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寶以救貧匮。
是曰精進。
以禅思度恣其心意。
欲生何所天上人間十方佛前。
是曰一心。
所遵聖明解如野馬。
善将護己勸遵聖道。
使宣道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念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舍不善念專精進念。
因思功德發無上正真。
是曰布施。
意所依念思惟法相。
而自檢已令不馳騁。
是曰持戒。
若志惟念合集諸法。
不令馳逸柔軟和調。
是曰忍辱。
志所勤修無所望舍。
懷抱道志以愍一切一心定意。
是曰精進。
強而有勢救攝諸力令不羸劣。
是曰一心。
已脫意念順從義力。
高德之義聖明難及。
是曰智慧。
是為六何謂法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選擇諸法奉清淨行棄衆瑕穢。
是曰布施。
順求解脫宣傳諸法。
以化一切三界之患。
是曰持戒。
棄捐吾我無所戀慕。
唯念道寶無上正真。
是曰忍辱。
所行正義選求經典六度無極三乘之藏。
是曰精進。
普求諸法無有色像。
坦然玄虛無有處所。
是曰一心。
推于一切諸所有處。
不可護持本原自然。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精進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覺了一切财業為不可保。
心無所著棄世所有。
是曰布施。
所行勤修永無所樂。
慕于道法志無上真是曰持戒。
所勤修行了于三界。
天上天下悉如幻化無所依猗。
是曰忍辱。
自調己心教化衆生。
靡不究暢各得其所。
是曰精進。
所念禅思斷諸結著。
求其本末不見根原。
是曰一心。
明無所依不從他受。
曉了一切諸術音響入第七地。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喜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和顔悅色愛法無厭是曰布施。
護身三事口四意三。
是曰持戒。
心柔軟好未曾起恚。
是曰忍辱。
念十方佛無有邪想。
是曰精進。
其心寂安悉無所生。
是曰一心。
聖明了了解一切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信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身行笃信表裡相應。
是曰布施。
心懷笃信無有邪想。
是曰持戒。
在于生死不發貪嫉。
是曰忍辱。
所懷笃信未曾斷絕。
通達大理無所蔽礙。
是曰精進。
合集諸信而不散失無上正真度脫一切。
是曰一心。
觀察諸盡使無所滅。
好樂正真救濟三界。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定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所行精進而不懈廢。
若得定意見十方佛。
是曰布施。
逮得寂靜離衆欲愛。
不貪榮好常志大道。
是曰持戒。
所止定意受諸道品。
奉八正路菩薩之法亦無所取。
是曰忍辱。
其意平等了一切空。
本來自然無所破壞。
是曰精進。
使諸往見六十二事。
羅網自纏陰衰蓋已。
以了本無自然銷盡。
是曰一心。
若得逮聞以諸法盡本無所生。
一切寂靜解空無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護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皆能放舍所可愛重無所貪惜。
能救衆厄窮于道法。
是曰布施。
護身口心不犯十事奉行十德。
是曰持戒。
寂察衆生十二牽連。
用無覺故。
菩薩暢之無所猗著。
是曰忍辱。
遠諸本末攀緣稱說。
而無所習習奉六度。
是曰精進。
心思衆生由犯穢行堕在惡趣。
為之愁悒愍傷雨淚。
是曰一心。
斷諸所生使無所生。
見衆患難一切諸法本無所有。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見度無極有六事。
若解正見舍衆邪業無益之元。
是曰布施。
暢達以至終不虛妄常行至信。
是曰持戒。
體了行已清淨伏意。
歸于大道度脫一切。
是曰忍辱。
以能自制愍念他人一切三界。
生死勤苦遵奉勤修。
是曰精進。
志于無上棄舍三世。
而離自大卑心自伏。
是曰一心。
得真谛報舍衆邪見。
行開士法靡所不通。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念度無極有六事。
等思斷除一切所作而無所作。
功德善本。
是曰布施。
以正谛念常思道法。
不舍愛欲猶如蓮華。
是曰持戒。
所雲地者謂其地主。
從其因緣而堪任之。
受佛法教分别身空。
是曰忍辱。
以平等念棄捐衆相。
在于一切諸所合會而無合會積功累德。
