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歡喜咨受法訓。
是曰持戒。
所觀專精而不放逸唯存大道。
是曰忍辱。
行來安徐而不卒暴。
是曰精進。
威儀不缺禮節備具。
是曰一心。
見深遠業明曜無本德行具足。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愍傷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惡人心懷邪毒。
以衣食養而救濟之。
是曰布施。
見兇害人若遭厄難而救護之因示經道。
是曰持戒。
若外異學有所志願。
而自貢高悉能忍之。
是曰忍辱。
若為衆人有所敷演。
宣其義理猶池蓮華。
是曰精進。
以賢善業而講其義令自調伏。
是曰一心。
若有祠祀因其所興往為說法。
言如審谛化裸形子。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行空度無極有六事。
所施無厭不以為惓。
化令入道不為俗事。
是曰布施。
所作自在而得由己不從他教。
是曰持戒。
所行專精而不回還堕于小節。
是曰忍辱。
以究竟行不中取證畢衆祐德。
是曰精進。
所應奉行常無所猗奉修純熟。
是曰一心。
随其所好而造立行導利一切。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捐舍度無極有六事。
其以棄捐壽命之行不以貪身。
所行自由無所挂礙。
是曰布施。
若棄現在在身口心。
五趣生死心無所著。
是曰持戒。
以結境界安法奉行。
四等六度而無所越。
是曰忍辱。
所可放舍舍淫怒癡。
皆棄一切餘苦諸見六十二事。
是曰精進。
以令衆生所行純熟。
不以貢高以舍所行。
是曰一心。
以離衆生愁憂之戚。
心存至法而順律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滅度度無極有六事。
因曉了空不以妄想。
其至滅度緻無所生。
是曰布施。
心所建立立于大道存無處所。
是曰持戒。
舍身之安不猗身命開化衆生。
是曰忍辱。
以神足力動三千界。
一切天人無驚怖者。
是曰精進。
其心禅思定意正受。
而無所著不為放逸。
是曰一心。
滅度之後散其身骨。
遍布十方一切蒙恩。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變化度無極有六事。
分布舍利處處得之流布天下。
是曰布施。
舍利現瑞威神光明見莫不悅。
是曰持戒。
衆生見變心抱喜歎因發道心。
是曰忍辱。
諸天見威功德巍巍勸之代喜。
是曰精進。
若見仙足舍利放光。
其衣毛起淚即出者。
是曰一心。
若睹舍利立至誠願。
現光威德五色晃曜。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流布法教度無極有六事。
若得衆人自歸供養給衆所乏。
是曰布施。
常守己心令無所生。
其無所生則無所滅。
是曰持戒。
若無所有見其三界。
佛法人物一切自然。
是曰忍辱。
能令經典道法訓教。
流在天上周遍天下。
是曰精進。
諸魔官屬見之驚縮無當威顔。
是曰一心。
假使法教明顯流布。
十方愛敬各懷悅豫。
稍稍漸得至滅度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分舍利度無極有六事。
為舍利求衆供養具夙夜敬事。
是曰布施。
無數之衆悉共歡喜歸命作禮。
是曰持戒。
若複示現光明威神。
遠近來觀轉相化心。
是曰忍辱。
諸天人民鹹共踴躍。
知其至尊緣發道意。
是曰精進。
若見舍利無有餘樂。
思念佛道莫能喻者。
是曰一心。
嗟歎舍利得妙辯才。
而無挂礙緻入智慧。
是為六。
爾時世尊。
重散告語喜王菩薩。
是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其餘複有九十諸度無極消世九惱。
化九十六諸外邪學使入正真。
佛告喜王菩薩。
是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說法教化諸貪淫種。
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說法開化諸嗔恚種。
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說法開覺諸愚癡種。
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說法訓誨化等分種。
是合八千四百諸度無極。
