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生勤勸使興。
是曰忍辱。
若解了慧分别塵勞消衆愛欲。
是曰精進。
常在燕居專心禅思定意三昧。
是曰一心。
笃信他人六度無極。
興發善德度脫一切。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未興衆德因而興之度無極有六事。
若發諸善不舍虛乏。
積功累德每生自克。
是曰布施。
若緻善德益以好樂。
令使增長以惠一切。
是曰持戒。
遵空無事不盡德本。
以消衆惡不善之行。
是曰忍辱。
身口立行方便無緣因興道德。
是曰精進。
若奉法教攝衆猗想。
而不忘失定意正受。
是曰一心。
所造得興無起發意。
成就道明開化一切皆荷道慈。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以發立德度無極有六事。
以起衆善功德之元。
不生惡行無益之義。
是曰布施。
以斯忻樂唯志至真。
不念小業無益一切。
是曰持戒。
察諸應宜而不懷恨除衆不慎。
是曰忍辱。
所可将護未曾虛妄皆入于道。
是曰精進。
奉遵道力不為羸劣強而有勢。
是曰一心。
順從習俗一切不堕邪見六十二疑。
勸助一切不抱妄想。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神足度無極有六事。
斷衆貪穢思惟經典。
以成神足未曾忘失。
是曰布施。
雲何菩薩而具足成就。
從意所樂無所好念。
若以法義而喜施與救濟危厄。
是曰持戒。
其樂堅固不可毀壞心不生恨。
是曰忍辱。
若慕出家棄世榮樂以法自娛。
是曰精進。
若以正觀一切如幻三界若化。
是曰一心。
設好決疑無餘結網深入微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四神足勤修精進度無極有六事。
若護神足飛到十方。
無所挂礙開化一切。
是曰布施。
若以殷勤志于大業心進願樂。
願樂輕舉遊行天下。
是曰持戒。
勤修發意日日增進。
而不懈廢并化衆生。
是曰忍辱。
逮得方便所當興為。
出家學道不好邪行。
是曰精進。
決衆狐疑悉使開化。
可意悅豫因發道心。
是曰一心。
所可勸助普入一切。
諸闇蔽人使識正真。
十方蒙恩。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心行神足度無極有六事。
其心平等盡衆垢塵常行清淨。
是曰布施。
若離愛欲不淨之行奉修清白。
是曰持戒。
曉了所生如是滅盡。
不得久存唯道可恃。
是曰忍辱。
逮得無想。
雖有所逮。
逮無所逮。
是曰精進。
心所建立除去所拘。
而無所住常遵正真。
是曰一心。
斷衆結著未曾有縛心等如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所識神足度無極有六事。
所識造行使離愛欲無複貪塵。
是曰布施。
若逮真正不為危谄一切無犯。
是曰持戒。
勸助清淨而無瑕穢常慎衆诤。
是曰忍辱。
所可越度普入一切衆生蒙荷。
是曰精進。
若能覺知諸所挂礙皆是損秏不為放逸。
是曰一心。
以棄弊塞脫無挂礙。
不失大辯開導不逮鹹令深入。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第一禅度無極有六事。
所勤方便逮得功德不可限量。
是曰布施。
所觀察事善權随時不失一切。
是曰持戒。
其第一禅受攝方便不失一心。
志存定慧常思仁和。
是曰忍辱。
若消五陰成就五通。
遍入五趣而往化之。
是曰精進。
以緻一定專精心寂。
而無所生睹見十方。
是曰一心。
五人至願不能堅固而違本誓。
稽首自歸順從道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第二禅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禅思斷衆妄想疾得堅固。
是曰布施。
曉了無限不可計處。
道利戒法因荷其恩。
是曰持戒。
覺寤衆生自能分别。
一切悉空心不複起。
是曰忍辱。
若靜燕居習自攝心而不放逸。
是曰精進。
若樂解脫存不退轉。
不志小節定意正受。
是曰一心。
所觀發明愍己哀彼。
一切普等不為偏黨。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第三禅度無極有六事。
行第三禅忻樂順安。
棄捐衆惡不善之業。
是曰布施。
方便勤修舍諸伎樂志存禁義。
是曰持戒。
其心專精離于所好。
外衆邪欲不以歡喜。
是曰忍辱。
而于其内察無常苦空靜非身。
無所忘失建立其志。
是曰精進。
其意堅固靡所不達行不馳騁。
是曰一心。
以盡諸漏無複報應罪福之患有無之業。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第四禅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四禅斷一切衆苦。
