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關燈
四大及造色各各異相。

    大慧。

    非無色有四數如虛空。

    譬如虛空過數相離于數而妄想言一虛空。

    大慧。

    如是陰過數相離于數。

    離性非性離四句。

    數相者。

    愚夫言說所說非聖賢也。

    大慧。

    聖者如幻種種色像。

    離異不異施設。

    又如夢影士夫身離異不異故。

    大慧。

    聖智趣同陰妄想現。

    是名諸陰自性相。

    汝當除滅。

    滅已說寂靜法。

    斷一切佛刹諸外道見。

    大慧。

    說寂靜時。

    法無我見淨。

    及入不動地。

    入不動地已。

    無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

    得如幻三昧。

    通達究竟力明自在。

    救攝饒益一切衆生。

    猶如大地載育衆生。

    菩薩摩诃薩普濟衆生。

    亦複如是。

     複次大慧。

    諸外道有四種涅槃。

    雲何為四。

    謂性自性非性涅槃。

    種種相性非性涅槃。

    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

    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

    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

    非我所說法。

    大慧。

    我所說者。

    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大慧白佛言。

    世尊。

    不建立八識耶。

    佛言。

    建立。

    大慧白佛言。

    若建立者。

    雲何離意識非七識。

    佛告大慧。

    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

    境界分段計著生。

    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

    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

    展轉相因。

    譬如海浪。

    自心現境界風吹。

    若生若滅亦如是。

    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不涅槃性  所作及與相 妄想爾炎識  此滅我涅槃 彼因彼攀緣  意趣等成身 與因者是心  為識之所依 如水大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複次大慧。

    今當說妄想自性分别通相。

    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

    汝及餘菩薩摩诃薩。

    離妄想到自覺聖外道通趣善見覺。

    攝所攝妄想斷。

    緣起種種相妄想自性行。

    不複妄想。

    大慧。

    雲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

    謂言說妄想。

    所說事妄想。

    相妄想。

    利妄想。

    自性妄想。

    因妄想。

    見妄想。

    成妄想。

    生妄想。

    不生妄想。

    相續妄想。

    縛不縛妄想。

    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

    大慧。

    雲何言說妄想。

    謂種種妙音歌詠之聲美樂計著。

    是名言說妄想。

    大慧。

    雲何所說事妄想。

    謂有所說事自性聖智所知。

    依彼而生言說妄想。

    是名所說事妄想。

    大慧。

    雲何相妄想。

    謂即彼所說事。

    如鹿渴想種種計著而計著。

    謂堅濕暖動相。

    一切性妄想。

    是名相妄想。

    大慧。

    雲何利妄想。

    謂樂種種金銀珍寶。

    是名利妄想。

    大慧。

    雲何自性妄想。

    謂自性持此如是不異。

    惡見妄想。

    是名自性妄想。

    大慧。

    雲何因妄想。

    謂若因若緣有無分别因相生。

    是名因妄想。

    大慧。

    雲何見妄想。

    謂有無一異俱不俱惡見。

    外道妄想計著妄想。

    是名見妄想。

    大慧。

    雲何成妄想。

    謂我我所想成決定論。

    是名成妄想。

     大慧。

    雲何生妄想。

    謂緣有無性生計著。

    是名生妄想。

    大慧。

    雲何不生妄想。

    謂一切性本無生。

    無種因緣生無因身。

    是名不生妄想。

    大慧。

    雲何相續妄想。

    謂彼俱相續如金縷。

    是名相續妄想。

    大慧。

    雲何縛不縛妄想。

    謂縛因緣計著。

    如士夫方便若縛若解。

    是名縛不縛妄想。

    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

    一切愚夫計著有無。

    大慧。

    計著緣起而計著者。

    種種妄想計著自性如幻示現種種之身。

    凡夫妄想見種種異幻。

    大慧。

    幻與種種。

    非異非不異。

    若異者。

    幻非種種因。

    若不異者。

    幻與種種無差别。

    而見差别。

    是故非異非不異。

    是故大慧。

    汝及餘菩薩摩诃薩。

    如幻緣起妄想自性。

    異不異有無莫計著。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心縛于境界  覺想智随轉 無所有及勝  平等智慧生 妄想自性有  于緣起則無 妄想或攝受  緣起非妄想 種種支分生  如幻則不成 彼相有種種  妄想則不成 彼相則是過  皆從心縛生 妄想無所知  于緣起妄想 此諸妄想性  即是彼緣起 妄想有種種  于緣起妄想 世谛第一義  第三無因生 妄想說世谛  斷則聖境界 譬如修行事  于一種種現 于彼無種種  妄想相如是 譬如種種翳  妄想衆色現 翳無色非色  緣起不覺然 譬如煉真金  遠離諸垢穢 虛空無雲翳  妄想淨亦然 無有妄想性  及有彼緣起 建立及诽謗  悉由妄想壞 妄想若無性  而有緣起性 無性而有性  有性無性生 依因于妄想  而得彼緣起 相名常相随  而生諸妄想 究竟不成就  則度諸妄想 然後知清淨  是名第一義 妄想有十二  緣起有六種 自覺知爾炎  彼無有差别 五法為真實  自性有三種 修行分别此  不越于如如 衆相及緣起  彼名起妄想 彼諸妄想相  從彼緣起生 覺慧善觀察  無緣無妄想 成已無有性  雲何妄想覺 彼妄想自性  建立二自性 妄想種種現  清淨聖境界 妄想如畫色  緣起計妄想 若異妄想者  即依外道論 妄想說所想  因見和合生 離二妄想者  如是則為成 大慧菩薩摩诃薩。

    複白佛言。

    世尊。

    唯願為說自覺聖智相及一乘。

    若說自覺聖智相及一乘。

    我及餘菩薩。

    善自覺聖智相及一乘。

    不由于他通達佛法。

    佛告大慧。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

    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

    前聖所知轉相傳授。

    妄想無性。

    菩薩摩诃薩。

    獨一靜處自覺觀察不由于他。

    離見妄想上上升進入如來地。

    是名自覺聖智相。

    大慧。

    雲何一乘相。

    謂得一乘道覺我說一乘。

    雲何得一乘道覺。

    謂攝所攝妄想。

    如實處不生妄想。

    是名一乘覺。

    大慧。

    一乘覺者。

    非餘外道聲聞緣覺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唯除如來。

    以是故說名一乘。

    大慧白佛言。

    世尊。

    何故說三乘而不說一乘。

    佛告大慧。

    不自般涅槃法故。

    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

    以一切聲聞緣覺。

    如來調伏授寂靜方便而得解脫。

    非自己力。

    是故不說一乘。

     複次大慧。

    煩惱障業習氣不斷故。

    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

    不覺法無我。

    不離分段死故說三乘。

    大慧。

    彼諸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

    及覺法無我。

    彼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

    三昧樂味著非性。

    無漏界覺。

    覺已複入出世間上上無漏界。

    滿足衆具。

    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天及梵乘  聲聞緣覺乘 諸佛如來乘  我說此諸乘 乃至有心轉  諸乘非究竟 若彼心滅盡  無乘及乘者 無有乘建立  我說為一乘 引導衆生故  分别說諸乘 解脫有三種  及與法無我 煩惱智慧等  解脫則遠離 譬如海浮木  常随波浪轉 聲聞愚亦然  相風所飄蕩 彼起煩惱滅  除習煩惱愚 味著三昧樂  安住無漏界 無有究竟趣  亦複不退還 得諸三昧身  乃至劫不覺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後覺 彼覺法亦然  得佛無上身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