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做官的問題
關燈
小
中
大
讀書與做官的問題
【原文】
子夏曰:“仕而優①則學,學而優則仕。”
【注釋】
①優:饒,餘。
【譯文】
子夏說:“做官有餘力就去學習,學習有餘力就去做官。”
【讀解】
子夏當然不會想到,他的“學而優則仕”在兩千多年後的“文化大革命”時代會成為“孔家店”的彌天大罪之一。批判者脫離時代背景并撇開“仕而優則學”不論,當然是一種斷章取義,為我所用的做法。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為了給儒家“平反”而否認子夏所論讀書與做宮之間的密切關系。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讀書人學有所成,考取功名,通過做官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社會理想,這的确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成功的人生道路的寫照,也是儒家提倡的人生之路,它所體現的是積極入世的人生态度,并沒有什麼特别“罪大惡極”的地方。這就是“學而優則仕。”如果說它有什麼問題,那也是社會和時代的問題,而不是因為子夏這樣說了就有了問題。
至于“仕而優則學”,那就更沒有問題了。做官的人在做官有餘力時就去學習,就像我們今天的幹部到一黨一校去輪訓或到幹部專修班再去拿一個文憑一樣,提高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增長增長理論修養,這有什麼不好呢?總比做官之餘就去“腐敗”,仕而優則“牌”,仕而優則“舞”要好得多吧?所以,“仕而優則學”不僅沒有問題,恐怕還是應該大力提倡的風氣哩。
歸結起來,“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貫串着“學以緻用”、“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其合理的内核,至今也仍然值得我們吸取,而不應該去“批倒批臭”。
子夏曰:“仕而優①則學,學而優則仕。”
①優:饒,餘。
子夏說:“做官有餘力就去學習,學習有餘力就去做官。”
子夏當然不會想到,他的“學而優則仕”在兩千多年後的“文化大革命”時代會成為“孔家店”的彌天大罪之一。批判者脫離時代背景并撇開“仕而優則學”不論,當然是一種斷章取義,為我所用的做法。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為了給儒家“平反”而否認子夏所論讀書與做宮之間的密切關系。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讀書人學有所成,考取功名,通過做官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社會理想,這的确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成功的人生道路的寫照,也是儒家提倡的人生之路,它所體現的是積極入世的人生态度,并沒有什麼特别“罪大惡極”的地方。這就是“學而優則仕。”如果說它有什麼問題,那也是社會和時代的問題,而不是因為子夏這樣說了就有了問題。
至于“仕而優則學”,那就更沒有問題了。做官的人在做官有餘力時就去學習,就像我們今天的幹部到一黨一校去輪訓或到幹部專修班再去拿一個文憑一樣,提高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增長增長理論修養,這有什麼不好呢?總比做官之餘就去“腐敗”,仕而優則“牌”,仕而優則“舞”要好得多吧?所以,“仕而優則學”不僅沒有問題,恐怕還是應該大力提倡的風氣哩。
歸結起來,“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貫串着“學以緻用”、“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其合理的内核,至今也仍然值得我們吸取,而不應該去“批倒批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