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道。
是精進報。
衆生問義不以疑礙。
講說宣傳各令得解。
是一心報。
分别發遣決了聖明靡不通達。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佛道度無極有六事。
其以無明頒宣經典示以聖慧。
是布施報。
佛所遣使安隐無明。
令至晃昱道德之光。
是持戒報。
滅一切穢順從永慌辯才無量。
是忍辱報。
其法平正緻定不忘常念十方。
是精進報。
普入一切奉行至德強而有勢。
是一心報。
勇猛無畏曉了道元志無上真。
是曰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一切智度無極有六事。
在諸通慧目之所睹而無弊礙。
是布施報。
知衆會心所念本末。
因為說法令心坦然。
是持戒報。
能聞遠近所演至要平等坦然。
是忍辱報。
随時說法從一切意各各得解。
是精進報。
其宣經典不失次叙。
各得其所方便有宜。
是一心報。
從其所樂講論正慧而無所受。
發起一切成其詩頌。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無餘度無極有六事。
若心安隐奉行道法。
發起至義至無餘難。
是布施報。
若用道法以為快樂。
速為他人開化不逮。
是持戒報。
笃信諸佛所說經法。
等無有異。
是忍辱報。
等觀三世去來今事永無挂礙。
是精進報。
若以禅思脫門三昧。
因斯正受随其所樂。
恣其所為思惟定意。
是一心報。
各為講說若幹品法。
皆得開解志無上法。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有餘度無極有六事。
滅度之後舍利分布。
以福訓誨使得無為。
是布施報。
思惟禁行親近無為恣其所樂。
是持戒報。
是于如來精舍神寺。
諸天一切皆來自歸皆當作禮。
是忍辱報。
佛滅度後勤行訓誨精進不疲。
為聲聞行不令挂礙。
是精進報。
稍漸進前三昧正受得至滅度。
是一心報。
以聖明根修度世慧普遊弘衍。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可止度無極有六事。
在于佛世教化衆生。
受食利養行正不邪。
是布施報。
說可福報。
猶如梵志字披羅陀。
罵詈诽謗。
佛時和顔不以嗔恨。
爾時三億天人悉發道心。
是持戒報。
孫陀利者(晉曰善妙)謗毀如來。
如來因是開化外學萬二千人令得解脫。
是忍辱報。
勢力堅強心常自視。
由如菩薩行正慈心。
若堕獸中為師子王。
假使侵克默然受之用化畜生。
是精進報。
若離其意加之不可默不與诤。
靜然受之不抱在心。
是一心報。
若以禅思講宣道化。
答所問義靡不得解。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諸佛度無極有六事。
若頒宣法遍告佛國。
悉使聞音乃達上方一究竟天阿迦尼吒。
是布施報。
若演光明遍三千界。
開化衆生普令安隐。
是持戒報。
其以法雨弘寬曠至。
化諸編發梵天之等使入大道。
是忍辱報。
變化神足顯其威神。
憂為迦葉等類悅豫服為弟子。
是精進報。
心念梵天其心觀察我不以虛。
志存梵行欲度諸梵。
是一心報。
以時開導如師子吼。
莫不蒙慈。
慈若虛空普覆一切。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方便度無極有六事。
昔有梵志名随堅。
廣有所施各八萬四千。
皆以勸助建立佛道。
如比丘尼名大愛道。
佛勸喻曰。
以金織成上于聖衆。
說是語時。
八百比丘悉入法律。
是布施報。
諸滅度佛猶安隐學。
以開外士名曰須摩。
在于欲中則以六事調護其意使受道律。
是持戒報。
雖在仁和。
由如往昔有一菩薩。
行忍辱時。
名羼提和。
迦夷國王斷其手足及與耳鼻。
血化乳湩。
心不起嗔無有瘡病。
念懷大哀愍如赤子。
當時開度八十億天。
是忍辱報。
勉己勤修。
猶如五通菩薩大志。
勉出五百梵志童子。
令歡喜悅悉受道教。
是精進報。
若聞經典勢力轉增。
乃至無極定意正受。
是一心報。
恣意任力而頒宣法。
随其所好而度脫之。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愁戚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所施心懷憂思。
常如慧明供養大聖不以求利。
是曰布施。
招緻道乘來于一切。
造立道業成就具足。
是曰持戒。
由如申日(晉曰首寂)因外異學興惡請佛。
緣是受教入于佛道。
是曰忍辱。
亦如往昔虛羅龍王。
心毒勇猛霜雹五谷及害萬民。
佛化開導。
是曰精進。
