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卷 外篇(下)
關燈
小
中
大
仲尼見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為不可第一
仲尼之齊,見景公,景公說之,欲封之以爾稽,以告晏子。
晏子對曰:&ldquo不可。
彼浩裾自順,不可以教下;好樂緩于民,不可使親治;立命而建事,不可守職;厚葬破民貧國,久喪道哀費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難者在内,而傳者無其外,故異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衆而馴百姓。
自大賢之滅,周室之卑也,威儀加多,而民行滋薄;聲樂繁充,而世德滋衰。
今孔丘盛聲樂以侈世,飾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禮,趨翔之節以觀衆,博學不可以儀世,勞思不可以補民,兼壽不能殚其教,當年不能究其禮,積财不能贍其樂,繁飾邪術以營世君,盛為聲樂以一婬一愚其民。
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導民。
今欲封之,以移齊國之俗,非所以導衆存民也?。
&rdquo 公曰:&ldquo善。
&rdquo 于是厚其禮而留其封,敬見不問其道,仲尼迺行。
景公上路寝聞哭聲問梁丘據晏子對第二 景公上路寝,聞哭聲。
曰:&ldquo吾若聞哭聲,何為者也?&rdquo 梁丘據對曰:&ldquo魯孔丘之徒鞠語者也。
明于禮樂,審于服喪,其母死,葬埋甚厚,服喪三年,哭泣甚疾。
&rdquo 公曰:&ldquo豈不可哉!&rdquo而色說之。
晏子曰:&ldquo古者聖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禮,制規矩之節,行表綴之數以教民,以為煩人留日,故制禮不羨于便事;非不知能揚幹戚鐘鼓竽瑟以勸衆也,以為費财留工,故制樂不羨于和民;非不知能累世殚國以奉死,哭泣處哀以持久也,而不為者,知其無補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導民。
今品人飾禮煩事,羨樂一婬一民,崇死以害生,三者,聖王之所禁也。
賢人不用,德毀俗流,故三邪得行于世。
是非賢不肖雜,上妄說邪,故好惡不足以導衆。
此三者,路世之政,道事之教也。
公曷為不察,聲受而色說之?&rdquo 仲尼見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見寡人宰乎第三 仲尼遊齊,見景公。
景公曰:&ldquo先生奚不見寡人宰乎?&rdquo 仲尼對曰:&ldquo臣聞晏子事三君而得順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見也。
&rdquo 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對曰:&ldquo不然!嬰為三心,三君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國之安,是以嬰得順也。
嬰聞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猶非也。
孔丘必據處此一心矣。
&rdquo 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緻問第四 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
子貢曰:&ldquo見君不見其從政者,可乎?&rdquo 仲尼曰:&ldquo吾聞晏子事三君而順焉,吾疑其為人。
&rdquo 晏子聞之,曰:&ldquo嬰則齊之世民也,不維其行,不識其過,不能自立也。
嬰聞之,有幸見愛,無幸見惡,诽謗為類,聲響相應,見行而從之者也。
嬰聞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順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順焉。
今未見嬰之行,而非其順也。
嬰聞之,君子獨立不慚于影,獨寝不慚于魂。
孔子拔樹削迹,不自以為辱;窮陳蔡,不自以為約;非人不得其故,是猶澤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網罟也。
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貴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rdquo 仲尼聞之,曰:&ldquo語有之:言發于爾,不可止于遠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衆也。
吾竊議晏子而不中夫人之過,吾罪幾矣!丘聞君子過人以為友,不及人以為師。
今丘失言于夫子,譏之,是吾師也。
&rdquo 因宰我而謝焉,然仲尼見之。
景公出田顧問晏子若人之衆有孔子乎第五 景公出田,寒,故以為渾,猶顧而問晏子曰:&ldquo若人之衆,則有孔子焉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有孔子焉則無有,若舜焉則嬰不識。
