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風——堡壘最容易從外部攻破-譯文與讀解
關燈
小
中
大
處,乘坐竹筏和木舟。
過河遇到水淺處,下水遊泳把河渡。
家中東西有與無,盡心盡力去謀求。
親朋鄰裡有危難,全力以赴去救助。
你已不會再愛我,反而把我當敵仇。
你已拒絕我善意,就如貨物賣不出。
從前驚恐又貧困,與你共同渡艱難。
如今豐衣又足食,你卻把我當害蟲。
我處存有美菜肴,留到天寒好過冬。
你們新婚樂融融,卻讓我去擋貧窮。
對我粗暴發怒火,辛苦活兒全給我。
從前恩情全不顧,你曾對我情獨鐘。
【讀解】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一個獲得平衡的問題。
正如時髦話說的,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
少了另一半,這一半就失去平衡垮掉了。
夫妻間的關系也是如此。
夫妻各撐半邊天,“人”字就樹立起來了,家也就有了。
問題在于,取得平衡容易,保持平衡長久不變困難。
建立家庭容易,維持家庭生活正常運轉困難。
追求盡善盡美,追求永恒,是人皆有之的共同理想。
現實可以朝理想前進,卻難以完全到達。
中途轉向或中途偏航是常有的事,完全達到理想境地卻很少見。
常言說,天下沒有不吵架的夫妻。
夫妻的争吵可以在兩個層面上進行:在具體的、有形的、物質的層面上争吵,比如為鍋碗瓢盆油鹽醬醋撫養子女孝敬公婆之類;在。
。
理的、無形的、精神的局面上争吵,比如為性格沖突、觀念差異、精神追求之類。
可以說,這兩個層面大的任何一種争吵,都有可能導緻夫妻反目,分道揚鍍,形同路人,視若仇敵,至死不相往來,甚至加害于曾經親女。
手足的對方。
也可以說,天下最親密的關系是夫妻關系, 而天下最危險、最脆弱的關系也是夫妻關系。
然而,同“堡壘最容易從内部攻破”不一樣的是,對夫妻關系最大的威脅和危險是來自外部,來自外部力量的誘一惑。
夫妻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上的争吵導緻“人”字解體、平衡喪失,需要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在時間過程中多次的重複。
一兩次争吵不足以構成威脅,兩三次、三五次甚至也不會有根本的妨礙,都還有妥協、緩和、補救、修好的回旋餘地,都還可以退後一步天地寬。
來自外部的威脅和誘一惑,可以迅速地從根本上瓦解“人”字的平衡。
這種緻命的炸彈,常常就是另外一個具有擋不住的誘一惑力的異性。
他或她出現在夫和妻之外,從外部吸引着婦或夫,先形成三角形,然後是一個“人”字垮掉,另一個“人”字搭起來。
如今,這已是我們一習一以為常、司空見慣了的情形。
對此無論是褒是貶,反正在一天天發生,還一天天多起來,地球也照樣在運轉。
這些都是後話。
時光倒流百年、千年,與如今應當有很大的差别。
那時,人與人之間,夫與妻之間有種種維護其間關系的規則,也就是被稱為“道德”的東西。
這些規則不能說不嚴格,但卻不能說是平等的。
比如妻子,她不是獨立的,要依賴于丈夫。
而丈夫可以不依賴妻子,甚至可以擁有妻子之外的妾。
這樣一來,規則對丈夫移情别戀網開一面,為夫妻關系遭受威脅和危害留下了一道不設防的地段。
關系焉有不失去平衡的保證。
唯一剩下的東西,就是内在的“良心”了。
可是,良心也是非常脆弱的,即使有朝夕相處建立起來的“一日夫妻百日恩”,也難以抵禦新人的誘一惑。
所以,昔日的妻子被抛棄,道德規則本身就負很大一部分責任,播下了悲劇的種一子。
棄婦詩,便是由這種一子開出的幽怨的花朵。
過河遇到水淺處,下水遊泳把河渡。
家中東西有與無,盡心盡力去謀求。
親朋鄰裡有危難,全力以赴去救助。
你已不會再愛我,反而把我當敵仇。
你已拒絕我善意,就如貨物賣不出。
從前驚恐又貧困,與你共同渡艱難。
如今豐衣又足食,你卻把我當害蟲。
我處存有美菜肴,留到天寒好過冬。
你們新婚樂融融,卻讓我去擋貧窮。
對我粗暴發怒火,辛苦活兒全給我。
從前恩情全不顧,你曾對我情獨鐘。
正如時髦話說的,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
少了另一半,這一半就失去平衡垮掉了。
夫妻間的關系也是如此。
夫妻各撐半邊天,“人”字就樹立起來了,家也就有了。
問題在于,取得平衡容易,保持平衡長久不變困難。
建立家庭容易,維持家庭生活正常運轉困難。
追求盡善盡美,追求永恒,是人皆有之的共同理想。
現實可以朝理想前進,卻難以完全到達。
中途轉向或中途偏航是常有的事,完全達到理想境地卻很少見。
常言說,天下沒有不吵架的夫妻。
夫妻的争吵可以在兩個層面上進行:在具體的、有形的、物質的層面上争吵,比如為鍋碗瓢盆油鹽醬醋撫養子女孝敬公婆之類;在。
。
理的、無形的、精神的局面上争吵,比如為性格沖突、觀念差異、精神追求之類。
可以說,這兩個層面大的任何一種争吵,都有可能導緻夫妻反目,分道揚鍍,形同路人,視若仇敵,至死不相往來,甚至加害于曾經親女。
手足的對方。
也可以說,天下最親密的關系是夫妻關系, 而天下最危險、最脆弱的關系也是夫妻關系。
然而,同“堡壘最容易從内部攻破”不一樣的是,對夫妻關系最大的威脅和危險是來自外部,來自外部力量的誘一惑。
夫妻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上的争吵導緻“人”字解體、平衡喪失,需要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在時間過程中多次的重複。
一兩次争吵不足以構成威脅,兩三次、三五次甚至也不會有根本的妨礙,都還有妥協、緩和、補救、修好的回旋餘地,都還可以退後一步天地寬。
來自外部的威脅和誘一惑,可以迅速地從根本上瓦解“人”字的平衡。
這種緻命的炸彈,常常就是另外一個具有擋不住的誘一惑力的異性。
他或她出現在夫和妻之外,從外部吸引着婦或夫,先形成三角形,然後是一個“人”字垮掉,另一個“人”字搭起來。
如今,這已是我們一習一以為常、司空見慣了的情形。
對此無論是褒是貶,反正在一天天發生,還一天天多起來,地球也照樣在運轉。
這些都是後話。
時光倒流百年、千年,與如今應當有很大的差别。
那時,人與人之間,夫與妻之間有種種維護其間關系的規則,也就是被稱為“道德”的東西。
這些規則不能說不嚴格,但卻不能說是平等的。
比如妻子,她不是獨立的,要依賴于丈夫。
而丈夫可以不依賴妻子,甚至可以擁有妻子之外的妾。
這樣一來,規則對丈夫移情别戀網開一面,為夫妻關系遭受威脅和危害留下了一道不設防的地段。
關系焉有不失去平衡的保證。
唯一剩下的東西,就是内在的“良心”了。
可是,良心也是非常脆弱的,即使有朝夕相處建立起來的“一日夫妻百日恩”,也難以抵禦新人的誘一惑。
所以,昔日的妻子被抛棄,道德規則本身就負很大一部分責任,播下了悲劇的種一子。
棄婦詩,便是由這種一子開出的幽怨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