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卷 内篇問(上)
關燈
小
中
大
莊公問威當世服天下時耶晏子對以行也第一
莊公問晏子曰:&ldquo威當世而服天下,時耶?&rdquo
晏子對曰:&ldquo行也。
&rdquo 公曰:&ldquo何行?&rdquo 對曰:&ldquo能愛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國之邪逆;聽賃賢者,能威諸侯;安仁義而樂利世者,能服天下。
不能愛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輕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國之邪逆;愎谏傲賢者之言,不能威諸侯;倍仁義而貪名實者,不能威當世。
而服天下者,此其道也已。
&rdquo 而公不用,晏子退而窮處。
公任勇力之士,而輕臣仆之死,用兵無休,國罷民害,期年,百姓大亂,而身及崔氏禍。
君子曰:&ldquo盡忠不豫一交一,不用不懷祿,其晏子可謂廉矣!&rdquo 莊公問伐晉晏子對以不可若不濟國之福第二 莊公将伐晉,問于晏子。
晏子對曰:&ldquo不可。
君得合而欲多,養欲而意驕。
得合而欲多者危,養欲而意驕者困。
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濟,國之福也,不德而有功,憂必及君。
&rdquo 公作色不說。
晏子辭不為臣,退而窮處,堂下生蓼藿,門外生荊棘。
莊公終任勇力之士,西伐晉,取朝歌,及太行、孟門,茲于兌,期而民散,身滅于崔氏。
崔氏之期,逐群公子,及慶氏亡。
景公問伐魯晏子對以不若修政待其亂第三 景公舉兵欲伐魯,問于晏子。
晏子對曰:&ldquo不可。
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後可以舉兵而征暴。
今君好酒而辟,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
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
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
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後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
&rdquo 公曰:&ldquo善。
&rdquo 遂不果伐魯。
景公伐斄勝之問所當賞晏子對以謀勝祿臣第四 景公伐斄,勝之,問晏子曰:&ldquo吾欲賞于斄何如?&rdquo 對曰:&ldquo臣聞之,以謀勝國者,益臣之祿;以民力勝國者,益民之利。
故上有羨獲,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實。
故用智者不偷業,用力者不傷苦,此古之善伐者也。
&rdquo 公曰:&ldquo善。
&rdquo 于是破斄之臣,東邑之卒,皆有加利。
是上獨擅名,利下流也。
景公問聖王其行若何晏子對以衰世而諷第五 景公外傲諸侯,内輕百姓,好勇力,崇樂以從嗜欲,諸侯不說,百姓不親。
公患之,問于晏子曰:&ldquo古之聖王,其行若何?&rdquo 晏子對曰:&ldquo其行公正而無邪,故讒人不得入;不阿一黨一,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斂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國之地,不秏小國之民,故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衆彊,故天下皆欲其彊;德行教訓加于諸侯,慈愛利澤加于百姓,故海内歸之若流水。
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一黨一,故讒谄群徒之卒繁;厚身養,薄視民,故聚斂之人行;侵大國之地,秏小國之民,故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衆彊,故天下不欲其彊;災害加于諸侯,勞苦施于百姓,故雠敵進伐,天下不救,貴戚離散,百姓不興。
&rdquo 公曰:&ldquo然則何若?&rdquo 敓曰:&ldquo請卑辭重币,以說于諸侯,輕罪省功,以謝于百姓,其可乎?&rdquo 公曰:&ldquo諾。
&rdquo 于是卑辭重币,而諸侯附,輕罪省功,而百姓親,故小國入朝,燕魯共貢。
墨子聞之曰:&ldquo晏子知道,道在人為,而失為己。
為人者重,自為者輕。
景公自為,而小國不與,為人,而諸侯為役,則道在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
&rdquo 景公問欲善齊國之政以幹霸王晏子對以官未具第六 景公問晏子曰:&ldquo吾欲善治齊國之政,以幹霸王之諸侯。
&rdquo 晏子作色對曰:&ldquo官未具也。
臣數以聞,而君不肯聽也。
故臣聞仲尼居處惰倦,廉隅不正,則季次、原憲侍;氣郁而疾,志意不通,則仲由、蔔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則顔回、骞雍侍。
