法度脫之。
三者悉知身欲本。
四者習于泥洹不疑諸法。
是為四事菩薩得奇特方便降伏貢高。
佛爾時歌頌言。
普察悉見知 一切諸法界 終無偏恨心 所視悉平等 至于身之本 處欲而自在 已知殊特便 以權應而說 一切無所習 諸法皆滅度 不生無所趣 所有為都盡 不慢不自大 降伏諸貢高 一切以巧智 皆使入泥洹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因緣方便知諸所作。
何等為四。
一者布施得豪富因此便緻是。
二者持戒得生天因此便緻是。
三者博學成大智因此便緻是。
四者止觀離生死因此便緻是。
是為四事菩薩得因緣方便知諸所作。
佛爾時歌頌言。
布施得豪富 緣是則果報 持戒生天上 緣是則果報 博聞慧無欲 緣是則果報 道觀無識著 緣是則果報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律方便離諸所見。
何等為四。
一者在有常中心得無著。
二者在無常中意不有異。
三者見諸起者及生死本。
乃從十二因緣合會生。
其已見知不作是事。
四者視諸起滅及生死滅。
乃從十二因緣離散滅。
其已見知處于三界不作滅事。
是為四事菩薩得律方便離諸所見。
佛爾時歌頌言。
見計有常者 為示無常事 在于無常中 為現中正法 若為一切人 廣說因緣意 其聞十二事 心普得清淨 一切諸十方 世尊所可說 癡為生死本 上下從是起 諸可所起者 亦終不複滅 因緣皆已盡 不與十二會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善權方便長育一切。
何等為四。
一者一切人是我所皆為示現其道。
二者所作功德而不厭足。
三者住于生死無求泥洹無。
四者随諸所樂而入度脫之。
以權行不為愛欲所污。
是為四事菩薩得善權方便長育一切。
佛爾時歌頌言。
堅于一切人 使住于道覺 諸所作功德 不念欲中止 在于生死中 而為求滅度 如其所好樂 因是而濟脫 心意常當念 親近于是法 善權方便故 都以曉了知 恒志在養護 無數諸人民 攬持一切智 皆使疾逮得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吉祥願身意清淨。
何等為四。
一者無悭貪。
二者施不擇時與。
三者堅于戒。
四者身意所作常願于道。
是為四事菩薩得吉祥願身意清淨。
佛爾時歌頌言。
心質樸不悭 持戒淨無瑕 堅住而不動 譬如須彌山 身意之所作 常願于覺乘 今得吉祥應 如是得不久 複次天子。
菩薩有四事行。
得忍辱力心無恚怒。
何等為四。
一者待遇一切人如父母愛其子。
亦如自身無異。
二者若得苦痛撾捶割剝。
計無有身而不愁憂。
三者已得解空離諸所見。
四者身所行惡常自責悔。
他人所作見而不證。
是為四事菩薩得忍辱力心無恚怒。
佛爾時歌頌言。
視一切如身 若父母愛子 常持大慈意 照育諸人民 若有起恨心 則覺随而滅 已解了于空 能為第一忍 若身有短惡 常深自責悔 及見他瑕穢 終不證其阙 一切諸人民 吾當盡度脫 在于夜夢中 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