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指點迷津?
關燈
小
中
大
誰來指點迷津?
【原文】
長沮、桀溺①耦而耕②。
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③焉。
長沮曰:“夫執輿(4)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 問于桀溺。
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
”曰:“滔滔(5)者,天下皆是也,而(6)誰以(7)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8)也,豈若從辟世之士(9)哉?耨(10)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撫然(11)曰:”鳥獸不可與同群(12),吾非斯人之徒(13)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注釋】
①長沮、桀溺:兩個隐者,與“接輿”一樣以事命名,因在水邊耕作,所以稱“沮”,稱“溺”。
②耦而耕:古代的一種耕田方法,兩人并排用耜(類似鏟子)翻土。
③津:渡口。
(4)執輿:拉着馬的缰繩駕車。
指孔子當時正代子路拉着馬的缰繩。
(5)滔滔:本指周流的樣子,這裡形容動亂。
(6)而:同“爾”,你,你們。
(7)以:與。
“誰以”即“誰與”,與誰的意思。
(8)辟人之士:辟同“避”,避人之士指避開無道的人以求天下大治的人,這裡實際指孔子。
(9)辟世之士:不僅僅是避開無道的人,而是避開整個亂世,那也就是隐士了,這裡實際上是桀溺指自己和長沮等人。
(10)耨:用土覆蓋播下的種一子,并把土耙平。
(11)怃然:怅惘失意的樣子。
③“鳥獸”句:與烏獸同群暗指隐居山林。
③斯人之徒:斯,這,這些。
人之徒即指世上的人,人群。
【譯文】
長沮、桀溺兩入并排耕地。
孔子經過他們那裡,派子路去向他們打聽渡口在哪裡。
長沮問道;“那個手拉疆繩的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
”長沮問:“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回答:“正是。
”長沮便說:“那他該知道渡口在哪裡。
” 子路又去問桀溺。
桀溺問:“你是誰?”子路說:“是仲由。
”桀溺問:“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子路回答:“是。
”桀溺便說:“就像滔滔的洪水一樣,天下到處都是動蕩不安,你和誰在一起來改變它呢?”你與其跟着那避開壞人的人,何不跟着徹底避開亂世的人呢?”說完便繼續埋頭耕作而不理子路了。
子路回到孔子身邊,把他們二人的話告訴了孔子。
孔子怅惘地感歎說:“既然不可以和飛禽走獸同群,我不和世上的人相處又和誰相處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也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改變”它了。
”【讀解】
孔子派子路去問過河的渡口,子路得到的卻是人生渡口的指點,所謂“指點迷津”。
至于過河的渡口在哪裡,長沮、桀溺根
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③焉。
長沮曰:“夫執輿(4)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 問于桀溺。
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
”曰:“滔滔(5)者,天下皆是也,而(6)誰以(7)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8)也,豈若從辟世之士(9)哉?耨(10)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撫然(11)曰:”鳥獸不可與同群(12),吾非斯人之徒(13)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
②耦而耕:古代的一種耕田方法,兩人并排用耜(類似鏟子)翻土。
③津:渡口。
(4)執輿:拉着馬的缰繩駕車。
指孔子當時正代子路拉着馬的缰繩。
(5)滔滔:本指周流的樣子,這裡形容動亂。
(6)而:同“爾”,你,你們。
(7)以:與。
“誰以”即“誰與”,與誰的意思。
(8)辟人之士:辟同“避”,避人之士指避開無道的人以求天下大治的人,這裡實際指孔子。
(9)辟世之士:不僅僅是避開無道的人,而是避開整個亂世,那也就是隐士了,這裡實際上是桀溺指自己和長沮等人。
(10)耨:用土覆蓋播下的種一子,并把土耙平。
(11)怃然:怅惘失意的樣子。
③“鳥獸”句:與烏獸同群暗指隐居山林。
③斯人之徒:斯,這,這些。
人之徒即指世上的人,人群。
孔子經過他們那裡,派子路去向他們打聽渡口在哪裡。
長沮問道;“那個手拉疆繩的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
”長沮問:“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回答:“正是。
”長沮便說:“那他該知道渡口在哪裡。
” 子路又去問桀溺。
桀溺問:“你是誰?”子路說:“是仲由。
”桀溺問:“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子路回答:“是。
”桀溺便說:“就像滔滔的洪水一樣,天下到處都是動蕩不安,你和誰在一起來改變它呢?”你與其跟着那避開壞人的人,何不跟着徹底避開亂世的人呢?”說完便繼續埋頭耕作而不理子路了。
子路回到孔子身邊,把他們二人的話告訴了孔子。
孔子怅惘地感歎說:“既然不可以和飛禽走獸同群,我不和世上的人相處又和誰相處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也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改變”它了。
”
至于過河的渡口在哪裡,長沮、桀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