本成佛道為最正覺。
時佛默然禅思不惓。
梵天來下請佛勸助。
唯垂說法救濟三界。
是曰一心。
猶如蛇蚖懷毒甚盛佛來入火室開化入律降伏自歸。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開化真陀度無極有六事。
夫自安身救護他人一切所有施而不吝。
是曰布施。
由如菩薩名蓮華藏。
以金剛行心大堅強無所貪吝。
一切衆生心計有身。
言有吾我。
用吾我故等奉行法。
為彼衆生甯失身命終不毀戒。
是曰持戒。
猶如昔鼈度衆賈人令不溺死。
反懷惡心抱無反複。
而念還害殺于鼈身。
一心安慈無忿念意。
是曰忍辱。
猶若有魚在于水中牽掣人啖食其身體。
及諸雜蟲來危人身。
在中救之令有慈心。
是曰精進。
假使諸獸來欲殺人。
悉能含耐而不加惡。
是曰一心。
若諷誦學億載經卷垓數譬喻。
以是聖明度脫他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為異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所見饑乏窮厄随時與之。
是曰布施。
如号名聞梵志道士。
大祠祀施我在中食。
因開化之而發道心。
是曰持戒。
又其梵志勤設醫藥。
以治衆病加示法藥。
咨嗟至德。
悉使衆生得生天上。
是曰忍辱。
勤修身行解出家業。
雖未成佛勇銳如斯。
是曰精進。
其以禅思超在山頂。
無上正真受以三達知去來今。
是曰一心。
若以體解十八不共諸佛妙法。
頒宣道化十八地獄。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三十七品第十三 佛告喜王菩薩。
何謂四斷度無極有六事。
諸惡不善未有生矣護令不起。
是六度無極合集勢力。
消滅塵勞常使清淨。
是曰布施。
求不善服消除衆惡非宜事業。
是曰持戒。
解于自然非法之元化使入道。
是曰忍辱。
未生諸惡尋前盡滅興隆道法。
是曰精進勸化他人使入正真宣傳道業。
是曰一心。
究竟自然諸惡不善使不複生。
因是心行長養道化。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這起尋滅度無極有六事。
若塵勞興親入其中。
睹見菩薩方便習真。
是曰布施。
患厭愛欲難之不淨奉清明業。
是曰持戒。
在彼斷穢遵修清白。
若盡惡習非法之元。
功德未
是精進報。
衆生問義不以疑礙。
講說宣傳各令得解。
是一心報。
分别發遣決了聖明靡不通達。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佛道度無極有六事。
其以無明頒宣經典示以聖慧。
是布施報。
佛所遣使安隐無明。
令至晃昱道德之光。
是持戒報。
滅一切穢順從永慌辯才無量。
是忍辱報。
其法平正緻定不忘常念十方。
是精進報。
普入一切奉行至德強而有勢。
是一心報。
勇猛無畏曉了道元志無上真。
是曰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一切智度無極有六事。
在諸通慧目之所睹而無弊礙。
是布施報。
知衆會心所念本末。
因為說法令心坦然。
是持戒報。
能聞遠近所演至要平等坦然。
是忍辱報。
随時說法從一切意各各得解。
是精進報。
其宣經典不失次叙。
各得其所方便有宜。
是一心報。
從其所樂講論正慧而無所受。
發起一切成其詩頌。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無餘度無極有六事。
若心安隐奉行道法。
發起至義至無餘難。
是布施報。
若用道法以為快樂。
速為他人開化不逮。
是持戒報。
笃信諸佛所說經法。
等無有異。
是忍辱報。
等觀三世去來今事永無挂礙。
是精進報。
若以禅思脫門三昧。
因斯正受随其所樂。
恣其所為思惟定意。
是一心報。
各為講說若幹品法。
皆得開解志無上法。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有餘度無極有六事。
滅度之後舍利分布。
以福訓誨使得無為。
是布施報。
思惟禁行親近無為恣其所樂。
是持戒報。
是于如來精舍神寺。
諸天一切皆來自歸皆當作禮。
是忍辱報。
佛滅度後勤行訓誨精進不疲。
為聲聞行不令挂礙。
是精進報。
稍漸進前三昧正受得至滅度。
是一心報。
以聖明根修度世慧普遊弘衍。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可止度無極有六事。
在于佛世教化衆生。
受食利養行正不邪。
是布施報。
說可福報。
猶如梵志字披羅陀。
罵詈诽謗。
佛時和顔不以嗔恨。
爾時三億天人悉發道心。
是持戒報。
孫陀利者(晉曰善妙)謗毀如來。