是曰精進。
勸助一切諸善功德。
悉皆本空不可分别。
是曰一心。
所修正見現世後世。
度世之法真谛清淨。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方便度無極有六事。
舌無惡言善教加人。
開示道法以救一切。
是曰布施。
所行清淨而無穢濁宣菩薩法。
是曰持戒。
宣至真言無傳世俗無益之教。
是曰忍辱。
處在世間常護語言不樂俗談。
是曰精進。
常行專精其心無想。
寂然惔怕其行無二定意正受。
是曰一心。
所言至誠論道說義不演餘談。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業度無極有六事。
所修正業無有罪殃。
以德自衛奉行三寶。
是曰布施。
逮得所願具足衆德。
而無非法無益之行。
是曰持戒。
所應随順無有颠倒。
悉解無常苦空非身。
是曰忍辱。
一切所趣不禦現在不可之業。
是曰精進。
所受奉行十善六度永無所著。
是曰一心。
所遵正業未曾妄想不志邪本。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命度無極有六事。
又随時宜方便化人。
以時行可意立正命矣。
是曰布施。
若以滅度所習住命不貪其身。
是曰持戒。
若見衆生本無純淑。
而興愍哀欲使入道。
是曰忍辱。
若以諸法知之歸盡道不可盡。
是曰精進。
在于衆生無所用命。
以道開化一切衆生。
是曰一心。
不以衣食而自立命唯志道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定度無極有六事。
意普觀察有為之事本悉無為。
雖在無為而不取證。
是曰布施。
若等善惡功勳穢濁。
而無有二。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
是曰持戒。
德行不斷日日轉上。
至不退轉地。
是曰忍辱。
其善快報不可限量。
念施一切十方人民。
是曰精進。
等見一切諸法根元。
皆如是谛本無所有。
是曰一心。
若奉寂然本末悉空。
無所忘失無能侵者。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受度無極有六事。
若樂正見不随邪疑。
斯行正見無有邪業。
是曰布施。
建立平等正真之行奉菩薩法。
是曰持戒。
若以正定見安隐脫不為邪業。
是曰忍辱。
其以等甯。
奉開士本。
夙夜不懈無所受猗。
是曰精進。
懷來安隐如心所願。
所作善業咨受泰然。
是曰一心。
以三昧行斷絕伴黨無是非心。
是曰智慧。
是為六(八道品中舊阙一種)。
賢劫經卷第四
是曰精進。
以禅思度恣其心意。
欲生何所天上人間十方佛前。
是曰一心。
所遵聖明解如野馬。
善将護己勸遵聖道。
使宣道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念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舍不善念專精進念。
因思功德發無上正真。
是曰布施。
意所依念思惟法相。
而自檢已令不馳騁。
是曰持戒。
若志惟念合集諸法。
不令馳逸柔軟和調。
是曰忍辱。
志所勤修無所望舍。
懷抱道志以愍一切一心定意。
是曰精進。
強而有勢救攝諸力令不羸劣。
是曰一心。
已脫意念順從義力。
高德之義聖明難及。
是曰智慧。
是為六何謂法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選擇諸法奉清淨行棄衆瑕穢。
是曰布施。
順求解脫宣傳諸法。
以化一切三界之患。
是曰持戒。
棄捐吾我無所戀慕。
唯念道寶無上正真。
是曰忍辱。
所行正義選求經典六度無極三乘之藏。
是曰精進。
普求諸法無有色像。
坦然玄虛無有處所。
是曰一心。
推于一切諸所有處。
不可護持本原自然。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精進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覺了一切财業為不可保。
心無所著棄世所有。
是曰布施。
所行勤修永無所樂。
慕于道法志無上真是曰持戒。
所勤修行了于三界。
天上天下悉如幻化無所依猗。
是曰忍辱。
自調己心教化衆生。
靡不究暢各得其所。
是曰精進。
所念禅思斷諸結著。
求其本末不見根原。
是曰一心。
明無所依不從他受。
曉了一切諸術音響入第七地。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喜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和顔悅色愛法無厭是曰布施。
護身三事口四意三。
是曰持戒。
心柔軟好未曾起恚。
是曰忍辱。
念十方佛無有邪想。
是曰精進。
其心寂安悉無所生。
是曰一心。
聖明了了解一切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信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身行笃信表裡相應。
