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二

關燈
若攝四等惠施仁愛。

    利人等利。

    随時方便救護危厄。

    是曰精進。

    現阿須倫修行清淨。

    身自住現安護衆生。

    奉無怒法救護他人。

    是曰一心。

    若意清淨所念具足。

    住于安谛開化衆生。

    微為分别不厭說法消化塵勞。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法故度無極有六事。

    若能逮得十八不共諸佛之法。

    是曰布施。

    樂于經典建立至願。

    成就脫門護身口意。

    是曰持戒。

    若興大哀去于小慈。

    為衆生故常懷柔軟。

    是曰忍辱。

    若四神足輕舉能飛。

    常行方便而為元首。

    是曰精進。

    住四意止禅定為本。

    究暢備悉四分别辯。

    是曰一心。

    谶識文字逮緻總持。

    所敷演法入一切意。

    攝四無畏宣不退轉。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寂樂度無極有六事。

    若布施時能攝其心。

    已攝其心願在獨處必有勸助。

    是曰布施。

    以能拔去諸陰蓋悉令清徹。

    是曰持戒。

    所生之處解無常苦。

    制衆想著慕樂仁和。

    是曰忍辱。

    若求于空無想無願至寂然法。

    是曰精進。

    若以禅思消滅衆塵。

    受是定意不舍覺意。

    是曰一心。

    若以智慧。

    樂于寂然。

    惔怕光明得八解門為他人說。

    不堕聲聞緣覺之地。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樂觀度無極有六事。

    若無妄想。

    不計有人。

    是曰布施。

    察于往古及當來事。

    心自思惟常所周旋。

    悉識念之獲無所得。

    是曰持戒。

    若心在罪等一切法。

    觀往衆生壽命人想而悉分别。

    是曰忍辱。

    堪住所觀普興發禅永無所猗。

    合集修行善權方便。

    是曰一心。

    若不見欲棄諸瑕疵。

    于瑕疵法無所犯負。

    不失道意無漏清淨。

    棄舍無哀自調心意并化衆生。

    在于本地而不動轉。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一切所入度無極有六事。

    一切諸法無有與者而自逮得。

    以是勸助救諸窮匮。

    是曰布施。

    若以大哀勸助衆生而安立之。

    常具聖慧。

    本無懷恨。

    報應悅豫。

    是曰持戒。

    若能懷來不退轉法。

    執持堅固而不舒緩。

    是曰忍辱。

    若信元首執持智慧設計方便。

    是曰精進。

    若以禅定究暢成就。

    療治無數一切黎庶而無危害順從不雜。

    是曰一心。

    若以智慧住種性法。

    笃信精進其念及定所住無疑不計有命。

    執權方便堪處世間。

    學與不學及緣覺慧。

    若成無上正真道法成一切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說處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所施無有二心。

    常喜平等而無偏黨。

    是曰布施。

    若有文飾想于戒法谀谄犯禁。

    解是妄想心無所著化諸犯者。

    是曰持戒。

    若倒住忍而不順從。

    說是處所而有報應。

    是曰忍辱。

    精進求報。

    所有方便棄于處所。

    是曰精進。

    若複棄捐一切所有。

    在于所有而無所有。

    是曰一心。

    若以常觀谀谄諸報無益之業。

    見其處所解無處所。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害度無極有六事。

    若施衆祐及與凡夫。

    等心無異。

    是曰布施。

    所奉禁法而無所著欲濟衆生。

    是曰持戒。

    不懷危害越世八法堪任本際。

    是曰忍辱。

    若能覺了魔所建立。

    笃信勤修消諸挂礙。

    是曰精進。

    定無所毀入無挂礙道德之門逮平等果。

    是曰一心。

    若以智慧周旋往返。

    一切世俗度世之法而無所損。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敗度無極有六事。

    志性專和不存在色而順其理。

    若以法施及衣食施。

    是曰布施。

    雖奉禁戒其心質樸無有谀谄。

    是曰持戒。

    心如虛空和合而成。

    是曰忍辱。

    所修勤力一切所說。

    不用财業所宣妄言。

    是曰精進。

    其所禅思永無所著。

    是曰一心。

    其奉聖達順其文字以益他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貧度無極有六事。

    若除色像所興立德。

    以法布施若衣食施。

    是曰布施。

    性不雜碎所奉無谄順其禁法。

    是曰持戒。

    遵修仁和猶如虛空無增減心。

    是曰忍辱。

    若在窮厄志存衣食寂滅身心。

    是曰精進。

    若至梵天而為講說禅定之業。

    勸助道德是曰一心。

    豐于智慧而在衆塵财業甚多。

    放逸之中所在覺穢。

    而不舍遠不患厭之。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不回還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所施不著聲聞及緣覺法。

