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卷 内篇問(下)
關燈
小
中
大
景公問何修則夫先王之遊晏子對以省耕實第一
景公出遊,問于晏子曰:&ldquo吾欲觀于轉附、朝舞,遵海而南,至于琅玡,寡人何修,則夫先王之遊?&rdquo
晏子再拜曰:&ldquo善哉!君之問也。
聞天子之諸侯為巡狩,諸侯之天子為述職。
故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遊,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
夏諺曰:&lsquo吾君不遊,我曷以休?吾君不豫,我曷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
&rsquo今君之遊不然,師行而糧食,貧苦不補,勞者不息。
夫從南曆時而不反謂之流,從下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從樂而不歸謂之亡。
古者聖王無流連之遊,荒亡之行。
&rdquo 公曰:&ldquo善。
&rdquo 命吏計公掌之粟,藉長幼貧氓之數。
吏所委發廪出粟,以予貧民者三千鐘,公所身見癃老者七十人,振贍之,然後歸也。
景公問桓公何以緻霸晏子對以下賢以身第二 景公問于晏子曰:&ldquo昔吾先君桓公,善飲酒窮樂,食味方丈,好色無别,辟若此,何以能率諸侯以朝天子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昔吾先君桓公,變俗以政,下賢以身。
管仲,君之賊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國濟功,故迎之于魯郊,自禦,禮之于廟。
異日,君過于康莊,聞甯戚歌,止車而聽之,則賢人之風也,舉以為大田。
先君見賢不留,使能不怠,是以内政則民懷之,征伐則諸侯畏之。
今君聞先君之過,而不能明其大節,桓公之霸也,君奚疑焉?&rdquo 景公問欲逮桓公之後晏子對以任非其人第三 景公問晏子曰:&ldquo昔吾先君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今吾從車千乘,可以逮先君桓公之後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左有鮑叔,右有仲父。
今君左為倡,右為優,讒人在前,谀人在後,又焉可逮桓公之後者乎?&rdquo 景公問廉政而長久晏子對以其行水也第四 景公問晏子曰:&ldquo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rdquo 晏子對曰:&ldquo其行水也。
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不雩途,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
&rdquo 公曰:&ldquo廉政而遫亡,其行何也?&rdquo 對曰:&ldquo其行石也。
堅哉石乎落落,視之則堅,循之則堅,内外皆堅,無以為久,是以遫亡也。
&rdquo 景公問為臣之道晏子對以九節第五 景公問晏子曰:&ldquo請問為臣之道。
&rdquo 晏子對曰:&ldquo見善必通,不私其利,慶善而不有其名;稱身居位,不為苟進;稱事授祿,不為苟得;體貴側賤不逆其倫,君賢不肖,不亂其序;肥利之地,不為私邑,賢質之士,不為私臣;君用其所言,民得其所利,而不伐其功。
此臣之道也。
&rdquo 景公問賢不肖可學乎晏子對以勉彊為上第六 景公問晏子曰:&ldquo人性有賢不肖,可學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詩雲:&lsquo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rsquo之者其人也。
故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為長;列士并學,終善者為師。
&rdquo 景公問富民安衆晏子對以節欲中聽第七 景公問晏子曰:&ldquo富民安衆難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易。
節欲則民富,中聽則民安,行此兩者而已矣。
&rdquo 景公問國如何則謂安晏子對以内安政外歸義第八 景公問晏子曰:&ldquo國如何則可謂安矣?&rdquo 晏子對曰:&ldquo下無諱言,官無怨治;通人不華,窮民不怨;喜樂無羨賞,忿怒無羨刑;上有禮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彊不劫弱;百姓内安其政,外歸其義:可謂安矣。
&rdquo 景公問諸侯孰危晏子對以莒其先亡第九 景公問晏子曰:&ldquo當今之時,諸侯孰危?&rdquo 晏子對曰:&ldquo莒其先亡乎!&rdquo 公曰:&ldquo何故?&rdquo 對曰:&ldquo地侵于齊,貨竭于晉,是以亡也。
&rdquo 晏子使吳吳王問可處可去晏子對以視國治亂第十 晏子聘于吳,吳王曰:&ldquo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願有私問焉。
&rdquo 晏子巡遁而對曰:&ldquo嬰,北方之賤臣也,得奉君命,以趨于末朝,恐辭令不審,譏于下吏,懼不知所以對者。
