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五

關燈
方亘然無邊所濟無厭。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天眼清淨度無極有六事。

    其以天眼見諸色身。

    端政好醜長短廣狹白黑肥瘦而往化之。

    是曰布施。

    知其身行名字心性身所生土。

    見身往來周旋之處。

    是曰持戒。

    睹其身行分别是非合散成敗。

    是曰忍辱。

    察天地壞複還合成生天人物。

    是曰精進。

    若見報應罪福善惡道俗明冥。

    是曰一心。

    見諸次第遠近深淺空無相願度三脫門。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慧眼度無極有六事。

    以成慧眼普見一切其諸衆生根本始原所從生矣。

    是曰布施。

    以能成就逮得解脫無有衆結。

    是曰持戒。

    既有所獲建立其心存于道義。

    是曰忍辱。

    所緻堅強建立普遍。

    觀于十方悉亦了了。

    是曰精進。

    其所睹者猶如真谛審不虛妄。

    是曰一心。

    志懷悅豫亦無所生。

    不堕罪患道意無窮。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法眼清淨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逮得諸佛之法十八不共。

    是曰布施。

    自身緻斯佛十八法。

    往濟惡趣十八苦毒。

    是曰持戒。

    所睹因緣品第高下深淺微細。

    是曰忍辱。

    以觀一切三界所有本悉自然。

    是曰精進。

    憶識本末應病與藥以治三病。

    是曰一心。

    所見不虛不為愚觀亘然開化一切衆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佛眼清淨度無極有六事。

    以佛眼見無所挂礙寤不覺者。

    是曰布施。

    所察愍傷一切衆生三苦之惱。

    是曰持戒。

    度脫衆生不遭諸難永得久安。

    是曰忍辱。

    所視無量玄遠無底不可為喻。

    是曰精進。

    觀其根本若枝葉果。

    已熟欲落而就挽之。

    是曰一心。

    見本末然從緣而起。

    以了本無則無所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自在度無極有六事。

    若得由己得作究竟而不中止。

    是曰布施。

    所行到處辄得所願。

    不違要誓。

    是曰持戒。

    自在立行逮得無想放諸所著。

    是曰忍辱。

    仁和柔順分别以解于一切慧。

    是曰精進。

    一切皆盡慧不可盡。

    是曰一心。

    解一切法明慧聖要化諸不逮。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娛樂度無極有六事。

    所施與者離于悕望。

    猶如虛空化五百蓋覆比丘衆。

    若梵志聚名曰頭那。

    井中水泉自然甘美。

    是曰布施。

    若入城裡人民普安。

    箜篌樂器不鼓自鳴。

    是曰持戒。

    諸根不具盲聾喑啞。

    跛蹇疾病。

    蒙其光明悉除衆患。

    是曰忍辱。

    演其光耀照于十方無量佛土皆荷衆人。

    是曰精進。

    在維耶離城城中内外各各變化八萬四千諸佛身形。

    是曰一心。

    彼時因随為八部衆頒宣經道各使得解。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難得自歸度無極有六事。