一變為十。
合八萬四千諸度無極。
佛則醫王法為衆生。
一切三界無上良藥。
療治三毒陰蓋得消。
等分返逆無返複人。
因見化導靡不解脫。
不奉行斯八萬四千諸度無極。
欲為百千種人除八萬四千衆垢塵勞。
逮八萬四千諸三昧門。
終不能成。
由是修立八萬四千空行法義。
以是化導百千種人。
消除八萬四千衆垢塵勞。
逮八萬四千諸三昧門。
是謂佛道。
深入無極緻一切智。
佛言喜王。
吾以是法坐佛樹下。
降魔官屬成最正覺。
因是解法建立平等。
在于地上結跏趺坐。
便緻巍巍神妙。
梵王恭敬忽下稽首歸命求哀。
往古誓願為一切衆生。
今悉集會鹹欲聞經。
梵王垂淚而勤勸助。
唯濟一切未度迷惑。
佛成如斯微妙大聖。
逮最正覺寂然安坐。
而自靜默心惟此意。
五濁惡世九十六徑六十二見。
迷惑卒暴多無返複不受道教。
不如默然取般泥洹。
佛坐樹下光明巍巍普照十方。
淨居身天遙見威光。
顔貌功勳靡不晃昱。
道德灼灼吉祥之業。
應當流布。
諸天衆會皆共悅豫。
建立大光寂寞正真聖達無際。
曜明炜炜威德普顯。
無上清淨三世最尊。
周遍一切十方佛界。
其心解徹動三千國。
道慧廣遠難得見聞。
超絕無底名稱通暢。
睹此威神妙光無量顔容盛德。
智如虛空殊特無喻。
于時梵王複重啟佛。
悚息一心恭恪自歸。
說此頌曰。
道場演大光 降魔消塵勞 震動三千國 滅衆惡趣患 正身安隐坐 不傾猶須彌 振曜照佛土 處樹莫不蒙 平坐諸根寂 師子據無畏 自睹欲寂滅 勝床護演晖 在樹王顯威 廣布大道安 消世無益法 滅化三塗厄 觀光顔無厭 心念谛愍傷 審思說尊議 等演法平坦 道選三世業 曜三品諸法 以時宣意行 現道猶月滿 色英三十二 世上大聖父 不舍世無樂 神無比梵來 觀世在三火 覺俗以法水 常護滅燒然 是時雨甘露 察精進無斷 迷惑得正路 明眼教無二 唯愍哀時誨 德猶海大山 衆故放覺船 斯度諸沈流 化外險邪學 人縛貪計身 邪見害愛仆 不得解久獄 導衆可化脫 生邪長睡眠 随塵不樂道 得定戒願強 何不擊法鼓 人乏匮堕獄 五趣世乞求 常不逮無盡 何故不宣祠 無數衆懷信 在寂舍甘露 炎哀解法雨 執覺可降澤 知三世瘡病 不覺心塵勞 得了淨醫藥 何不濟救療 消衆生闇昧 成大德馬藏 慧光照大千 何不曜佛國 唯愍天世人 堕在四駛渎 何不濟此厄 護諸堕大圹 佛見諸雜想 天人住叉手 無谄棄非安 何不現道寶 佛眼觀三界 梵天勸人尊 唯哀衆邪見 轉法輪消熱 尊在師
是曰持戒。
所觀專精而不放逸唯存大道。
是曰忍辱。
行來安徐而不卒暴。
是曰精進。
威儀不缺禮節備具。
是曰一心。
見深遠業明曜無本德行具足。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愍傷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惡人心懷邪毒。
以衣食養而救濟之。
是曰布施。
見兇害人若遭厄難而救護之因示經道。
是曰持戒。
若外異學有所志願。
而自貢高悉能忍之。
是曰忍辱。
若為衆人有所敷演。
宣其義理猶池蓮華。
是曰精進。
以賢善業而講其義令自調伏。
是曰一心。
若有祠祀因其所興往為說法。
言如審谛化裸形子。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行空度無極有六事。
所施無厭不以為惓。
化令入道不為俗事。
是曰布施。
所作自在而得由己不從他教。
是曰持戒。
所行專精而不回還堕于小節。
是曰忍辱。
以究竟行不中取證畢衆祐德。
是曰精進。
所應奉行常無所猗奉修純熟。
是曰一心。
随其所好而造立行導利一切。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捐舍度無極有六事。
其以棄捐壽命之行不以貪身。
所行自由無所挂礙。
是曰布施。
若棄現在在身口心。
五趣生死心無所著。
是曰持戒。
以結境界安法奉行。
四等六度而無所越。
是曰忍辱。
所可放舍舍淫怒癡。
皆棄一切餘苦諸見六十二事。
是曰精進。
以令衆生所行純熟。
不以貢高以舍所行。
是曰一心。
以離衆生愁憂之戚。
心存至法而順律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滅度度無極有六事。
因曉了空不以妄想。
其至滅度緻無所生。
是曰布施。
心所建立立于大道存無處所。
是曰持戒。
舍身之安不猗身命開化衆生。
是曰忍辱。
以神足力動三千界。
一切天人無驚怖者。
是曰精進。
其心禅思定意正受。
而無所著不為放逸。
是曰一心。
滅度之後散其身骨。
遍布十方一切蒙恩。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變化度無極有六事。
