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寶三昧經卷下

關燈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須菩提白佛言。

    若有念苦樂者。

    則不離于苦樂。

    是則為二法。

    菩薩者不中離。

    不上離。

    不脫離。

    不中無所離。

    于所作遠無作。

    是為作所起如幻以幻脫幻。

    幻中無幻幻中無名。

    如是亦不從法得度。

    亦不離法得度。

    于脫中複脫。

    是為無有主但有名耳。

    于字無知名者。

    是為法輪斷。

    舍利弗言。

    法輪本清淨無所有。

    誰有斷輪者。

    寶來曰。

    不知輪有處者是即為斷。

    佛言。

    貪可法者是為生死根。

    滅法亦為無結之作也無作之作是為不離作。

    離貪諸可即為無有斷者。

    無貪不起是即道無可不可無生不生。

    無識不識無死不死。

    無斷不斷無遠不遠。

    諸可不可所住無想。

    離于無想所念無念。

    所說無所說。

    泥洹無滅離于無滅泥洹無形離于無形。

    泥曰滅盡無所盡。

    諸法寂然離于寂然。

    諸法無可不可不有所失。

    于慧離本非名無想。

    所明無所明。

    于明冥無相知者。

    癡慧無相入者。

    于道無有得道者。

    若苦若樂無相識者。

    所起無所想。

    于清淨無難易。

    所度無有主。

    所至無相離者。

    諸法非名離于非名。

    所度如流水。

    于名無轉者。

    如是者皆即道也。

    佛以三昧度如人意。

    以萬物自莊嚴。

    但莊嚴無形。

    莊嚴倒見。

    莊嚴諸可意王。

    莊嚴是想非想耳。

     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

    此諸天人來在會者。

    有幾所人得是三昧。

    佛語文殊。

    今是會者諸天及人。

    一切普悉得是三昧逮是功德。

    悉當作佛。

    當受尊決斷于五道。

    爾時會者聞佛所語。

    八千億諸天及人。

    悉得無所從生法忍。

    即升虛空去地三百丈。

    其身上各有萬億華香。

    卻乃來下稽首佛足。

    阿樓菩薩。

    呵提菩薩。

    從坐起白佛言。

    是諸上人飛在空中。

    身上華香從何所出。

    佛言。

    譬如淨帛本自淨潔。

    在所染之五色鮮好。

    帛本自淨色本亦淨。

    二物因緣故得明好。

    色亦不入帛帛亦不入色。

    以淨因緣而得發明。

    菩薩清淨故緻華香。

    其所因緣亦複如是。

    菩薩亦不在華香中。

    華香亦不著菩薩。

    諸天及人得斷念想。

    逮明慧法便有華見。

    用華淨故因緣興耳。

    法亦如是。

    無住者成諸功德。

    住想行者開生死門。

    羅漢辟支佛所以由遠五道者。

    但用十倒見故。

    一者見諸功德悉言說者悉為倒見。

    二者見五道勤苦欲取泥洹。

    是為倒見。

    三者見萬物無常欲疾離之。

    是為倒見。

    四者求安本自無本。

    是為倒見。

    五者知出無間入無處世自無出求之不止。

    是為倒見。

    六者羅漢取泥洹時。

    身中自火出火亦無處。

    便起想出身中火自燒者。

    故知生死不斷。

    是為倒見。

    七者本末不可盡而自求盡。

    是為倒見。

    八者欲于泥洹滅盡諸惡。

    不知無主反欲滅之。

    是為倒見。

    九者所施與不發一切人意。

    但欲法不斷。

    是為倒見。

    十者于苦于樂不等淨行言有二法。

    是為倒見。

    行菩薩道當知是事而疾離之。

     佛語阿樓菩薩。

    摩提菩薩等。

    今是諸天及在會人。

    皆是往昔阿呵耨佛時人也。

    今于我前悉莂之者。

    宿命已于六萬佛所受是三昧。

    今故于此而莂之耳。

    卻後我法欲斷絕時。

    是等當有四十萬人。

    當持法住令不斷絕。

    然後久久有惡沙門。

    若壞戒人當壞我法。

    須菩提白佛言。

    何所菩薩護法令不斷絕。

    佛語須菩提是。

    四十萬菩薩悉住第八已下。

    于法煩荷之想是。

    為護持法令不斷絕也須菩提白佛言。

    何等為壞法者。

    願佛說之。

    佛告須菩提。

    若有得羅漢辟支佛。

    若沙門及天與人。

    起想煩荷于法求名。

    壞亂本慧妄增減法。

    枝掖解說。

    以僞錯真以辯亂道。

    不惟空慧而務嚴飾。

    聞佛可得志存超獲。

    不知漚和拘舍羅。

    而不勤殖德行。

    為是法賊破我道者也。

    阿須夷天。

    潘那提天。

    提樓尼天。

    拘屬提天。

    施那利天。

    俱白佛言。

    願持形壽歸持法者。

    千億萬劫無休息時。

    常令我等得是三昧。

    佛言。

    其有德人奉行三昧。

    如法不失則得佛疾。

    其有發意行是三昧者。

    譬如泥洹天上有寶諸寶中王。

    天上天下寶中最尊。

    有佛在世寶乃現耳。

    名曰精摩尼珠。

    有得是珠持著器中。

    若著手中視之四面。

    空中在欲得幾日雨。

    珍寶所向莫不如願。

    是尊寶珠不當貪惜。

    當雨三界普令獲寶。

    是三昧者德亦如是也。

    羅閱隻王白佛言。

    佛者尊祐世之。

    大導。

    常有大慈救濟十方。

    願以寶珠雨我國界。

    得令人民普得福利。

    佛則時笑神光炜烨。

    阿難整服前白佛言。

    佛不妄笑。

    願聞其意。

    佛語阿難。

    見是王不。

    欲得泥洹天上寶珠。

    雨羅閱隻使普富饒。

    不知寶來三昧已得是寶也。

    佛語王言。

    甯見人民百日不食。

    普得安隐以法為味。

    又諸女人化為男子。

    是法之利不亦大乎。

    王心歡悅即脫珠寶。

    以散佛上及菩薩上。

    化成華蓋列在空中。

    其間悉有百千音樂。

    王倍踴躍忘食之想。

    王白佛言。

    是花蓋者從何而出佛言。

    從無處出。

    又問。

    無處從何出。

    佛言。

    從無所起來。

    又問。

    無所起從何所來。

    佛言。

    從無所生來。

    又問。

    無所生從何所來。

    答曰。

    從不動來。

    又問。

    不動從何所來。

    答曰。

    從無造來。

    又問。

    無造從何所來。

    曰從無名來。

    又問。

    無名從何所來。

    曰從無生來。

    又問。

    無生從何所來。

    曰從無音來。

    又問。

    無音從何所來。

    曰從無二來。

    又問。

    無二從何所來。

    曰從無形來。

    又問。

    無形從何所來。

    曰從自然來。

    又問。

    自然從何所來。

    曰從化來。

    又問。

    化從何所來。

    曰離于化來。

    又問。

    離化從何所來。

    曰離于不化無相知處來。

    又問。

    無相知處從何所來。

    佛言。

    以是故為諸法也。

    王聞佛語倍大歡喜。

    白佛言。

    此諸菩薩從遠方來。

    願悉請之明日到宮。

    佛即許之皆受其請。

    王即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