如來因是開化外學萬二千人令得解脫。
是忍辱報。
勢力堅強心常自視。
由如菩薩行正慈心。
若堕獸中為師子王。
假使侵克默然受之用化畜生。
是精進報。
若離其意加之不可默不與诤。
靜然受之不抱在心。
是一心報。
若以禅思講宣道化。
答所問義靡不得解。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諸佛度無極有六事。
若頒宣法遍告佛國。
悉使聞音乃達上方一究竟天阿迦尼吒。
是布施報。
若演光明遍三千界。
開化衆生普令安隐。
是持戒報。
其以法雨弘寬曠至。
化諸編發梵天之等使入大道。
是忍辱報。
變化神足顯其威神。
憂為迦葉等類悅豫服為弟子。
是精進報。
心念梵天其心觀察我不以虛。
志存梵行欲度諸梵。
是一心報。
以時開導如師子吼。
莫不蒙慈。
慈若虛空普覆一切。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方便度無極有六事。
昔有梵志名随堅。
廣有所施各八萬四千。
皆以勸助建立佛道。
如比丘尼名大愛道。
佛勸喻曰。
以金織成上于聖衆。
說是語時。
八百比丘悉入法律。
是布施報。
諸滅度佛猶安隐學。
以開外士名曰須摩。
在于欲中則以六事調護其意使受道律。
是持戒報。
雖在仁和。
由如往昔有一菩薩。
行忍辱時。
名羼提和。
迦夷國王斷其手足及與耳鼻。
血化乳湩。
心不起嗔無有瘡病。
念懷大哀愍如赤子。
當時開度八十億天。
是忍辱報。
勉己勤修。
猶如五通菩薩大志。
勉出五百梵志童子。
令歡喜悅悉受道教。
是精進報。
若聞經典勢力轉增。
乃至無極定意正受。
是一心報。
恣意任力而頒宣法。
随其所好而度脫之。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愁戚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所施心懷憂思。
常如慧明供養大聖不以求利。
是曰布施。
招緻道乘來于一切。
造立道業成就具足。
是曰持戒。
由如申日(晉曰首寂)因外異學興惡請佛。
緣是受教入于佛道。
是曰忍辱。
亦如往昔虛羅龍王。
心毒勇猛霜雹五谷及害萬民。
佛化開導。
是曰精進。
本成佛道為最正覺。
時佛默然禅思不惓。
梵天來下請佛勸助。
唯垂說法救濟三界。
是曰一心。
猶如蛇蚖懷毒甚盛佛來入火室開化入律降伏自歸。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開化真陀度無極有六事。
夫自安身救護他人一切所有施而不吝。
是曰布施。
由如菩薩名蓮華藏。
以金剛行心大堅強無所貪吝。
一切衆生心計有身。
言有吾我。
用吾我故等奉行法。
為彼衆生甯失身命終不毀戒。
是曰持戒。
猶如昔鼈度衆賈人令不溺死。
反懷惡心抱無反複。
而念還害殺于鼈身。
一心安慈無忿念意。
是曰忍辱。
猶若有魚在于水中牽掣人啖食其身體。
及諸雜蟲來危人身。
在中救之令有慈心。
是曰精進。
假使諸獸來欲殺人。
悉能含耐而不加惡。
是曰一心。
若諷誦學億載經卷垓數譬喻。
以是聖明度脫他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為異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所見饑乏窮厄随時與之。
是曰布施。
如号名聞梵志道士。
大祠祀施我在中食。
因開化之而發道心。
是曰持戒。
又其梵志勤設醫藥。
以治衆病加示法藥。
咨嗟至德。
悉使衆生得生天上。
是曰忍辱。
勤修身行解出家業。
雖未成佛勇銳如斯。
是曰精進。
其以禅思超在山頂。
無上正真受以三達知去來今。
是曰一心。
若以體解十八不共諸佛妙法。
頒宣道化十八地獄。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三十七品第十三 佛告喜王菩薩。
何謂四斷度無極有六事。
諸惡不善未有生矣護令不起。
是六度無極合集勢力。
消滅塵勞常使清淨。
是曰布施。
求不善服消除衆惡非宜事業。
是曰持戒。
解于自然非法之元化使入道。
是曰忍辱。
未生諸惡尋前盡滅興隆道法。
是曰精進勸化他人使入正真宣傳道業。
是曰一心。
究竟自然諸惡不善使不複生。
因是心行長養道化。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這起尋滅度無極有六事。
若塵勞興親入其中。
睹見菩薩方便習真。
是曰布施。
患厭愛欲難之不淨奉清明業。
是曰持戒。
在彼斷穢遵修清白。
若盡惡習非法之元。
功德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