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不逾,小節不拘
關燈
小
中
大
大德不逾,小節不拘
【原文】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注釋】
大德:德行中的大節。小德即小節。 閑:限,引申為法度。
【譯文】
子夏說:“大節方面不出問題,小節上有所出入是可以的。”
【讀解】
在《憲問》篇裡,子貢問孔子說:“管仲是不是仁呢?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不為主子死,反而做了桓公的宰相
。”孔子說:“管仲做桓公的宰相,輔佐他稱霸諸侯,匡正天下,老百姓到現在還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也都像落後民族那樣披散着頭發,衣襟向左邊開了吧。難道真要像普通男女那樣拘于小節小信,自缢于溝渠之中而沒有人知道都好嗎?”
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說明“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評價一個人的是非功過,應當觀大節,看主流,而不應斤斤計較于細微未節,更不能抓住一點不放,以小節之過否定大節,把人一棍子打死,把事情全盤否定。
當然,這樣說并沒有鼓勵你在小節上蓄意越軌犯規的意思,而隻是說對人不必求全責備而已。這是需要特别加以指出而不容許鑽空子的。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大德:德行中的大節。小德即小節。 閑:限,引申為法度。
子夏說:“大節方面不出問題,小節上有所出入是可以的。”
在《憲問》篇裡,子貢問孔子說:“管仲是不是仁呢?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不為主子死,反而做了桓公的宰相
。”孔子說:“管仲做桓公的宰相,輔佐他稱霸諸侯,匡正天下,老百姓到現在還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也都像落後民族那樣披散着頭發,衣襟向左邊開了吧。難道真要像普通男女那樣拘于小節小信,自缢于溝渠之中而沒有人知道都好嗎?”
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說明“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評價一個人的是非功過,應當觀大節,看主流,而不應斤斤計較于細微未節,更不能抓住一點不放,以小節之過否定大節,把人一棍子打死,把事情全盤否定。
當然,這樣說并沒有鼓勵你在小節上蓄意越軌犯規的意思,而隻是說對人不必求全責備而已。這是需要特别加以指出而不容許鑽空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