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寶三昧經卷上

關燈
諸天及國王  悉得見佛身 志意大歡喜  身體為悉輕 不當以色想  觀法有三尊 般若比羅經  所處無三千 如來本發意  願不離十方 常作大法園  所處無三千 三界之中人  及上忉利天 悉荷陀那佛  其号天中天 發意到其國  須臾複來還 摩提那菩薩  飛還到竹園 舍利弗白寶來菩薩言。

    仁所來處刹土何類本願。

    何如無極國土。

    寶來答曰。

    無極國土為何如耶。

    舍利弗言。

    無極國中悉皆菩薩。

    無有羅漢異種雜人也。

    一切所有皆是七寶。

    寶來言。

    我發願以來所度不逮。

    不願無極國土所有也。

    法無起處豈有思想。

    一切刹土有起願者。

    今複逮見無極想願。

    舍利弗言。

    仁者來時赍持妙華。

    貴其珍琦不亦想乎。

    答曰。

    是華無形但以是主。

    而于竹園以法授之耳。

    又舍利弗。

    見佛像者為作禮佛道。

    威神豈在像中。

    雖不在像中亦不離于像。

    但有想者謂有威神。

    觀之了無所有也。

    願者譬如忉利天上有華名拘耆。

    諸天莫不愛樂者。

    菩薩以法為一切導眼目。

    道本所有但以意作法器耳。

    舍利弗言。

    意者獨有主耶。

    寶來曰。

    意者與諸法合。

    諸法與意合。

    道者無主。

    以無起作主。

    是故為法器也。

    又謂舍利弗。

    汝見化未。

    曰見之。

    寶來曰。

    化道在何所。

    從何所來。

    去至何所。

    舍利弗言。

    化無處所。

    寶來言。

    何知為化。

    舍利弗言。

    但見化成時不見本末故名為化。

    寶來曰。

    是故無所有也。

    舍利弗言。

    見者為到見乎。

    無所見何等為見。

    寶來曰。

    諸想如化是為見。

    未起法如化未來法無名是為見。

    無造法未作法是為見。

    無有造化者但作無名之想是為見。

    怛薩阿竭作無造之作是為見。

    舍利弗言。

    于是見中有往來無。

    寶來言。

    無往來者以故為見。

    設有往來者是不為見。

    是為倒見也。

     舍利弗問。

    寶來言。

    乃有斷輪門者無。

    寶來曰。

    薩婆若者已見無形之門。

    是為已斷輪門。

    已空可緻脫無脫者可緻于空。

    譬如空無所不入。

    何以故。

    都無有處用。

    是故無所不入用。

    脫于本故其輪不轉。

    昙摩菩薩語。

    寶來言。

    諸新學者我欲皆使逮得是法。

    寶來曰。

    欲得空定者當行九法。

    一者當定十方人悉令作菩薩。

    二者見諸惡意令心不起。

    是為定。

    三者視五道勤苦悉欲脫之。

    是為定。

    四者于癡迳中不起吾我。

    是為定。

    五者視諸不明悉欲令明。

    是為定。

    六者所作功德悉令不失。

    是為定。

    七者視十方人皆等。

    是為定。

    八者觀當來過去諸可意生勿複作識。

    是為定。

    九者使諸佛刹人悉志菩薩意不動轉從是疾得三昧。

    是為定。

    彌勒菩薩白佛言。

    今在會者。

    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

    佛語彌勒。

    昔沙河樓陀佛時。

    我初發意為垢所蓋不得大慧。

    但聞菩薩謂發意當得其處也。

    但想空不得善師。

    不得漚和拘舍羅。

    遠離善知識為欲王所欺。

    意著不斷失波羅蜜。

    沒六十二劫後與法自然佛會。

    斷我諸疑逮得本無。

    立于空中諸根即斷。

    見于慧門得無動之形。

    從是轉行便斷法輪。

    便從正覺受是三昧。

    雖六十二劫發意于法無益。

    後與法自然佛會。

    便得大樹乃更發意。

    發意時有九十億人。

    俱共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

     彌勒菩薩白佛言。

    初發意者有幾法。

    佛言有九法。

    一者遠離衆會常志寂靜。

    二者得善知識從受法不失。

    三者遠惡智識不與從事。

    四者常遠離五事。

    一者惡沙門。

    二者惡婆羅門。

    三者惡黃門。

    四者惡牛惡馬。

    五者蛇[蟲*兀]毒蟲。

    此五者不當與從事。

    未得道頃令人入泥犁。

    以故當遠之。

    五者初發意求羅漢辟支佛心者當遠之。

    當覺諸魔事不當與共事也。

    六者但夢中見佛說深法。

    七者但為法發意不在飯食。

    八者不當數聚會有所悕望。

    九者當等心于十方等心于三昧。

    志欲坐佛座不恐怖是為九法。

    佛說是時六萬愛欲天子。

    皆得是三昧。

    諸天飛在空中悉言。

    善哉善哉。

    得聞是法福德無量。

    彌勒菩薩白佛言。

    是諸天子得聞是法。

    自持功德持佛威神耶。

    佛言。

    是諸天子今聞是者。

    宿命已事二萬佛。

    供養舍利如須彌山。

    雖有是福無益于泥洹。

    今聞是三昧起壞前福。

    所以者何。

    前世所殖福皆有生滅。

    今是三昧以空壞有。

    彌勒又言。

    聞是三昧者。

    後得無複壞滅耶。

    佛言。

    是三昧終不可壞。

    所以者何。

    三昧無名處。

    無想處。

    無念處。

    無形處。

    無識處。

    無威神處。

    無有結行求脫處。

    三昧清淨是不到彼彼不到是。

    無有願想非想處。

    無有造作。

    于化無有形處。

    無生死斷無斷處。

    但有名。

    但有響。

    但有開慧之處。

    慧無所到。

    無作器。

    是故不可壞。

    不可滅。

    無色處。

    于欲無作識處。

    無起行處。

    不受衆味。

    無有形。

    無出無入。

    無生處無應處。

    寂然無動無邊幅不可壞敗。

    欲壞敗者是大癡根生死之門也。

    又舍利弗。

    有五不直不當與從事。

    一者不當處法有二。

    二者不當于法有所起。

    三者不當現諸法是非無有名者。

    四者不當于當來過去有所見。

    五者諸法不可斷。

    是為五。

    菩薩得是無去無來法者。

    疾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

     無極寶三昧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