分布舍利處處得之流布天下。
是曰布施。
舍利現瑞威神光明見莫不悅。
是曰持戒。
衆生見變心抱喜歎因發道心。
是曰忍辱。
諸天見威功德巍巍勸之代喜。
是曰精進。
若見仙足舍利放光。
其衣毛起淚即出者。
是曰一心。
若睹舍利立至誠願。
現光威德五色晃曜。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流布法教度無極有六事。
若得衆人自歸供養給衆所乏。
是曰布施。
常守己心令無所生。
其無所生則無所滅。
是曰持戒。
若無所有見其三界。
佛法人物一切自然。
是曰忍辱。
能令經典道法訓教。
流在天上周遍天下。
是曰精進。
諸魔官屬見之驚縮無當威顔。
是曰一心。
假使法教明顯流布。
十方愛敬各懷悅豫。
稍稍漸得至滅度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分舍利度無極有六事。
為舍利求衆供養具夙夜敬事。
是曰布施。
無數之衆悉共歡喜歸命作禮。
是曰持戒。
若複示現光明威神。
遠近來觀轉相化心。
是曰忍辱。
諸天人民鹹共踴躍。
知其至尊緣發道意。
是曰精進。
若見舍利無有餘樂。
思念佛道莫能喻者。
是曰一心。
嗟歎舍利得妙辯才。
而無挂礙緻入智慧。
是為六。
爾時世尊。
重散告語喜王菩薩。
是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其餘複有九十諸度無極消世九惱。
化九十六諸外邪學使入正真。
佛告喜王菩薩。
是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說法教化諸貪淫種。
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說法開化諸嗔恚種。
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說法開覺諸愚癡種。
二千一百諸度無極。
說法訓誨化等分種。
是合八千四百諸度無極。
一變為十。
合八萬四千諸度無極。
佛則醫王法為衆生。
一切三界無上良藥。
療治三毒陰蓋得消。
等分返逆無返複人。
因見化導靡不解脫。
不奉行斯八萬四千諸度無極。
欲為百千種人除八萬四千衆垢塵勞。
逮八萬四千諸三昧門。
終不能成。
由是修立八萬四千空行法義。
以是化導百千種人。
消除八萬四千衆垢塵勞。
逮八萬四千諸三昧門。
是謂佛道。
深入無極緻一切智。
佛言喜王。
吾以是法坐佛樹下。
降魔官屬成最正覺。
因是解法建立平等。
在于地上結跏趺坐。
便緻巍巍神妙。
梵王恭敬忽下稽首歸命求哀。
往古誓願為一切衆生。
今悉集會鹹欲聞經。
梵王垂淚而勤勸助。
唯濟一切未度迷惑。
佛成如斯微妙大聖。
逮最正覺寂然安坐。
而自靜默心惟此意。
五濁惡世九十六徑六十二見。
迷惑卒暴多無返複不受道教。
不如默然取般泥洹。
佛坐樹下光明巍巍普照十方。
淨居身天遙見威光。
顔貌功勳靡不晃昱。
道德灼灼吉祥之業。
應當流布。
諸天衆會皆共悅豫。
建立大光寂寞正真聖達無際。
曜明炜炜威德普顯。
無上清淨三世最尊。
周遍一切十方佛界。
其心解徹動三千國。
道慧廣遠難得見聞。
超絕無底名稱通暢。
睹此威神妙光無量顔容盛德。
智如虛空殊特無喻。
于時梵王複重啟佛。
悚息一心恭恪自歸。
說此頌曰。
道場演大光 降魔消塵勞 震動三千國 滅衆惡趣患 正身安隐坐 不傾猶須彌 振曜照佛土 處樹莫不蒙 平坐諸根寂 師子據無畏 自睹欲寂滅 勝床護演晖 在樹王顯威 廣布大道安 消世無益法 滅化三塗厄 觀光顔無厭 心念谛愍傷 審思說尊議 等演法平坦 道選三世業 曜三品諸法 以時宣意行 現道猶月滿 色英三十二 世上大聖父 不舍世無樂 神無比梵來 觀世在三火 覺俗以法水 常護滅燒然 是時雨甘露 察精進無斷 迷惑得正路 明眼教無二 唯愍哀時誨 德猶海大山 衆故放覺船 斯度諸沈流 化外險邪學 人縛貪計身 邪見害愛仆 不得解久獄 導衆可化脫 生邪長睡眠 随塵不樂道 得定戒願強 何不擊法鼓 人乏匮堕獄 五趣世乞求 常不逮無盡 何故不宣祠 無數衆懷信 在寂舍甘露 炎哀解法雨 執覺可降澤 知三世瘡病 不覺心塵勞 得了淨醫藥 何不濟救療 消衆生闇昧 成大德馬藏 慧光照大千 何不曜佛國 唯愍天世人 堕在四駛渎 何不濟此厄 護諸堕大圹 佛見諸雜想 天人住叉手 無谄棄非安 何不現道寶 佛眼觀三界 梵天勸人尊 唯哀衆邪見 轉法輪消熱 尊在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