&rdquo 公曰:&ldquo孔子之不逮舜為閑矣,曷為&lsquo有孔子焉則無有,若舜焉則嬰
晏子對曰:&ldquo不可。
彼浩裾自順,不可以教下;好樂緩于民,不可使親治;立命而建事,不可守職;厚葬破民貧國,久喪道哀費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難者在内,而傳者無其外,故異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衆而馴百姓。
自大賢之滅,周室之卑也,威儀加多,而民行滋薄;聲樂繁充,而世德滋衰。
今孔丘盛聲樂以侈世,飾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禮,趨翔之節以觀衆,博學不可以儀世,勞思不可以補民,兼壽不能殚其教,當年不能究其禮,積财不能贍其樂,繁飾邪術以營世君,盛為聲樂以一婬一愚其民。
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導民。
今欲封之,以移齊國之俗,非所以導衆存民也?。
&rdquo 公曰:&ldquo善。
&rdquo 于是厚其禮而留其封,敬見不問其道,仲尼迺行。
景公上路寝聞哭聲問梁丘據晏子對第二 景公上路寝,聞哭聲。
曰:&ldquo吾若聞哭聲,何為者也?&rdquo 梁丘據對曰:&ldquo魯孔丘之徒鞠語者也。
明于禮樂,審于服喪,其母死,葬埋甚厚,服喪三年,哭泣甚疾。
&rdquo 公曰:&ldquo豈不可哉!&rdquo而色說之。
晏子曰:&ldquo古者聖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禮,制規矩之節,行表綴之數以教民,以為煩人留日,故制禮不羨于便事;非不知能揚幹戚鐘鼓竽瑟以勸衆也,以為費财留工,故制樂不羨于和民;非不知能累世殚國以奉死,哭泣處哀以持久也,而不為者,知其無補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導民。
今品人飾禮煩事,羨樂一婬一民,崇死以害生,三者,聖王之所禁也。
賢人不用,德毀俗流,故三邪得行于世。
是非賢不肖雜,上妄說邪,故好惡不足以導衆。
此三者,路世之政,道事之教也。
公曷為不察,聲受而色說之?&rdquo 仲尼見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見寡人宰乎第三 仲尼遊齊,見景公。
景公曰:&ldquo先生奚不見寡人宰乎?&rdquo 仲尼對曰:&ldquo臣聞晏子事三君而得順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見也。
&rdquo 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對曰:&ldquo不然!嬰為三心,三君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國之安,是以嬰得順也。
嬰聞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猶非也。
孔丘必據處此一心矣。
&rdquo 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緻問第四 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
子貢曰:&ldquo見君不見其從政者,可乎?&rdquo 仲尼曰:&ldquo吾聞晏子事三君而順焉,吾疑其為人。
&rdquo 晏子聞之,曰:&ldquo嬰則齊之世民也,不維其行,不識其過,不能自立也。
嬰聞之,有幸見愛,無幸見惡,诽謗為類,聲響相應,見行而從之者也。
嬰聞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順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順焉。
今未見嬰之行,而非其順也。
嬰聞之,君子獨立不慚于影,獨寝不慚于魂。
孔子拔樹削迹,不自以為辱;窮陳蔡,不自以為約;非人不得其故,是猶澤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網罟也。
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貴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rdquo 仲尼聞之,曰:&ldquo語有之:言發于爾,不可止于遠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衆也。
吾竊議晏子而不中夫人之過,吾罪幾矣!丘聞君子過人以為友,不及人以為師。
今丘失言于夫子,譏之,是吾師也。
&rdquo 因宰我而謝焉,然仲尼見之。
景公出田顧問晏子若人之衆有孔子乎第五 景公出田,寒,故以為渾,猶顧而問晏子曰:&ldquo若人之衆,則有孔子焉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有孔子焉則無有,若舜焉則嬰不識。
&rdquo 公曰:&ldquo孔子之不逮舜為閑矣,曷為&lsquo有孔子焉則無有,若舜焉則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