    道不退轉。

    是曰布施。

    雖不回還不毀禁戒乃成佛道。

    是曰持戒。

    越諸聲聞及緣覺地。

    不中堕落而取滅度。

    是曰忍辱。

    若以精進執權方便。

    無所違失至一切智。

    是曰精進。

    菩薩若在一切五樂。

    能以方便禅思一心。

    滅衆塵勞遵承智慧。

    是曰一心。

    若執智慧化諸凡夫沙門梵志。

    上至聲聞及于緣覺。

    度世正見建立大哀。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回轉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所施不志滅度不厭習俗。

    是曰布施。

    若學禁戒所聞鮮少不能廣博。

    是曰持戒。

    若習仁愛不能遠離。

    住于瑕穢嗔恨之地。

    是曰忍辱。

    若以勤修志在榮樂不能制門。

    是曰精進。

    若學禅思在外忍辱不計吾我。

    是曰一心。

    所志智慧度于世業不能自拔。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嚴淨度無極有六事。

    而有所施不望其報福加一切。

    是曰布施。

    所遵禁法而無懈怠恒奉勤修。

    是曰持戒。

    又以仁和心無所猗精進合道。

    是曰忍辱。

    舍我及彼而無有異。

    是曰精進。

    若以禅定不計所有。

    不造因緣強而有勢。

    是曰一心。

    若分别解一切陰蓋不以疲勞。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堅強度無極有六事。

    魔所化現不能動搖毀其寂靜。

    菩薩所施心無所生。

    一切所有皆能放舍。

    是曰布施。

    若以禁戒有所美樂。

    不著吉良不擇時節惟勸助道。

    是曰持戒。

    所懷柔軟無能毀者消害衆結。

    是曰忍辱。

    若興精勤不以為患。

    不厭土地所周教化。

    是曰精進。

    若以禅思為一切故而廣勸化。

    正受自在遊居無礙。

    是曰一心。

    若聖明法思惟忍辱。

    一切所行而不荒亂。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興盛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所施不堕颠倒住中正法。

    是曰布施。

    所執禁法永無所思以是熾盛。

    是曰持戒。

    以仁和心而無所著。

    棄諸危害因緣之業。

    是為忍辱。

    若于吾我诤訟家業。

    斷諸苦患滅衆所著。

    身之塵勞永以滅盡順從空教。

    是曰精進。

    設厭無常了于十二牽連之義心性堅住。

    是曰一心。

    若舍智慧及與無明永無有二。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充滿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所與勸至解脫不慕生死。

    是曰布施。

    奉持謹慎不忘他人。

    又菩薩心以念戒時。

    終不建立聲聞緣覺怯弱之法。

    是曰持戒。

    若以仁和嚴淨成就無數佛國。

    滅于三事志願教化。

    是曰忍辱。

    其用精進常不懈惓心進至義。

    是曰精進。

    反覆解義心寂不亂。

    是曰一心。

    設以聖明攝三脫門不中取證。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為世度無極有六事。

    其有所施心遊存俗不勸于道。

    是曰布施。

    若以放逸不能謹慎。

    常猶豫行不能直進。

    是曰持戒。

    若合進力強欲自制堪任而耐。

    是曰忍辱。

    常以勤修習世俗法。

    是曰精進。

    其心有願所生之處而無二念。

    是曰一心。

    若以俗智開化教人不出于世。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度世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教施及衣食施。

    宣解道意。

    用是道故坐于樹下。

    而自宣曰。

    快哉福之報。

    所願必如志。

    疾至最寂然。

    乃歸趣滅度。

    是曰布施。

    入于聲聞緣覺轉進弘護消除諸挂礙處。

    是曰持戒。

    若無漏法常奉仁和。

    是曰忍辱。

    若以逮得無所從生法。

    乃坐佛樹訓誨衆生。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