&rdquo 吳王曰:&ldquo寡人聞夫子久矣,今乃得見,願終其問。
&rdquo 晏子避席對曰:&ldquo敬受命矣。
&rdquo 吳王曰:&l
聞天子之諸侯為巡狩,諸侯之天子為述職。
故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遊,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
夏諺曰:&lsquo吾君不遊,我曷以休?吾君不豫,我曷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
&rsquo今君之遊不然,師行而糧食,貧苦不補,勞者不息。
夫從南曆時而不反謂之流,從下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從樂而不歸謂之亡。
古者聖王無流連之遊,荒亡之行。
&rdquo 公曰:&ldquo善。
&rdquo 命吏計公掌之粟,藉長幼貧氓之數。
吏所委發廪出粟,以予貧民者三千鐘,公所身見癃老者七十人,振贍之,然後歸也。
景公問桓公何以緻霸晏子對以下賢以身第二 景公問于晏子曰:&ldquo昔吾先君桓公,善飲酒窮樂,食味方丈,好色無别,辟若此,何以能率諸侯以朝天子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昔吾先君桓公,變俗以政,下賢以身。
管仲,君之賊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國濟功,故迎之于魯郊,自禦,禮之于廟。
異日,君過于康莊,聞甯戚歌,止車而聽之,則賢人之風也,舉以為大田。
先君見賢不留,使能不怠,是以内政則民懷之,征伐則諸侯畏之。
今君聞先君之過,而不能明其大節,桓公之霸也,君奚疑焉?&rdquo 景公問欲逮桓公之後晏子對以任非其人第三 景公問晏子曰:&ldquo昔吾先君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今吾從車千乘,可以逮先君桓公之後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左有鮑叔,右有仲父。
今君左為倡,右為優,讒人在前,谀人在後,又焉可逮桓公之後者乎?&rdquo 景公問廉政而長久晏子對以其行水也第四 景公問晏子曰:&ldquo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rdquo 晏子對曰:&ldquo其行水也。
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不雩途,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
&rdquo 公曰:&ldquo廉政而遫亡,其行何也?&rdquo 對曰:&ldquo其行石也。
堅哉石乎落落,視之則堅,循之則堅,内外皆堅,無以為久,是以遫亡也。
&rdquo 景公問為臣之道晏子對以九節第五 景公問晏子曰:&ldquo請問為臣之道。
&rdquo 晏子對曰:&ldquo見善必通,不私其利,慶善而不有其名;稱身居位,不為苟進;稱事授祿,不為苟得;體貴側賤不逆其倫,君賢不肖,不亂其序;肥利之地,不為私邑,賢質之士,不為私臣;君用其所言,民得其所利,而不伐其功。
此臣之道也。
&rdquo 景公問賢不肖可學乎晏子對以勉彊為上第六 景公問晏子曰:&ldquo人性有賢不肖,可學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詩雲:&lsquo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rsquo之者其人也。
故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為長;列士并學,終善者為師。
&rdquo 景公問富民安衆晏子對以節欲中聽第七 景公問晏子曰:&ldquo富民安衆難乎?&rdquo 晏子對曰:&ldquo易。
節欲則民富,中聽則民安,行此兩者而已矣。
&rdquo 景公問國如何則謂安晏子對以内安政外歸義第八 景公問晏子曰:&ldquo國如何則可謂安矣?&rdquo 晏子對曰:&ldquo下無諱言,官無怨治;通人不華,窮民不怨;喜樂無羨賞,忿怒無羨刑;上有禮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彊不劫弱;百姓内安其政,外歸其義:可謂安矣。
&rdquo 景公問諸侯孰危晏子對以莒其先亡第九 景公問晏子曰:&ldquo當今之時,諸侯孰危?&rdquo 晏子對曰:&ldquo莒其先亡乎!&rdquo 公曰:&ldquo何故?&rdquo 對曰:&ldquo地侵于齊,貨竭于晉,是以亡也。
&rdquo 晏子使吳吳王問可處可去晏子對以視國治亂第十 晏子聘于吳,吳王曰:&ldquo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願有私問焉。
&rdquo 晏子巡遁而對曰:&ldquo嬰,北方之賤臣也,得奉君命,以趨于末朝,恐辭令不審,譏于下吏,懼不知所以對者。
&rdquo 吳王曰:&ldquo寡人聞夫子久矣,今乃得見,願終其問。
&rdquo 晏子避席對曰:&ldquo敬受命矣。
&rdquo 吳王曰:&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