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諸法勇王經
關燈
小
中
大
菩薩摩诃薩
是名曰二人 供養諸世尊
而于三界中 更無第三人
若有能平等 觀察一切法
如是等人輩 是則名智者
悉以妙五欲 可愛諸所須
供養是菩薩 猶不報其恩
若供養離愛 後身阿羅漢
及發無上心 行于菩提者
是則為第一 無上之福田
天人及諸梵 各以已所愛
供養是菩薩 亦不報其恩
如是二種人 其實無所須
雖得上供養 而心無貪著
以是因緣故 雖奉不能報
世間諸智者 若欲供養佛
應發菩提心 修行于忍辱
若欲作功德 數數無有量
當為菩提故 行于無上業
若欲得禅定 修四無量心
是人應精進 為于佛智慧
欲得一切樂 消除諸苦惱
如是諸人等 應于佛法中
而生厚重欲 畢求無上道
若欲得觐見 無量諸世尊
應生恭敬心 深求正真道
若欲從一界 至于無量界
應生勤精進 深欲于菩提
欲見過去佛 應生欲精進
為于菩提故 善順而修學
若欲得疾見 未來世諸佛
亦應為菩提 至心專修道
若複欲得見 現在諸世尊
亦應為菩提 生于善欲心
當知是等人 最上非凡下
若欲于衆生 普行慈心者
是人應勤進 速求無上道
若欲令衆生 悉除諸苦惱
應學無上智 中間莫廢舍
若欲與衆生 一切諸快樂
智者為菩提 應發深善欲
若欲滅衆生 無量諸惡趣
智者應攝取 畢竟菩提心
是人之所得 無量諸功德
一切無有人 能說其譬喻
謂發菩提心 欲成無上道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
大德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今說此經得幾功德。
幾所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
汝今不應問如是義。
何以故。
舍利弗。
如來若說一切智事。
令多衆生生于疑惑。
何以故。
舍利弗。
諸佛世尊有無量戒禅定智慧無邊神力。
舍利弗。
于意雲何。
如來能說虛空邊際分界限齊可知可計可籌量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世尊。
虛空邊際無有人能已知今知當知。
佛告舍利弗。
佛智亦爾。
聲聞緣覺已不知今不知當不知。
何以故。
舍利弗。
如來所有無上智慧。
非諸聲聞緣覺境界所行處故。
舍利弗言。
是諸衆生甚為希有。
善能分别無上菩提。
而能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是諸衆生甚為希有。
善能分别無上菩提。
而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
于意雲何。
閻浮提中所有水陸空行衆生盡得人身。
若有一人教是諸人令其安住五戒十善。
舍利弗。
于意雲何。
是人以此因緣得福多不。
甚多世尊。
是人得福不可以譬喻為比。
我今當說。
若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其安住五戒十善所得功德。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信行。
舍利弗。
且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信行。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法行。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法行。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八人。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八人。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須陀洹果。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須陀洹果。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斯陀含果。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得斯陀含果。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阿那含果。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得阿那含果。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得阿羅漢果。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阿羅漢果。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緣覺。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緣覺。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發菩提心。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不退轉。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不退轉。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無生法忍。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得無生法忍。
不如有人勸教一人令得速成無上智慧。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
令得速成無上智慧。
不如有人精勤修集如是經典。
何以故。
是經能壞一切魔衆。
能破諸陰不近諸界。
分散諸入滅除煩惱。
發白淨性除卻累法。
若能以是一切諸法勇王經典。
為他衆生廣分别說。
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說。
舍利弗。
置一閻浮提所有衆生。
置四天下所有衆生。
置小千世界所有衆生。
置中千世界所有衆生。
置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
舍利弗。
若于東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如恒河沙等所有世界。
其中衆生。
若有色若無色。
有想無想。
水陸虛空。
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是諸衆生漸漸次第得成人身。
大德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今說此經得幾功德。
幾所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
汝今不應問如是義。
何以故。
舍利弗。
如來若說一切智事。
令多衆生生于疑惑。
何以故。
舍利弗。
諸佛世尊有無量戒禅定智慧無邊神力。
舍利弗。
于意雲何。
如來能說虛空邊際分界限齊可知可計可籌量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世尊。
虛空邊際無有人能已知今知當知。
佛告舍利弗。
佛智亦爾。
聲聞緣覺已不知今不知當不知。
何以故。
舍利弗。
如來所有無上智慧。
非諸聲聞緣覺境界所行處故。
舍利弗言。
是諸衆生甚為希有。
善能分别無上菩提。
而能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是諸衆生甚為希有。
善能分别無上菩提。
而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
于意雲何。
閻浮提中所有水陸空行衆生盡得人身。
若有一人教是諸人令其安住五戒十善。
舍利弗。
于意雲何。
是人以此因緣得福多不。
甚多世尊。
是人得福不可以譬喻為比。
我今當說。
若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其安住五戒十善所得功德。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信行。
舍利弗。
且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信行。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法行。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法行。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八人。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八人。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須陀洹果。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須陀洹果。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斯陀含果。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得斯陀含果。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阿那含果。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得阿那含果。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得阿羅漢果。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阿羅漢果。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緣覺。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緣覺。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發菩提心。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不退轉。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不退轉。
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無生法忍。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得無生法忍。
不如有人勸教一人令得速成無上智慧。
舍利弗。
複置是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
令得速成無上智慧。
不如有人精勤修集如是經典。
何以故。
是經能壞一切魔衆。
能破諸陰不近諸界。
分散諸入滅除煩惱。
發白淨性除卻累法。
若能以是一切諸法勇王經典。
為他衆生廣分别說。
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說。
舍利弗。
置一閻浮提所有衆生。
置四天下所有衆生。
置小千世界所有衆生。
置中千世界所有衆生。
置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
舍利弗。
若于東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如恒河沙等所有世界。
其中衆生。
若有色若無色。
有想無想。
水陸虛空。
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是諸衆生漸漸次第得成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