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五

關燈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寂然度無極品第十四 何謂寂然度無極有六事。

    假使能斷诤訟之法性常和調。

    是曰布施。

    若身口心笃信悅豫。

    不犯諸法與道合同。

    是曰持戒。

    以無陰蓋五陰六衰受正無礙。

    是曰忍辱。

    其三昧定無能動移。

    淫怒癡心不能染之。

    是曰精進。

    聖慧所行無能分别。

    應時随便度脫一切。

    是曰一心。

    所願普至周遍一切。

    去來今法三世無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所觀度無極有六事。

    所未聞法而得聞之。

    以用開化一切衆生。

    是曰布施。

    不得諸見本無邪疑。

    以度一切瑕穢衆罪。

    是曰持戒能得開化無數衆生。

    使發道心愍念危厄。

    是曰忍辱。

    口所宣布佛正真行。

    常得成辦并化他人。

    是曰精進。

    若能次第暢達諸法三十七品十二緣起。

    是曰一心。

    其在智慧了一切空。

    不有想願解無所有。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樂明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應時離老病死衆患之難。

    宣示道法無上正真。

    是曰布施。

    以明消滅愛欲之惱。

    無上大道自然為伏。

    是曰持戒。

    若以聖慧一切普定。

    等無邪業悉行菩薩。

    是曰忍辱。

    一切普安以晃昱明。

    志存道地靡不周遍。

    是曰精進。

    若以明曜普受一切。

    諸法根元了無處所。

    是曰一心。

    其用聖慧皆知一切諸法經典十二部藏。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來解脫度無極有六事。

    志所解脫柔軟安隐。

    常好救厄衆生苦患。

    是曰布施。

    除于一切所止挂礙。

    使無闇蔽。

    是曰持戒。

    若有所受。

    棄捐衆穢常修梵行。

    因其行業恒奉行德。

    是曰忍辱。

    一切普愍十方世界。

    歡悅惔怕心無所生。

    是曰精進。

    常能随時堪任忍辱。

    一切苦樂不以增減。

    是曰一心。

    常以法教不違道法。

    所在一切至真不虛。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入比丘聖衆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化立一切諸願志存道願。

    是曰布施。

    随其所樂建立一切。

    化之以道。

    是曰持戒。

    其以寂然所願惔怕。

    心不愦鬧化之節限。

    是曰忍辱。

    所行殊特與衆超異不與俗同。

    是曰精進。

    心所受法常使真正。

    總持諸法而無放逸。

    是曰一心。

    寂然專行至于脫門。

    空無想願不中取證。

    是曰智慧。

    是為六。

    有八部衆會。

    亦複如是等無有異。

    何謂八部義度無極有六事。

    若宣布義為解非義。

    不可用心了正真義。

    是曰布施。

    可一切衆三界天人心之所好法誨宣布。

    是曰持戒。

    若敷演義無有瑕穢。

    常修清淨慈心仁和。

    是曰忍辱。

    所講至誠具足廣布。

    為他人頒宣道教。

    至于阿迦膩吒天宮。

    悉荷道宜。

    是曰精進。

    以義等意可悅一切。

    是曰一心。

    所住立處無嗔恚法以法勸化。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歸解法度無極有六事。

    若逮諸法而無所失。

    順從道慧不違正法。

    是曰布施。

    除彼我想不計有身。

    三界自然心無所著。

    是曰持戒。

    言行相應不相違越。

    身口心行常定相應。

    是曰忍辱。

    夙夜勤修而不斷絕。

    戒定智慧度知見法。

    是曰精進。

    常住道法不順非義。

    化以四恩加于衆生。

    是曰一心。

    常行至德等不為小節無益一切無有異念。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分别順理度無極有六事。