今君之朝臣萬人,兵車千乘,不善政之所失于下,霣墜下民者衆矣,未有能士敢以聞者。
臣故曰
&rdquo 公曰:&ldquo何行?&rdquo 對曰:&ldquo能愛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國之邪逆;聽賃賢者,能威諸侯;安仁義而樂利世者,能服天下。
不能愛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輕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國之邪逆;愎谏傲賢者之言,不能威諸侯;倍仁義而貪名實者,不能威當世。
而服天下者,此其道也已。
&rdquo 而公不用,晏子退而窮處。
公任勇力之士,而輕臣仆之死,用兵無休,國罷民害,期年,百姓大亂,而身及崔氏禍。
君子曰:&ldquo盡忠不豫一交一,不用不懷祿,其晏子可謂廉矣!&rdquo 莊公問伐晉晏子對以不可若不濟國之福第二 莊公将伐晉,問于晏子。
晏子對曰:&ldquo不可。
君得合而欲多,養欲而意驕。
得合而欲多者危,養欲而意驕者困。
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濟,國之福也,不德而有功,憂必及君。
&rdquo 公作色不說。
晏子辭不為臣,退而窮處,堂下生蓼藿,門外生荊棘。
莊公終任勇力之士,西伐晉,取朝歌,及太行、孟門,茲于兌,期而民散,身滅于崔氏。
崔氏之期,逐群公子,及慶氏亡。
景公問伐魯晏子對以不若修政待其亂第三 景公舉兵欲伐魯,問于晏子。
晏子對曰:&ldquo不可。
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後可以舉兵而征暴。
今君好酒而辟,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
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
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
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後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
&rdquo 公曰:&ldquo善。
&rdquo 遂不果伐魯。
景公伐斄勝之問所當賞晏子對以謀勝祿臣第四 景公伐斄,勝之,問晏子曰:&ldquo吾欲賞于斄何如?&rdquo 對曰:&ldquo臣聞之,以謀勝國者,益臣之祿;以民力勝國者,益民之利。
故上有羨獲,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實。
故用智者不偷業,用力者不傷苦,此古之善伐者也。
&rdquo 公曰:&ldquo善。
&rdquo 于是破斄之臣,東邑之卒,皆有加利。
是上獨擅名,利下流也。
景公問聖王其行若何晏子對以衰世而諷第五 景公外傲諸侯,内輕百姓,好勇力,崇樂以從嗜欲,諸侯不說,百姓不親。
公患之,問于晏子曰:&ldquo古之聖王,其行若何?&rdquo 晏子對曰:&ldquo其行公正而無邪,故讒人不得入;不阿一黨一,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斂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國之地,不秏小國之民,故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衆彊,故天下皆欲其彊;德行教訓加于諸侯,慈愛利澤加于百姓,故海内歸之若流水。
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一黨一,故讒谄群徒之卒繁;厚身養,薄視民,故聚斂之人行;侵大國之地,秏小國之民,故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衆彊,故天下不欲其彊;災害加于諸侯,勞苦施于百姓,故雠敵進伐,天下不救,貴戚離散,百姓不興。
&rdquo 公曰:&ldquo然則何若?&rdquo 敓曰:&ldquo請卑辭重币,以說于諸侯,輕罪省功,以謝于百姓,其可乎?&rdquo 公曰:&ldquo諾。
&rdquo 于是卑辭重币,而諸侯附,輕罪省功,而百姓親,故小國入朝,燕魯共貢。
為人者重,自為者輕。
景公自為,而小國不與,為人,而諸侯為役,則道在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
&rdquo 景公問欲善齊國之政以幹霸王晏子對以官未具第六 景公問晏子曰:&ldquo吾欲善治齊國之政,以幹霸王之諸侯。
&rdquo 晏子作色對曰:&ldquo官未具也。
臣數以聞,而君不肯聽也。
故臣聞仲尼居處惰倦,廉隅不正,則季次、原憲侍;氣郁而疾,志意不通,則仲由、蔔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則顔回、骞雍侍。
今君之朝臣萬人,兵車千乘,不善政之所失于下,霣墜下民者衆矣,未有能士敢以聞者。
臣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