是曰布施。
心懷笃信無有邪想。
是曰持戒。
在于生死不發貪嫉。
是曰忍辱。
所懷笃信未曾斷絕。
通達大理無所蔽礙。
是曰精進。
合集諸信而不散失無上正真度脫一切。
是曰一心。
觀察諸盡使無所滅。
好樂正真救濟三界。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定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所行精進而不懈廢。
若得定意見十方佛。
是曰布施。
逮得寂靜離衆欲愛。
不貪榮好常志大道。
是曰持戒。
所止定意受諸道品。
奉八正路菩薩之法亦無所取。
是曰忍辱。
其意平等了一切空。
本來自然無所破壞。
是曰精進。
使諸往見六十二事。
羅網自纏陰衰蓋已。
以了本無自然銷盡。
是曰一心。
若得逮聞以諸法盡本無所生。
一切寂靜解空無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護覺意度無極有六事。
皆能放舍所可愛重無所貪惜。
能救衆厄窮于道法。
是曰布施。
護身口心不犯十事奉行十德。
是曰持戒。
寂察衆生十二牽連。
用無覺故。
菩薩暢之無所猗著。
是曰忍辱。
遠諸本末攀緣稱說。
而無所習習奉六度。
是曰精進。
心思衆生由犯穢行堕在惡趣。
為之愁悒愍傷雨淚。
是曰一心。
斷諸所生使無所生。
見衆患難一切諸法本無所有。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見度無極有六事。
若解正見舍衆邪業無益之元。
是曰布施。
暢達以至終不虛妄常行至信。
是曰持戒。
體了行已清淨伏意。
歸于大道度脫一切。
是曰忍辱。
以能自制愍念他人一切三界。
生死勤苦遵奉勤修。
是曰精進。
志于無上棄舍三世。
而離自大卑心自伏。
是曰一心。
得真谛報舍衆邪見。
行開士法靡所不通。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念度無極有六事。
等思斷除一切所作而無所作。
功德善本。
是曰布施。
以正谛念常思道法。
不舍愛欲猶如蓮華。
是曰持戒。
所雲地者謂其地主。
從其因緣而堪任之。
受佛法教分别身空。
是曰忍辱。
以平等念棄捐衆相。
在于一切諸所合會而無合會積功累德。
是曰精進。
勸助一切諸善功德。
悉皆本空不可分别。
是曰一心。
所修正見現世後世。
度世之法真谛清淨。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方便度無極有六事。
舌無惡言善教加人。
開示道法以救一切。
是曰布施。
所行清淨而無穢濁宣菩薩法。
是曰持戒。
宣至真言無傳世俗無益之教。
是曰忍辱。
處在世間常護語言不樂俗談。
是曰精進。
常行專精其心無想。
寂然惔怕其行無二定意正受。
是曰一心。
所言至誠論道說義不演餘談。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業度無極有六事。
所修正業無有罪殃。
以德自衛奉行三寶。
是曰布施。
逮得所願具足衆德。
而無非法無益之行。
是曰持戒。
所應随順無有颠倒。
悉解無常苦空非身。
是曰忍辱。
一切所趣不禦現在不可之業。
是曰精進。
所受奉行十善六度永無所著。
是曰一心。
所遵正業未曾妄想不志邪本。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命度無極有六事。
又随時宜方便化人。
以時行可意立正命矣。
是曰布施。
若以滅度所習住命不貪其身。
是曰持戒。
若見衆生本無純淑。
而興愍哀欲使入道。
是曰忍辱。
若以諸法知之歸盡道不可盡。
是曰精進。
在于衆生無所用命。
以道開化一切衆生。
是曰一心。
不以衣食而自立命唯志道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定度無極有六事。
意普觀察有為之事本悉無為。
雖在無為而不取證。
是曰布施。
若等善惡功勳穢濁。
而無有二。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
是曰持戒。
德行不斷日日轉上。
至不退轉地。
是曰忍辱。
其善快報不可限量。
念施一切十方人民。
是曰精進。
等見一切諸法根元。
皆如是谛本無所有。
是曰一心。
若奉寂然本末悉空。
無所忘失無能侵者。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正受度無極有六事。
若樂正見不随邪疑。
斯行正見無有邪業。
是曰布施。
建立平等正真之行奉菩薩法。
是曰持戒。
若以正定見安隐脫不為邪業。
是曰忍辱。
其以等甯。
奉開士本。
夙夜不懈無所受猗。
是曰精進。
懷來安隐如心所願。
所作善業咨受泰然。
是曰一心。
以三昧行斷絕伴黨無是非心。
是曰智慧。
是為六(八道品中舊阙一種)。
賢劫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