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五

關燈
是曰一心。

    若以聖明咨受道慧而不虛妄。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不失慧度無極有六事。

    若受慧根智不可量知衆生元。

    是曰布施。

    力勢堅強獲緻慧力乃至佛十力。

    是曰持戒。

    逮得覺意悟化導示。

    諸不覺者令得達明。

    是曰忍辱。

    以曉了心啟受道義行不可計。

    是曰精進。

    逮分别解十二緣起。

    知因牽連由不覺故。

    是曰一心。

    以斯聖明緻十種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不失解脫度無極有六事。

    身力堅固心若金剛不失至要。

    是曰布施。

    處在大衆若在獨處。

    心常如一無所忘失。

    是曰持戒。

    遊于擾愦衆鬧之中而不迷誤。

    是曰忍辱。

    解知他人衆生性行所念善惡。

    是曰精進。

    安谛建立無上大道不滅盡慧。

    是曰一心。

    以無生慧消去處所。

    使無所存唯志經典。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解度知見度無極有六事。

    所行至實不為虛僞辄得如願。

    是曰布施。

    其所觀睹唯見無為。

    度衆有為生死之難。

    是曰持戒。

    察欲之穢睹其本末從因緣起。

    是曰忍辱。

    從地至地備具諸住。

    建立果處十住之業。

    是曰精進。

    禅思行道心之所生以逮住處。

    是曰一心。

    若著衣被加之在臂。

    方便副除一切衆惡無所忘失不違解脫。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知身行慧明所轉度無極有六事。

    身行勤修一心正行。

    守身口意不以為厭。

    是曰布施。

    導化其體不殺盜淫而無所犯。

    是曰持戒。

    奉修十住不使所住有挂礙業。

    是曰忍辱。

    專精一心立衆德本以施一切。

    是曰精進。

    令無數人得其報應十方福報。

    是曰一心。

    以身造教而顯神足。

    飛到一切見諸佛說。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口行轉進聖慧度無極有六事。

    口所班宣說無上法。

    曾所更曆解決諸法未曾厭惓。

    是曰布施。

    其音普至入一切心令行清徹。

    是曰持戒。

    開化衆會悉令通暢無上正真。

    是曰忍辱。

    所演法訓其聲周遍徹于十方。

    是曰精進。

    常憶至行不為虛損。

    至真專精笃信思惟。

    是曰一心。

    所可班宣未曾虛妄。

    多所安隐一切衆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意行轉進度無極有六事。

    若意心正思不在邪。

    心存行念常本清淨。

    是曰布施。

    其以聞法禦導愚冥化諸所著。

    是曰持戒。

    其能導利有無之業立平等行。

    是曰忍辱。

    假使學法棄捐吾我不以自大。

    是曰精進。

    釋離愚癡志存大明無有闇蔽。

    是曰一心。

    其行深妙卓然有異而無限量。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知過去世所見無礙度無極有六事。

    觀其諸果衆種四大了之本無。

    是曰布施。

    察諸陰入色痛想行識本無處所。

    是曰持戒。

    視諸六衰根元甚微緣對而生。

    是曰忍辱。

    觀其善惡禍福所由皆因貪身。

    是曰精進。

    斷衆塵勞常行清淨無有諸垢。

    是曰一心。

    察衆生盡十二牽連本無所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見于當來本末所有無挂礙慧度無極有六事。