志于法樂永除衆惱無複諸難。
是曰布施。
悉棄衆苦三界終始長樂無患。
是曰持戒。
盡察一切周旋三界。
生死危厄究竟本無。
是曰忍辱。
以得燕寂未曾想求。
存念逮得而無所望。
是曰精進。
以獲緻安禅思不慌定意正受。
是曰一心。
以成清淨勸助甘露不死之藥名曰法訓。
以療一切盲冥不達。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身意止度無極有六事。
雲何身意止。
盡身不淨殺盜淫業。
奉身淨行不計有我。
是曰布施。
棄捐所有親親之宜無所戀慕。
是曰持戒。
若以好樂無吾我法不貪三界。
是曰忍辱。
一切所見放逸其心。
令得自在不從非法。
是曰精進。
若睹一切三世自然。
本無所有猶如幻化。
是曰一心。
見諸所非法自起滅。
本無所生悉亦無處緣對而興。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痛癢意止度無極有六事。
若使不顯心無所貪。
痛癢意止自然休息不追衆緣。
是曰布施。
以睹苦痛不造禍福無複衆患是曰持戒。
笃信空義心無所生。
堪任一切諸不可行。
是曰忍辱。
不猗痛癢善惡苦樂亦無所著。
是曰精進。
其以樂痛在于三界。
消三毒苦永無有餘。
是曰一心。
若以善斷一切諸痛。
志慕道法未曾有患。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心意止度無極有六事。
斷諸所樂五欲所思。
自見其心興發法念。
是曰布施。
睹彼瑕穢自調其心柔順随真。
是曰持戒。
觀察諸法令意念止遵奉六度。
是曰忍辱。
若能禁制心所馳逸使不邪行。
是曰精進。
若想他人心止愛欲解悉本無。
是曰一心。
所見笃信依于緣使。
奉空無相無願之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法意止度無極有六事。
睹諸法實為示顯明各使心開。
是曰布施。
一切所觀皆悉本空。
盡察諸法猶如幻化睹衆本無。
是曰持戒。
遵奉經典勤修報應。
以施一切無所增損。
是曰忍辱。
若見危他常抱慈心。
棄捐衆害志存道法。
是曰精進。
雖遊諸法了一切法。
無所著猗其志寂定。
是曰一心。
順其上下十二緣起。
曉斯元際本末悉寂。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
是曰忍辱。
若解了慧分别塵勞消衆愛欲。
是曰精進。
常在燕居專心禅思定意三昧。
是曰一心。
笃信他人六度無極。
興發善德度脫一切。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未興衆德因而興之度無極有六事。
若發諸善不舍虛乏。
積功累德每生自克。
是曰布施。
若緻善德益以好樂。
令使增長以惠一切。
是曰持戒。
遵空無事不盡德本。
以消衆惡不善之行。
是曰忍辱。
身口立行方便無緣因興道德。
是曰精進。
若奉法教攝衆猗想。
而不忘失定意正受。
是曰一心。
所造得興無起發意。
成就道明開化一切皆荷道慈。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以發立德度無極有六事。
以起衆善功德之元。
不生惡行無益之義。
是曰布施。
以斯忻樂唯志至真。
不念小業無益一切。
是曰持戒。
察諸應宜而不懷恨除衆不慎。
是曰忍辱。
所可将護未曾虛妄皆入于道。
是曰精進。
奉遵道力不為羸劣強而有勢。
是曰一心。
順從習俗一切不堕邪見六十二疑。
勸助一切不抱妄想。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神足度無極有六事。
斷衆貪穢思惟經典。
以成神足未曾忘失。
是曰布施。
雲何菩薩而具足成就。
從意所樂無所好念。
若以法義而喜施與救濟危厄。
是曰持戒。
其樂堅固不可毀壞心不生恨。
是曰忍辱。
若慕出家棄世榮樂以法自娛。
是曰精進。
若以正觀一切如幻三界若化。
是曰一心。
設好決疑無餘結網深入微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四神足勤修精進度無極有六事。
若護神足飛到十方。
無所挂礙開化一切。
是曰布施。
若以殷勤志于大業心進願樂。
願樂輕舉遊行天下。
是曰持戒。
勤修發意日日增進。
而不懈廢并化衆生。
是曰忍辱。
逮得方便所當興為。
出家學道不好邪行。
是曰精進。
決衆狐疑悉使開化。
可意悅豫因發道心。
是曰一心。
所可勸助普入一切。
諸闇蔽人使識正真。
十方蒙恩。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心行神足度無極有六事。
其心平等盡衆垢塵常行清淨。
是曰布施。
若離愛欲不淨之行奉修清白。
