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章 外篇(上)
關燈
小
中
大
,屬讬行,貨賂至,并重賦斂,倉庫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魚,入于權宗。
當此之時,饑者過半矣,君迺反迎而賀。
臣愚不能複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
&rdquo 再拜,便僻。
景公迺下席而謝之曰:&ldquo子彊複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複與焉。
&rdquo 太蔔绐景公能動地晏子知其妄使蔔自曉公第二十一 景公問太蔔曰:&ldquo汝之道何能?&rdquo 對曰:&ldquo臣能動地。
&rdquo 公召晏子而告之,曰:&ldquo寡人問太蔔曰:&lsquo汝之道何能?&rsquo對曰:&lsquo能動地。
&rsquo地可動乎?&rdquo 晏子默然不對,出,見太蔔曰:&ldquo昔吾見鈎星在四心之閑,地其動乎?&rdquo 太蔔曰:&ldquo然。
&rdquo 晏子曰:&ldquo吾言之,恐子死之也;默然不對,恐君之惶也。
子言,君臣俱得焉。
忠于君者,豈必傷人哉!&rdquo 晏子出,太蔔走入見公,曰:&ldquo臣非能動地,地固将動也。
&rdquo 陳子一陽一聞之,曰:&ldquo晏子默而不對者,不欲太蔔之死也;往見太蔔者,恐君之惶也。
晏子,仁人也,可謂忠上而惠下也。
&rdquo 有獻書谮晏子退耕而國不治複召晏子第二十二 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而進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辟君所愛;行己而無私,直言而無諱。
有納書者曰:&ldquo廢置不周于君前,謂之專;出言不諱于君前,謂之易。
專易之行存,則君臣之道廢矣,吾不知晏子之為忠臣也。
&rdquo 公以為然。
晏子入朝,公色不說,故晏子歸,備載,使人辭曰:&ldquo嬰故老悖無能,毋敢服壯者事。
&rdquo 辭而不為臣,退而窮處,東耕海濱,堂下生藜藿,門外生荊棘。
七年,燕、魯分争,百姓惛亂,而家無積。
公自治國,權輕諸侯,身弱高、國。
公恐,複召晏子。
晏子至,公一歸七年之祿,而家無藏。
晏子立,諸侯忌其威,高、國服其政,燕、魯貢職,小國時朝。
晏子沒而後衰。
晏子使高糾治家三年而未嘗弼過逐之第二十三 晏子使高糾治家,三年而辭焉。
傧者谏曰:&ldquo高糾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敢請其罪。
&rdquo 晏子曰:&ldquo若夫方立之人,維聖人而已。
如嬰者,仄陋之人也。
若夫左嬰右嬰之人不舉,四維将不正。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也。
吾是以辭之。
&rdquo 景公稱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辭不受第二十四 景公謂晏子曰:&ldquo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與谷,其縣十七,着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諸侯,以為其子孫賞邑。
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今為夫子賞邑,通之子孫。
&rdquo 晏子辭曰:&ldquo昔聖王論功而賞賢,賢者得之,不肖者失之,禦德修禮,無有荒怠。
今事君而免于罪者,其子孫奚宜與焉?若為齊國大夫者必有賞邑,則齊君何以共其社稷與諸侯币帛?嬰請辭。
&rdquo 遂不受。
景公使梁丘據緻千金之裘晏子固辭不受第二十五 景公賜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據緻之。
晏子辭而不受,三反。
公曰:&ldquo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
與其閉藏之,豈如弊之身乎?&rdquo 晏子曰:&ldquo君就賜,使嬰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嬰服之于下,不可以為教。
&rdquo 固辭而不受。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貧晏子稱有飾第二十六 晏子相景公,布衣鹿裘以朝。
公曰:&ldquo夫子之家,若此其貧也,是奚衣之惡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罪也。
&rdquo 晏子對曰:&ldquo嬰聞之,蓋顧人而後衣食者,不以貪昧為非;蓋顧人而後行者,不以邪僻為累。
嬰不肖,嬰之族又不如嬰也,待嬰以祀其先人者五百家,嬰又得布衣鹿裘而朝,于嬰不有飾乎!&rdquo 再拜而辭。
仲尼稱晏子行補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 仲尼曰:&ldquo靈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
&rdquo 晏子聞之,見仲尼曰:&ldquo嬰聞君子有譏于嬰,是以來見。
如嬰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嬰之宗族待嬰而祀其先人者數百家,與齊國之閑士待嬰而舉火者數百家,臣為此仕者也。
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rdquo 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
