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八等品第十九
佛告喜王菩薩。
何謂八等度無極有六事。
若信八等笃樂執禦不堕八邪。
是曰布施。
于八等行執持道法不為俗榮。
是曰持戒。
既在等行存平等業。
而得自在無侵欺者。
是曰忍辱。
一坐不興逮成羅漢。
行度三界無複生死。
是曰精進。
因從八等緻于道迹。
往來不還無著真人。
是曰一心。
以越衆流分别若幹。
懷來斯義無上正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懷道迹法度無極有六事。
因其道迹以次緻明。
消盡陰蓋淫怒癡冥睡眠調戲。
是曰布施。
以盡愛欲無複衆穢不淨之行。
是曰持戒。
七反往來天上世間乃盡衆漏。
是曰忍辱。
家家行乞以福一切世世得安。
是曰精進。
其以一行守身口心。
舍一切業無益之元。
是曰一心。
其無所著解一切空三界本元。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往來微塵度無極有六事。
雖在三界睹其色欲稍稍向滅。
是曰布施。
其見塵勞愛欲之難。
心未曾犯。
是曰持戒。
察其罪釁轉欲薄少究竟令無。
是曰忍辱。
以明通利觀察罪業從其行成。
是曰精進。
以見燒盡一切愛欲令無有餘。
是曰一心。
解暢一生生死之元。
以去愛著無複衆患。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不還度無極有六事。
以能遠離欲界之著。
行四恩法四等無厭。
是曰布施。
其心無餘勞穢之難。
極盡其元不複還世。
是曰持戒。
生二十二善施諸天。
在上修行不舍道業。
是曰忍辱。
夙夜勤修存心在法。
若生二十三善施性天。
是曰精進。
若生二十四無愛結天。
在上坦然心無求天。
是曰一心。
若以親近六通正行正士之路緻于慧藏。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著度無極有六事。
以盡忘失忽誤之法至阿羅漢。
是曰布施。
不複須持無忘失法自然盡矣。
是曰持戒。
若以笃信而得解脫心不懷疑。
是曰忍辱。
其以慧解而至滅盡生老病死。
是曰精進。
消盡衆厄三塗之難身自證明。
是曰一心。
俱得解免周旋生死永盡無餘。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緣覺度無極有六事。
觀于少事處山寂靜。
不貪身命不為衆鬧。
是曰布施。
興正士業以選擇法。
正真宜同能将時宜。
是曰持戒。
獨處守志不為放逸。
是曰忍辱。
以逮解脫度三界去無複結縛。
是曰精進。
若修寂然至于惔怕心無所著。
是曰一心。
緻一品業正真之本。
亘然如法無有二業。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菩薩度無極有六事。
所行救濟常以等心無有谀谄。
是曰布施。
得緻和性常行安隐用療治心。
如其所生而開化之。
是曰持戒。
若以等心加于衆生不為傷害。
是曰忍辱。
若以奉行深要空法無上大道至真之義。
緻一切智。
是曰精進。
不猗他音而作複還堕于小節正受平等。
是曰一心。
不厭生死以慧開導一切衆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盡慧度無極有六事。
其以盡慧修治所應不堕短乏。
是曰布施。
若用善谛療治衆行身口意淨。
是曰持戒。
所行除穢清淨光明而無有想。
是曰忍辱。
以斷諸迷樂在正真。
宣所當宜順佛法教。
是曰精進。
無所吝惜一切所有皆能濟厄勤修正真。
是曰一心。
以能棄捐不可之業一切無明。
逮緻巍巍聖達六通至一切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所生慧度無極有六事。
其愛欲本報欲起者。
曉了悉空慧無所生。
是曰布施。
使無往形亦無還返解無所生。
是曰持戒。
不與世法而有緣雜唯純修法。
是曰忍辱。
專修脫門空無相願無所忘失。
是曰精進。
所以能見無所生慧。
用見一切悉無所有。
是曰一心。
以斷衆念一切塵垢不懷妄想。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建立度無極有六事。
若正法住設正法沒。
心不舍道緻衣食養及與名聞。
是曰布施。
在于法訓無所猗求心等如空。
是曰持戒。
其能歡悅四種性人。
不猗于四。
是曰忍辱。
若以勤修方便果實。
求于正真無上道果。
是曰精進。
在阿須倫時常學經典不舍三寶。
是曰一心。
一切世間悉聞其法。
辄受奉行無有邪心。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緻天眼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天眼見一切色。
心無所著了虛無矣。
是曰布施。
設能明了睹于無色。
用行善權不堕欲界。
是曰持戒。
假使解達無像之色。
達之心等無有憎愛。
是曰忍辱。
以察生死往來周旋衆難之患不以拘畏。
是曰精進。
其睹無念等一切思。
内外無礙無有所歸。
是曰一心。
若視寂然其心惔怕。
