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選擇活法-譯文與讀解

關燈
蟋蟀——選擇活法

    【原文】

    蟋蟀在堂①,

    歲聿在莫(2)。

    今我不樂,

    日月其除③。

    無已大康(4),

    職思其居⑤。

    好樂無荒(6),

    良士瞿瞿(7).

    蟋蟀在堂,

    歲聿其逝。

    今我不樂,

    日月其邁(8)。

    無已大康,

    職思其外(9)。

    好樂無荒,

    良士蹶蹶(10)。

    蟋蟀在堂,

    役車其休回(11)。

    今我不樂,

    日月其韬(12)。

    無已大康,

    職思其憂(13)。

    好樂無荒,

    良士休休(14)。

    【注釋】

    ①堂:堂屋。天氣寒冷時蟋蟀從野外進到堂屋。②聿:語氣助詞,沒有實義。莫:同“暮”。③除:消逝,過去。④已:過度,過分。大康:康樂,安樂。⑤職:常。居:所處的地位。(6)好:喜歡。荒:荒廢。(7)翟翟:心中警戒的樣子。(8)邁:消逝,過去。(9)外:指份外的事。(10)蹶蹶(jue):勤勞敏捷的樣子。(11)役車:服役出差乘坐的車。休:休息。(12)韬(tao):逝去。(13)憂:憂患。0休休:安閑自得的樣子。

    [譯文]

    蟋蟀鳴叫在堂屋,

    一年匆匆到歲末。

    賢者懂得要約束。

    蟋蟀鳴叫在堂屋,

    若我現在不行樂,

    轉眼光一陰一白白過。

    尋一歡作樂别過度,

    自己地位要記住。

    行樂不能荒正業,

    一年匆匆到歲末。

    若我現在不行樂,

    轉眼光一陰一白白過。

    尋一歡作樂别過度,

    分外的事要惦記。

    行樂不能荒正業,

    賢者懂得要勤奮。

    蟋蟀鳴叫在堂屋,

    歲末役車也休息。

    若我現在不行樂,

    轉眼光一陰一白白過。

    尋一歡作樂别過度,

    國家憂患記心頭。

    行樂不能荒正業,

    賢者懂得要節制。 



    【讀解】

    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瓦位如雪。”歲月的無情,人生的短促,早被詩人們領悟透了,寫絕了。怎麼個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隻有享樂和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兩端。要麼是及時行樂,荒一婬一無度,醉生夢死,要麼是立功立名立德。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另一種活法:既要及時行樂,又要有所節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于職守的精神和憂患意識。在荒一婬一和苦行之間選擇一條中間道路,似乎是一種符合現代意識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享受(實際上是工作多于享受),如今被我們拿來當作一種活法的标本。其實,這樣的标本早已有我們自己的祖先作了示範,何須從東洋人那裡去學。

    充滿世俗精神和氣息的既享樂又幹活的“中間”活法是非常_現實,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種比較理想的活法。它不要求我們像浮士德那麼不斷地去進取、開拓、發現,用不着去冒險尋求刺激。不要求我們像西西弗斯那樣不斷徒勞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們像教徒那樣去修道院禁欲苦修,不食人間煙火。

    不過,要真的實行起來,中間活法怕是有相當難度的。人是一種不大經得起誘一惑的軟弱的動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畢竟很少,不知不覺或有意識放縱自己的人卻很多。我們實行起來多半不會偏于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會偏向縱一情于聲色犬馬鳳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時常樂而忘返,樂不思蜀。

    尼采曾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來代表人類的狂歡和理性兩種精神。或許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把這兩個對立面放進我們體内,讓我們自己去作選擇:或者縱一情享受,或者拼命幹活,隻有不同尋常的人才會把二者結合得很好。選擇就是考驗,答卷要由我們自己來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