是曰持戒。
曉了所生如是滅盡。
不得久存唯道可恃。
是曰忍辱。
逮得無想。
雖有所逮。
逮無所逮。
是曰精進。
心所建立除去所拘。
而無所住常遵正真。
是曰一心。
斷衆結著未曾有縛心等如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所識神足度無極有六事。
所識造行使離愛欲無複貪塵。
是曰布施。
若逮真正不為危谄一切無犯。
是曰持戒。
勸助清淨而無瑕穢常慎衆诤。
是曰忍辱。
所可越度普入一切衆生蒙荷。
是曰精進。
若能覺知諸所挂礙皆是損秏不為放逸。
是曰一心。
以棄弊塞脫無挂礙。
不失大辯開導不逮鹹令深入。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第一禅度無極有六事。
所勤方便逮得功德不可限量。
是曰布施。
所觀察事善權随時不失一切。
是曰持戒。
其第一禅受攝方便不失一心。
志存定慧常思仁和。
是曰忍辱。
若消五陰成就五通。
遍入五趣而往化之。
是曰精進。
以緻一定專精心寂。
而無所生睹見十方。
是曰一心。
五人至願不能堅固而違本誓。
稽首自歸順從道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第二禅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禅思斷衆妄想疾得堅固。
是曰布施。
曉了無限不可計處。
道利戒法因荷其恩。
是曰持戒。
覺寤衆生自能分别。
一切悉空心不複起。
是曰忍辱。
若靜燕居習自攝心而不放逸。
是曰精進。
若樂解脫存不退轉。
不志小節定意正受。
是曰一心。
所觀發明愍己哀彼。
一切普等不為偏黨。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第三禅度無極有六事。
行第三禅忻樂順安。
棄捐衆惡不善之業。
是曰布施。
方便勤修舍諸伎樂志存禁義。
是曰持戒。
其心專精離于所好。
外衆邪欲不以歡喜。
是曰忍辱。
而于其内察無常苦空靜非身。
無所忘失建立其志。
是曰精進。
其意堅固靡所不達行不馳騁。
是曰一心。
以盡諸漏無複報應罪福之患有無之業。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第四禅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四禅斷一切衆苦。
志于法樂永除衆惱無複諸難。
是曰布施。
悉棄衆苦三界終始長樂無患。
是曰持戒。
盡察一切周旋三界。
生死危厄究竟本無。
是曰忍辱。
以得燕寂未曾想求。
存念逮得而無所望。
是曰精進。
以獲緻安禅思不慌定意正受。
是曰一心。
以成清淨勸助甘露不死之藥名曰法訓。
以療一切盲冥不達。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身意止度無極有六事。
雲何身意止。
盡身不淨殺盜淫業。
奉身淨行不計有我。
是曰布施。
棄捐所有親親之宜無所戀慕。
是曰持戒。
若以好樂無吾我法不貪三界。
是曰忍辱。
一切所見放逸其心。
令得自在不從非法。
是曰精進。
若睹一切三世自然。
本無所有猶如幻化。
是曰一心。
見諸所非法自起滅。
本無所生悉亦無處緣對而興。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痛癢意止度無極有六事。
若使不顯心無所貪。
痛癢意止自然休息不追衆緣。
是曰布施。
以睹苦痛不造禍福無複衆患是曰持戒。
笃信空義心無所生。
堪任一切諸不可行。
是曰忍辱。
不猗痛癢善惡苦樂亦無所著。
是曰精進。
其以樂痛在于三界。
消三毒苦永無有餘。
是曰一心。
若以善斷一切諸痛。
志慕道法未曾有患。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心意止度無極有六事。
斷諸所樂五欲所思。
自見其心興發法念。
是曰布施。
睹彼瑕穢自調其心柔順随真。
是曰持戒。
觀察諸法令意念止遵奉六度。
是曰忍辱。
若能禁制心所馳逸使不邪行。
是曰精進。
若想他人心止愛欲解悉本無。
是曰一心。
所見笃信依于緣使。
奉空無相無願之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法意止度無極有六事。
睹諸法實為示顯明各使心開。
是曰布施。
一切所觀皆悉本空。
盡察諸法猶如幻化睹衆本無。
是曰持戒。
遵奉經典勤修報應。
以施一切無所增損。
是曰忍辱。
若見危他常抱慈心。
棄捐衆害志存道法。
是曰精進。
雖遊諸法了一切法。
無所著猗其志寂定。
是曰一心。
順其上下十二緣起。
曉斯元際本末悉寂。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