猶如虛空不可限量。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天耳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得聞一切衆生言語音聲天上伎樂歌舞之聲地獄餓鬼畜生啼哭之音。
慈心向之。
是曰布施。
使人得聽細微之響。
了一切言悉空無辭。
是曰持戒。
一切所行悉随道業。
不随外學六十二見。
是曰忍辱。
若以口宣心念是行。
随時之宜善權方便化以智慧。
是曰精進。
聞一切空悉無萬物。
咨受經道而執誦持。
是曰一心。
總一切音知之盡滅。
歸于寂然無上正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心智自在他人心念度無極有六事。
若心由己見諸處所。
三界之患欲救濟之。
是曰布施。
其心普見善不善義。
斯心平等不存有為。
是曰持戒。
觀諸因緣報應之業本無緣對。
是曰忍辱。
若睹過去當來世事。
悉豫了了見其本末。
是曰精進以平等視現在之事。
皆如幻化。
是曰一心。
普見一切衆行本末無有本末何所有要。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識念往古過去度無極有六事。
見識過去所生更曆所行是非。
是曰布施。
所作成就以用勸助無上正真。
是曰持戒。
不用頻來而皆滅盡令無所生。
是曰忍辱。
以是名号無所有。
有所睹見見一切本。
是曰一心。
以若幹品頒宣經道。
開化三界道利危厄。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神足飛行度無極有六事。
以得神足在所飛騰到于十方。
是曰布施。
所行方便常順法義。
解五陰空無所破壞。
是曰持戒。
興造大哀愍傷衆生欲度脫之。
是曰忍辱。
所行具足。
猶如月滿衆星中明而無漏失。
是曰精進。
若能自制五陰六衰十二緣起抑伏其志。
是曰一心。
其不精進化令勤修入無極聖。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漏盡度無極有六事。
己見彼已不計彼我無有衆漏。
是曰布施。
以觀諸漏知習所生使無所起。
是曰持戒。
視一切漏本悉無根皆以滅盡。
是曰忍辱。
而身逮得察諸漏盡盡無所盡。
不見生死之所歸趣。
是曰精進。
其使衆漏根本自然永無有餘。
是曰一心。
以精進力拔斯衆漏。
而無處所見無所趣。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威儀度無極有六事。
以用威儀使無數人鹹用禮節和心歡喜。
是曰布施。
普多所悅一切衆生。
無不
何謂八等度無極有六事。
若信八等笃樂執禦不堕八邪。
是曰布施。
于八等行執持道法不為俗榮。
是曰持戒。
既在等行存平等業。
而得自在無侵欺者。
是曰忍辱。
一坐不興逮成羅漢。
行度三界無複生死。
是曰精進。
因從八等緻于道迹。
往來不還無著真人。
是曰一心。
以越衆流分别若幹。
懷來斯義無上正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懷道迹法度無極有六事。
因其道迹以次緻明。
消盡陰蓋淫怒癡冥睡眠調戲。
是曰布施。
以盡愛欲無複衆穢不淨之行。
是曰持戒。
七反往來天上世間乃盡衆漏。
是曰忍辱。
家家行乞以福一切世世得安。
是曰精進。
其以一行守身口心。
舍一切業無益之元。
是曰一心。
其無所著解一切空三界本元。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往來微塵度無極有六事。
雖在三界睹其色欲稍稍向滅。
是曰布施。
其見塵勞愛欲之難。
心未曾犯。
是曰持戒。
察其罪釁轉欲薄少究竟令無。
是曰忍辱。
以明通利觀察罪業從其行成。
是曰精進。
以見燒盡一切愛欲令無有餘。
是曰一心。
解暢一生生死之元。
以去愛著無複衆患。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不還度無極有六事。
以能遠離欲界之著。
行四恩法四等無厭。
是曰布施。
其心無餘勞穢之難。
極盡其元不複還世。
是曰持戒。
生二十二善施諸天。
在上修行不舍道業。
是曰忍辱。
夙夜勤修存心在法。
若生二十三善施性天。
是曰精進。
若生二十四無愛結天。
在上坦然心無求天。
是曰一心。
若以親近六通正行正士之路緻于慧藏。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著度無極有六事。
以盡忘失忽誤之法至阿羅漢。
是曰布施。
不複須持無忘失法自然盡矣。
是曰持戒。
若以笃信而得解脫心不懷疑。
是曰忍辱。
其以慧解而至滅盡生老病死。
是曰精進。
消盡衆厄三塗之難身自證明。
是曰一心。
俱得解免周旋生死永盡無餘。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緣覺度無極有六事。
觀于少事處山寂靜。
不貪身命不為衆鬧。
是曰布施。
興正士業以選擇法。
正真宜同能将時宜。
是曰持戒。
獨處守志不為放逸。
是曰忍辱。
以逮解脫度三界去無複結縛。
是曰精進。
若修寂然至于惔怕心無所著。
是曰一心。
緻一品業正真之本。