    若宣化說十二随順。

    壞惡衆穢消于五濁。

    是曰布施。

    若以寂然化諸迷惑。

    至于滅度及度一切。

    是曰持戒。

    其随世俗言談說事。

    因而教之普至一切。

    是曰忍辱。

    若以能舍淫怒癡行。

    是一切非衆想邪心。

    是曰精進。

    靜思禅定三昧正受。

    不發衆念無益之思。

    是曰一心。

    所以奉行聖道至慧。

    以歸解脫無著無縛。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辯才順理度無極有六事。

    若為衆人宣若幹品辯才之慧。

    是曰布施。

    言辭至妙和柔潤澤遠近無不歸之。

    是曰持戒。

    能可一切來聽者意以用著心。

    是曰忍辱。

    教言普遍無有邊際聞于十方。

    是曰精進。

    名德遠著天上天下。

    功德悉足未曾斷絕。

    是曰一心。

    其至法藏無所從生。

    入于三界乃達滅度。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厭度無極有六事。

    為諸貪者說經行道未曾懈惓。

    念度一切衆貪嫉者。

    是曰布施。

    愍傷衆生而開導之。

    示以三寶佛法聖衆初亦不厭。

    是曰持戒。

    自以精進不行嗔恨。

    甯破身骨建立周遍普平等之心使法流布。

    是曰忍辱。

    若以神足飛行遍至。

    用心殷勤時化愚冥諸應度者。

    是曰精進。

    随其所欲三昧正受而訓誨之令存道行。

    是曰一心。

    諸欲聞經從其人數。

    願樂時聽尋為說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施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法教所可施與以用勸助。

    普于一切各使得所。

    是曰布施。

    所可施與其口身心柔軟和悅以法化人。

    是曰持戒。

    好樂惠與不逆求者和顔悅色。

    是曰忍辱。

    所施調意念行方便。

    去諸不善淨修功德。

    是曰精進。

    其心清徹不壞穢濁。

    清志定意愍于一切。

    是曰一心。

    所可施人以是功德勸助佛道。

    亦化衆生使發大意。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戒度無極有六事。

    所奉禁戒慈心為本。

    常以無畏加于一切。

    是曰布施。

    無畏不懷嗔恨護身口意三事無犯。

    是曰持戒。

    常抱愍傷心哀一切無傷害意。

    猶如慈母育其赤子。

    是曰忍辱。

    以設方便擁護禁戒。

    寤因慚恥無益一切。

    是曰精進。

    慈加衆生心學謹慎。

    以為無常專其心志不為放逸。

    是曰一心。

    以是慈愍所奉禁戒常行精進。

    發起一切諸不達者勸助佛道。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忍辱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柔和志存悅豫普安一切。

    是曰布施。

    若為衆生忍衆患難。

    無數劫中不以為勞。

    是曰持戒。

    求于生死長遠之難。

    本末所在不見所奉。

    是曰忍辱。

    常抱和悅而求方便不以懈廢。

    是曰精進。

    愍傷衆生諸危厄者而降伏之。

    是曰一心。

    以是忍辱常行仁和。

    心不懷害勸助佛道。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進度無極有六事。

    愍傷于俗應病與藥各令得所。

    是曰布施。

    志在方便無所加害常行慈心。

    是曰持戒。

    得諸限礙而緻解脫而應惠施。

    是曰忍辱。

    在于異處不失應節一切如法。

    是曰精進。

    若以勤修晝夜不廢無所毀損。

    是曰一心。

    以是精進勸佛境界。

    使發道心奉遵正業。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寂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慈心向于諸人愍傷衆生。

    是曰布施。

    憐念一切三界衆生。

    而降化之入于深法。

    是曰持戒。

    傷于世俗愚冥之衆。

    示以道宜心導禦之。

    是曰忍辱。

    若出家學無上正真。

    志存寂然不為放逸。

    是曰精進。

    谛思法施以開化衆。

    諸不達者而頒宣法。

    是曰一心。

    志性清淨而無垢濁。

    順從滅度不中寂滅。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智慧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經典法施于人使發道心。

    是曰布施。

    若有所說離于衣食不貪利養。

    是曰持戒。

    若以法施不猗俗業不用懈惓。

    是曰忍辱。

    入于一切總持諸法。

    無所不攝各令亘然。

    是曰精進。

    以谛思惟三世大難敷演法施。

    是曰一心。

    若以本淨本無之義宣布道教有所導示不失其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眼報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好眼愛敬衆人不以加害。

    是曰布施。

    若以其眼有所觀察。

    悉了無益唯法可恃。

    是曰持戒。

    所見廣遠而無限量。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