反,命門弟子曰:&ldquo救民之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rdquo
當此之時,饑者過半矣,君迺反迎而賀。
臣愚不能複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
&rdquo 再拜,便僻。
景公迺下席而謝之曰:&ldquo子彊複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複與焉。
&rdquo 太蔔绐景公能動地晏子知其妄使蔔自曉公第二十一 景公問太蔔曰:&ldquo汝之道何能?&rdquo 對曰:&ldquo臣能動地。
&rdquo 公召晏子而告之,曰:&ldquo寡人問太蔔曰:&lsquo汝之道何能?&rsquo對曰:&lsquo能動地。
&rsquo地可動乎?&rdquo 晏子默然不對,出,見太蔔曰:&ldquo昔吾見鈎星在四心之閑,地其動乎?&rdquo 太蔔曰:&ldquo然。
&rdquo 晏子曰:&ldquo吾言之,恐子死之也;默然不對,恐君之惶也。
子言,君臣俱得焉。
忠于君者,豈必傷人哉!&rdquo 晏子出,太蔔走入見公,曰:&ldquo臣非能動地,地固将動也。
&rdquo 陳子一陽一聞之,曰:&ldquo晏子默而不對者,不欲太蔔之死也;往見太蔔者,恐君之惶也。
晏子,仁人也,可謂忠上而惠下也。
&rdquo 有獻書谮晏子退耕而國不治複召晏子第二十二 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而進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辟君所愛;行己而無私,直言而無諱。
有納書者曰:&ldquo廢置不周于君前,謂之專;出言不諱于君前,謂之易。
專易之行存,則君臣之道廢矣,吾不知晏子之為忠臣也。
&rdquo 公以為然。
晏子入朝,公色不說,故晏子歸,備載,使人辭曰:&ldquo嬰故老悖無能,毋敢服壯者事。
&rdquo 辭而不為臣,退而窮處,東耕海濱,堂下生藜藿,門外生荊棘。
七年,燕、魯分争,百姓惛亂,而家無積。
公自治國,權輕諸侯,身弱高、國。
公恐,複召晏子。
晏子至,公一歸七年之祿,而家無藏。
晏子立,諸侯忌其威,高、國服其政,燕、魯貢職,小國時朝。
晏子沒而後衰。
晏子使高糾治家三年而未嘗弼過逐之第二十三 晏子使高糾治家,三年而辭焉。
傧者谏曰:&ldquo高糾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敢請其罪。
&rdquo 晏子曰:&ldquo若夫方立之人,維聖人而已。
如嬰者,仄陋之人也。
若夫左嬰右嬰之人不舉,四維将不正。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也。
吾是以辭之。
&rdquo 景公稱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辭不受第二十四 景公謂晏子曰:&ldquo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與谷,其縣十七,着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諸侯,以為其子孫賞邑。
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今為夫子賞邑,通之子孫。
&rdquo 晏子辭曰:&ldquo昔聖王論功而賞賢,賢者得之,不肖者失之,禦德修禮,無有荒怠。
今事君而免于罪者,其子孫奚宜與焉?若為齊國大夫者必有賞邑,則齊君何以共其社稷與諸侯币帛?嬰請辭。
&rdquo 遂不受。
景公使梁丘據緻千金之裘晏子固辭不受第二十五 景公賜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據緻之。
晏子辭而不受,三反。
公曰:&ldquo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
與其閉藏之,豈如弊之身乎?&rdquo 晏子曰:&ldquo君就賜,使嬰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嬰服之于下,不可以為教。
&rdquo 固辭而不受。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貧晏子稱有飾第二十六 晏子相景公,布衣鹿裘以朝。
公曰:&ldquo夫子之家,若此其貧也,是奚衣之惡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罪也。
&rdquo 晏子對曰:&ldquo嬰聞之,蓋顧人而後衣食者,不以貪昧為非;蓋顧人而後行者,不以邪僻為累。
嬰不肖,嬰之族又不如嬰也,待嬰以祀其先人者五百家,嬰又得布衣鹿裘而朝,于嬰不有飾乎!&rdquo 再拜而辭。
仲尼稱晏子行補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 仲尼曰:&ldquo靈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
&rdquo 晏子聞之,見仲尼曰:&ldquo嬰聞君子有譏于嬰,是以來見。
如嬰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嬰之宗族待嬰而祀其先人者數百家,與齊國之閑士待嬰而舉火者數百家,臣為此仕者也。
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rdquo 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
反,命門弟子曰:&ldquo救民之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