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五美,屏四惡
關燈
小
中
大
尊五美,除四惡。
不僅對于從政,就是對于平常做人也是有好處的。
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
”這其實就蘊含了“惠而不費”的意思在内。
政府的一項好政策出一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需要耗費政府的财力和物力,這樣的事情的确是有的。
比如說“為市民辦實事”的問題,很多實事,其實就在于當政者想不想得到,而不在于需要什麼耗費的問題。
這種“惠而不費”,在個人生活中也是有的,所謂“助人為樂”,其實,嚴格意義上的助人為樂就是一個“惠而不費”的問題。
幫幫朋友的忙,替一人帶帶東西,捎捎信,或者替外地人指指路等等,都是于人有利而于己無損的事情,不是“惠而不費”又是什麼呢?真要惠而“有”費,把自己的工資送人家,别人還不見得會接受呢。
所以,應該大力提倡的不是“惠而不費”的風尚。
無論在不在“公門”,這種風尚都是可以身體力行的。
“勞而不怨”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任勞任怨。
任勞容易任怨難,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
所以,做一個領一導一人能讓人任勞任怨是很不簡單的。
尤其是做一個基層領導,能使手下人都高高興興地工作,任勞任怨,那可真得要有兩下子。
當然,做高級領一導一人而能夠讓全國人民都任勞任怨,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如果說“惠而不費”、“勞而不怨”都還側重于領導水平的方面,那麼,“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卻涉及到領導者個人修養和素質了。
“欲而不貪”是說要有欲一望但不要貪婪。
以我們這個時代而論,“君于愛财,取之有道。
”該拿的錢還是要拿的,但不能貪一污受賄,利用職權謀私利。
“泰而不驕”是說既要保持不憂不懼的心态,心平氣和,遇事泰然自若,又不要矜己傲物,裝模做樣,色厲内荏,給人以盛氣淩人的感覺。
至于“威而不猛”,則是說一個人既要有威嚴,要讓人畏服,但又不能給人以兇猛可怕的印象。
有了這種印象,人家一看見你就躲得遠遠的,你還怎麼去領導他呢? 五美有了,領導者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相應地,還要去掉一些壞毛病,這就是“四惡”的問題了。
一惡“不教而殺”。
所謂“殺”,照我們的理解,倒不一定真要動刀子,判死刑,而是說處罰懲戒。
對于部下也好,對于民衆也好,不加以教育引導而隻知一味懲處,那這領導是絕對做不長的了。
莫說做領導,就是做家長,“不教而殺”,或者說不教而懲罰,那也是要父子反目成為夥人的。
所以,這是一個領導者應絕對屏除的毛病。
二惡“不戒視成”。
事先不告誡,不指導而隻管要部下做出點績來給你看,這是一個粗暴的領導者形象。
人家不給你完成成又能把他怎麼樣呢? 三惡“慢令緻期”。
領導者自己要求不嚴格,卻又要求人家如期完成任務,這是賊害人家,不是一個好幹部應有的作風。
四惡“出納之吝”。
做領一導一人一定要大人一大量,有魄力,如斷,切忌像個小管家小管帳一樣,小氣吝啬,成不了大事。
五美有了,四惡除了,從政做官也就遊刃有餘,進退自如了。
儒學的政治學的确是實用的政治學,僅從本章,我們也可見一斑了。
不僅對于從政,就是對于平常做人也是有好處的。
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
”這其實就蘊含了“惠而不費”的意思在内。
政府的一項好政策出一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需要耗費政府的财力和物力,這樣的事情的确是有的。
比如說“為市民辦實事”的問題,很多實事,其實就在于當政者想不想得到,而不在于需要什麼耗費的問題。
這種“惠而不費”,在個人生活中也是有的,所謂“助人為樂”,其實,嚴格意義上的助人為樂就是一個“惠而不費”的問題。
幫幫朋友的忙,替一人帶帶東西,捎捎信,或者替外地人指指路等等,都是于人有利而于己無損的事情,不是“惠而不費”又是什麼呢?真要惠而“有”費,把自己的工資送人家,别人還不見得會接受呢。
所以,應該大力提倡的不是“惠而不費”的風尚。
無論在不在“公門”,這種風尚都是可以身體力行的。
“勞而不怨”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任勞任怨。
任勞容易任怨難,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
所以,做一個領一導一人能讓人任勞任怨是很不簡單的。
尤其是做一個基層領導,能使手下人都高高興興地工作,任勞任怨,那可真得要有兩下子。
當然,做高級領一導一人而能夠讓全國人民都任勞任怨,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如果說“惠而不費”、“勞而不怨”都還側重于領導水平的方面,那麼,“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卻涉及到領導者個人修養和素質了。
“欲而不貪”是說要有欲一望但不要貪婪。
以我們這個時代而論,“君于愛财,取之有道。
”該拿的錢還是要拿的,但不能貪一污受賄,利用職權謀私利。
“泰而不驕”是說既要保持不憂不懼的心态,心平氣和,遇事泰然自若,又不要矜己傲物,裝模做樣,色厲内荏,給人以盛氣淩人的感覺。
至于“威而不猛”,則是說一個人既要有威嚴,要讓人畏服,但又不能給人以兇猛可怕的印象。
有了這種印象,人家一看見你就躲得遠遠的,你還怎麼去領導他呢? 五美有了,領導者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相應地,還要去掉一些壞毛病,這就是“四惡”的問題了。
一惡“不教而殺”。
所謂“殺”,照我們的理解,倒不一定真要動刀子,判死刑,而是說處罰懲戒。
對于部下也好,對于民衆也好,不加以教育引導而隻知一味懲處,那這領導是絕對做不長的了。
莫說做領導,就是做家長,“不教而殺”,或者說不教而懲罰,那也是要父子反目成為夥人的。
所以,這是一個領導者應絕對屏除的毛病。
二惡“不戒視成”。
事先不告誡,不指導而隻管要部下做出點績來給你看,這是一個粗暴的領導者形象。
人家不給你完成成又能把他怎麼樣呢? 三惡“慢令緻期”。
領導者自己要求不嚴格,卻又要求人家如期完成任務,這是賊害人家,不是一個好幹部應有的作風。
四惡“出納之吝”。
做領一導一人一定要大人一大量,有魄力,如斷,切忌像個小管家小管帳一樣,小氣吝啬,成不了大事。
五美有了,四惡除了,從政做官也就遊刃有餘,進退自如了。
儒學的政治學的确是實用的政治學,僅從本章,我們也可見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