    其見過去五趣合散。

    猶如春秋熾衰成敗。

    是曰布施。

    若能分别諸所邪見六十二事不堕颠倒。

    是曰持戒。

    觀于人元分别合散本無有本。

    是曰忍辱。

    察于衆生當以何藥而療治之。

    是曰精進。

    睹其所生邦畔進退。

    各有緣行。

    是曰一心。

    曉了報應目睹可化。

    而往開度使發道意。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知現在不可限礙度無極有六事。

    睹其所造因緣之對。

    訓化群生興立功德。

    是曰布施。

    見其所由因解三脫。

    奉六度無極而緻成就。

    是曰持戒。

    所奉行訓悉離貪欲。

    志慕道法以法為樂。

    是曰忍辱。

    觀一切形微妙粗細悉滅盡無常存者。

    是曰精進。

    見于證明三界如幻一切本無無所違失。

    是曰一心。

    若睹生死無為之元。

    有數無數心不處二。

    是曰智慧。

    是為六(丹本注雲十八不共中舊多一種文)。

     方便品第十八 佛告喜王菩薩。

    何謂曉了方便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專精善權方便随時而入。

    是曰布施其于瑕穢因而開化使悉清淨。

    是曰持戒。

    所作功德則用勸助一切衆生。

    是曰忍辱。

    在所遊至無所傷害亦無有失。

    是曰精進。

    志以好喜教誨衆生用四恩濟。

    是曰一心。

    入無量門宣總持要而導利之。

    化于三界使入大道。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純熟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方便平等誘進一切諸法。

    是曰布施。

    懷來法誨正心無緣。

    玄微妙慧空無相願。

    若睹八品除去八難。

    志存八正覺了諸法本無。

    是曰持戒。

    觀于諸見分别迷惑不堕邪見。

    是曰忍辱。

    察于五趣應可開化因往救之。

    是曰精進。

    若見可禦尋往方便而度脫之。

    是曰一心。

    若見有為而入其中。

    消諸所著令得滅度。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見自然度無極有六事。

    所逮功德虛無所猗亘然弘耀。

    猶如一心歸定光佛。

    是曰布施。

    身不懈惓無所貪惜。

    若如月光盛滿盛明照星宿時。

    明眼之人真審視了。

    是曰持戒。

    若能睹見一切諸法皆悉如空。

    是曰忍辱。

    所可禅思皆見諸法。

    這生尋滅悉了别此。

    是曰精進。

    不見施者而有救濟自睹不及。

    是曰一心。

    觀身心行口宣法教。

    有益一切而無有二。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欲行界業因緣罪福度無極有六事。

    見所習欲為瑕穢業。

    本悉清淨已立挂礙。

    是曰布施。

    睹一切法皆自然寂寞。

    用不達故自作殃福。

    是曰持戒。

    所觀玄遠極底無際。

    是曰忍辱。

    自視其緣罪福悉盡無久存者。

    是曰精進。

    緣對雖滅見所當行。

    方便之宜辄居正真。

    是曰一心。

    罪福既盡不複更造。

    三界之難見無所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色行緣業度無極有六事。

    見諸色緣皆由身作。

    用心不了而橫起是報應之元。

    是曰布施。

    睹衆色者皆有因緣。

    未必橫來身心迷故。

    是曰持戒。

    察所生處天上人間。

    若三惡趣罪福之應。

    是曰忍辱。

    若觀所生而念想處。

    是曰精進。

    常視報應歡喜悅豫。

    是曰一心。

    護高寂然下者憺怕悉無所著。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色行業度無極有六事。

    若等于色堕在欲地。

    清淨之處不行妄想。

    是曰布施。

    見其所行五事之業。

    戒定慧解度知見品。

    是曰持戒。

    假使能盡因緣之對不生禍福。

    是曰忍辱。

    勤修至行悉令平等而無偏斜。

    是曰精進。

    若以笃信其行精修而無垢濁。

    是曰一心。

    所見常明如晝日行不見闇冥。

    無所破壞無所不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觀清白住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睹見住立處所。

    清白慈地欲逮斯住。

    是曰布施。

    其能獲緻瑞應之業。

    不起三事身口意行。

    是曰持戒。

    精進奉行四恩之法而無斷絕。

    是曰忍辱。

    所觀亘然道意巍巍而無邊際。

    是曰精進。

    積功累德日日增長聖明之行。

    是曰一心。

    察于清白消除衆生生死諸善惡想及諸法想。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法種度無極有六事。

    睹諸法苦用不達故而造禍福。

    是曰布施。

    其見中間心無所處不在有無。

    是曰持戒。

    若見愛欲疾而消之不令生長。

    是曰忍辱。

    其存正性未曾違失無上正真。

    是曰精進。

    具足種性三十七品不斷佛種。

    是曰一心。

    心成八等逮緻諸法不取證。

    是曰智慧。

    是為六。

     賢劫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