亘然如法無有二業。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菩薩度無極有六事。
所行救濟常以等心無有谀谄。
是曰布施。
得緻和性常行安隐用療治心。
如其所生而開化之。
是曰持戒。
若以等心加于衆生不為傷害。
是曰忍辱。
若以奉行深要空法無上大道至真之義。
緻一切智。
是曰精進。
不猗他音而作複還堕于小節正受平等。
是曰一心。
不厭生死以慧開導一切衆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盡慧度無極有六事。
其以盡慧修治所應不堕短乏。
是曰布施。
若用善谛療治衆行身口意淨。
是曰持戒。
所行除穢清淨光明而無有想。
是曰忍辱。
以斷諸迷樂在正真。
宣所當宜順佛法教。
是曰精進。
無所吝惜一切所有皆能濟厄勤修正真。
是曰一心。
以能棄捐不可之業一切無明。
逮緻巍巍聖達六通至一切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所生慧度無極有六事。
其愛欲本報欲起者。
曉了悉空慧無所生。
是曰布施。
使無往形亦無還返解無所生。
是曰持戒。
不與世法而有緣雜唯純修法。
是曰忍辱。
專修脫門空無相願無所忘失。
是曰精進。
所以能見無所生慧。
用見一切悉無所有。
是曰一心。
以斷衆念一切塵垢不懷妄想。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建立度無極有六事。
若正法住設正法沒。
心不舍道緻衣食養及與名聞。
是曰布施。
在于法訓無所猗求心等如空。
是曰持戒。
其能歡悅四種性人。
不猗于四。
是曰忍辱。
若以勤修方便果實。
求于正真無上道果。
是曰精進。
在阿須倫時常學經典不舍三寶。
是曰一心。
一切世間悉聞其法。
辄受奉行無有邪心。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緻天眼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天眼見一切色。
心無所著了虛無矣。
是曰布施。
設能明了睹于無色。
用行善權不堕欲界。
是曰持戒。
假使解達無像之色。
達之心等無有憎愛。
是曰忍辱。
以察生死往來周旋衆難之患不以拘畏。
是曰精進。
其睹無念等一切思。
内外無礙無有所歸。
是曰一心。
若視寂然其心惔怕。
猶如虛空不可限量。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天耳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得聞一切衆生言語音聲天上伎樂歌舞之聲地獄餓鬼畜生啼哭之音。
慈心向之。
是曰布施。
使人得聽細微之響。
了一切言悉空無辭。
是曰持戒。
一切所行悉随道業。
不随外學六十二見。
是曰忍辱。
若以口宣心念是行。
随時之宜善權方便化以智慧。
是曰精進。
聞一切空悉無萬物。
咨受經道而執誦持。
是曰一心。
總一切音知之盡滅。
歸于寂然無上正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心智自在他人心念度無極有六事。
若心由己見諸處所。
三界之患欲救濟之。
是曰布施。
其心普見善不善義。
斯心平等不存有為。
是曰持戒。
觀諸因緣報應之業本無緣對。
是曰忍辱。
若睹過去當來世事。
悉豫了了見其本末。
是曰精進以平等視現在之事。
皆如幻化。
是曰一心。
普見一切衆行本末無有本末何所有要。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識念往古過去度無極有六事。
見識過去所生更曆所行是非。
是曰布施。
所作成就以用勸助無上正真。
是曰持戒。
不用頻來而皆滅盡令無所生。
是曰忍辱。
以是名号無所有。
有所睹見見一切本。
是曰一心。
以若幹品頒宣經道。
開化三界道利危厄。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神足飛行度無極有六事。
以得神足在所飛騰到于十方。
是曰布施。
所行方便常順法義。
解五陰空無所破壞。
是曰持戒。
興造大哀愍傷衆生欲度脫之。
是曰忍辱。
所行具足。
猶如月滿衆星中明而無漏失。
是曰精進。
若能自制五陰六衰十二緣起抑伏其志。
是曰一心。
其不精進化令勤修入無極聖。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漏盡度無極有六事。
己見彼已不計彼我無有衆漏。
是曰布施。
以觀諸漏知習所生使無所起。
是曰持戒。
視一切漏本悉無根皆以滅盡。
是曰忍辱。
而身逮得察諸漏盡盡無所盡。
不見生死之所歸趣。
是曰精進。
其使衆漏根本自然永無有餘。
是曰一心。
以精進力拔斯衆漏。
而無處所見無所趣。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威儀度無極有六事。
以用威儀使無數人鹹用禮節和心歡喜。
是曰布施。
普多所悅一切衆生。
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