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章 外篇(上)

關燈
也。

    &rdquo 公曰:&ldquo然則先聖柰何?&rdquo 對曰:&ldquo先聖之治也,審見賓客,聽治不留,群臣皆得畢其誠,讒谀安得容其私!&rdquo 公曰:&ldquo然則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勿用。

    &rdquo 對曰:&ldquo讒夫佞人之在君側者,若社之有鼠也,諺言有之曰:&lsquo社鼠不可熏去。

    &rsquo讒佞之人,隐君之威以自守也,是難去焉。

    &rdquo 景公問後世孰将踐有齊者晏子對以田氏第十五 景公與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見齊國,問晏子曰:&ldquo後世孰将踐有齊國者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非賤臣之所敢議也。

    &rdquo 公曰:&ldquo一胡一必然也?得者無失,則虞、夏常存矣。

    &rdquo 晏子對曰:&ldquo臣聞見不足以知之者,智也;先言而後當者,惠也。

    夫智與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雖然,臣請陳其為政:君強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罰在君,民之紀也。

    今夫田無宇二世有功于國,而利取分寡,公室兼之,國權專之,君臣易施,能無衰乎!嬰聞之,臣富主亡。

    由是觀之,其無宇之後無幾,齊國,田氏之國也?嬰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世,政不在公室。

    &rdquo 公曰:&ldquo然則柰何?&rdquo 晏子對曰:&ldquo維禮可以已之。

    其在禮也,家施不及國,民不懈,貨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谄,大夫不收公利。

    &rdquo 公曰:&ldquo善。

    今知禮之可以為國也。

    &rdquo 對曰:&ldquo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并立。

    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經也。

    君令而不違,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貞,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質也。

    &rdquo 公曰:&ldquo善哉!寡人迺今知禮之尚也。

    &rdquo 晏子曰:&ldquo夫禮,先王之所以臨天下也,以為其民,是故尚之。

    &rdquo 晏子使吳吳王問君子之行晏子對以不與亂國俱滅第十六 晏子聘于吳,吳王問:&ldquo君子之行何如?&rdquo 晏子對曰:&ldquo君順懷之,政治歸之,不懷暴君之祿,不居亂國之位,君子見兆則退,不與亂國俱滅,不與暴君偕亡。

    &rdquo 吳王問齊君僈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對以豈能以道食人第十七 晏子使吳,吳王曰:&ldquo寡人得寄僻陋蠻夷之鄉,希見教君子之行,請私而無為罪。

    &rdquo 晏子蹴然辟位。

     吳王曰:&ldquo吾聞齊君蓋賊以僈,野以暴,吾子容焉,何甚也?&rdquo 晏子遵而對曰:&ldquo臣聞之,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大者不能緻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門者,必困。

    此臣之所以仕也。

    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rdquo 晏子出,王笑曰:&ldquo嗟乎!今日吾譏晏子,訾猶裸而高橛者也。

    &rdquo 司馬子期問有不幹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對以不仁也第十八 司馬子期問晏子曰:&ldquo士亦有不幹君,不恤民,徒居無為而取名者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嬰聞之,能足以贍上益民而不為者,謂之不仁。

    不仁而取名者,嬰未得聞之也。

    &rdquo 高子問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對以一心第十九 高子問晏子曰:&ldquo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三君之心一耶?夫子之心三也?&rdquo 晏子對曰:&ldquo善哉!問事君,嬰聞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

    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嬰之心非三心也。

    且嬰之于靈公也,盡複而不能立之政,所謂僅全其四支以從其君者也。

    及莊公陳武夫,尚勇力,欲辟勝于邪,而嬰不能禁,故退而野處。

    嬰聞之,言不用者,不受其祿,不治其事者,不與其難,吾于莊公行之矣。

    今之君,輕國而重樂,薄于民而厚于養,藉斂過量,使令過任,而嬰不能禁,庸知其能全身以事君乎!&rdquo 晏子再治東阿上計景公迎賀晏子辭第二十 晏子治東阿,三年,景公召而數之曰:&ldquo吾以子為可,而使子治東阿,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誅于子。

    &rdquo 晏子對曰:&ldquo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

    &rdquo 景公許。

    于是明年上計,景公迎而賀之曰:&ldquo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

    &rdquo 晏子對曰:&ldquo前臣之治東阿也,屬讬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魚,以利貧民。

    當此之時,民無饑,君反以罪臣。

    今臣後之東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