    威儀禮節安然庠序。

    功德甚廣能攝受空。

    是曰布施。

    以能曉了諸佛世尊。

    至德玄遠難不可當。

    是曰持戒。

    所行堅強方便随時不失其節。

    志願無違應病與藥。

    而開化之将護衆業。

    能化毒蚖捉在手中。

    以至誠故永無所畏。

    用神足咒故不以為難。

    是曰忍辱。

    如目揵連疾解化魔。

    佛與其俱度彼土衆。

    不自覺反還在祇樹。

    棄缽中水旦污佛地。

    是曰精進。

    如佛弟子舍利弗言。

    一時須臾有四十九心起為生死業。

    佛言不可計。

    是曰一心。

    如佛言曰。

    時有一城其中衆人而有重罪。

    不計道法诽謗高德。

    如來至真于一夜半。

    為說經典棄其重罪。

    精進暢達得六神通。

    是曰智慧。

    是為六。

     十八不共品第十七 佛告喜王菩薩。

    何謂十八不共。

    諸佛之法事有十八。

    何謂無毀滅度無極有六事。

    應時開導具足德行令無缺失。

    是曰布施。

    若除伴黨不偏所為為無有失。

    是曰持戒。

    所說至要言無有失身口心寂。

    是曰忍辱。

    應其果報不違本旨。

    從始發意至道無二。

    是曰精進。

    從其誓願各使得所不違本要。

    是曰一心。

    至心脫門長獲入安隐無有衆難。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著無虛言度無極有六事。

    所說開化皆宣純熟不為雜碎。

    是曰布施。

    以得三達知見去來。

    念常清淨所行無穢。

    是曰持戒。

    不懷害心向于他人恒抱仁慈。

    是曰忍辱。

    随其人心欲有所好。

    而為解說便令喜悅。

    是曰精進。

    為無等倫宣布微妙。

    猶蜜甘露加之于人心使悅豫。

    是曰一心。

    若為頒宣消除衆結狐疑羅網以自纏縛。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脫志度無極有六事。

    其心放舍功德無斷自然定矣。

    是曰布施。

    以一切德勸助其意使發道心。

    是曰持戒。

    所行無邊遵修至義永無罪殃。

    是曰忍辱。

    逮得一切衆德之行真正之法。

    是曰精進。

    常識三世去來今事未曾忽忘。

    是曰一心。

    因其樹生寂然長大。

    谛念道法不以失本。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心定度無極有六事。

    所雲平等心無所生興隆道法。

    是曰布施。

    所可宣揚依因遊居不失道法。

    是曰持戒。

    其所依倚以法開化多所喜悅。

    是曰忍辱。

    其所奉六度無極正真之道皆為他人。

    是曰精進。

    自攝其心以恩濟人而開導之。

    是曰一心。

    一切随時而其所願其行無底各令悅豫。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觀寂無為度無極有六事。

    所願已成吉如恬怕。

    是曰布施。

    依仰于人而寂然安。

    是曰持戒。

    行其愍哀察護諸業猶如道場。

    是曰忍辱。

    一切普護三界衆生。

    示以道心所行無邊。

    是曰精進。

    所可将養而為一切愚惑之衆宣暢正法。

    是曰一心。

    雖為說法化身口意。

    令無所犯不著三界。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有若幹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不生若幹品想存心在道。

    是曰布施。

    其如是想興顯道德不離正真。

    是曰持戒。

    若以無意不為思想常一定意。

    是曰忍辱。

    未曾毀犯彼己性行護身一切。

    是曰精進。

    勤修應行解知其時不失聖節。

    是曰一心。

    皆能達暢五趣生死。

    往來周旋一切根源。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所樂度無極有六事。

    若心念樂自護其心愍傷他人。

    是曰布施。

    設使心思往古今世。

    愍念己身以哀一切。

    是曰持戒。

    若複喜樂講說經典不為俗業。

    是曰忍辱。

    常用随時一切至樂無上正真。

    是曰精進。

    假使好喜佛法聖衆。

    斷衆愛欲不善之行。

    是曰一心。

    若除諸邪九十六種志甘道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不失精進度無極有六事。

    所造勤修奉行道法。

    德不損耗一切備悉。

    是曰布施。

    若以心悅哀念一切。

    不以害心向于他人布施精進。

    是曰持戒。

    若訓誨時示以道法悉能堪受。

    是曰忍辱。

    若以法明所觀一切無所傷害。

    是曰精進。

    一切所講乃說其本。

    識其宿命乃了無際。

    是曰一心。

    所解義理不可限量。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有失意度無極有六事。

    意所識念乃知前世無數億劫而無邊底。

    是曰布施。

    所憶迥遠無央數劫積功累德。

    是曰持戒。

    若以察知如審清淨永無垢濁。

    是曰忍辱。

    識了所好從初發意古今所行。

    是曰精進。

    心入所念念一切法進退本末。

    是曰一心。

    斷一切想各各不同。

    憶念宿世分别曾所更曆。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不失定意度無極衆行有六事。

    受四等心慈悲喜護定意正受。

    是曰布施。

    設能鹹受立四意止無身痛想法。

    是曰持戒。

    奉行至德修四意斷斷無所斷。

    是曰忍辱。

    以逮神足飛到十方教化一切。

    是曰精進。

    若行禅思受得威三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