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一

關燈
無厭寶  定光佛  所開化 彼聞是  得德果  是故聞 勿懈怠  為十方  常所救 今我屬  殷勤累  仁賢者 言柔和  是增法  道珍藏 法師品第四 佛語喜王菩薩。

    乃往過去無央數劫不可稱計。

    爾時有佛。

    号辯嚴淨雷音吼如來至真等正覺。

    彼佛世時有一法師。

    名無量德辯幢英變音。

    曾聞如來說是三昧定。

    學是三昧而分别說用化衆生。

    齊無數億百千諸天人民。

    以度一切。

    有王太子名淨福報衆音。

    聞是三昧心中欣然。

    則百千賈妙好衣以覆法師。

    口發是言。

    普使三界厄一切衆生皆悉興立得是三昧。

    以是德本。

    見八十億江沙諸佛。

    造立衆行奉平等法。

    在諸佛所聞是三昧。

    皆以頒宣。

    悉能堪任奉是定意。

    所生之處常識宿命。

    在于無量德淨佛刹。

    成最正覺。

    淨福報衆音王太子者。

    則今現在西方阿彌陀佛是也。

    其法師教化度脫衆生者。

    則大月如來是也。

    其王太子。

    供養自歸無量。

    德辯幢英變音法師。

    乃能終竟至七萬劫消衆罪蓋。

    用聞說是三昧定故。

    為其太子除衆僧傧。

    雪諸挂礙敷演道品。

    在在所生逮無量門總持之行。

    發意一時彈指之頃不離佛法。

    佛言。

    時複有佛。

    号曰面悅離垢月首藏威如來至真等正覺。

    出現在世講是三昧。

    有長者子名曜淨廣心。

    聞說斯法以家之信不貪居業出為沙門。

    舍七萬婇女。

    寶多若斯有四寶藏及衆珍琦。

    若布積地。

    各遍三十萬有千八百遊觀之處。

    未曾舉足妄蹈于地。

    不用系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

    已作沙門萬六千歲。

    一心經行常修精進未曾廢息。

    初不生心念為懈怠也。

    除其左右飯食澡手洗口。

    未嘗睡眠恒自覺悟。

    亦不極坐竟萬六千歲。

    即時悉受佛所說法。

    諷誦通利音響和雅逮得總持。

    名普入諸聲。

    皆令稽首為佛作禮。

    六十六垓諸天之衆。

    從其咨受為之給使。

    身心精進随時之安。

    不失所養奉事如來。

    今現南方得成正覺。

    名一切德嚴。

    世界曰德淨。

    于彼土地成最正覺。

    爾時世尊。

    說此頌曰。

     我憶宿命時  無數江沙劫 佛号辯嚴淨  雷音吼如來 有比丘持法  時在師子座 講說是三昧  王太子聞之 好究竟衣被  以供養法師 普見諸佛尊  得佛阿彌陀 其前世有罪  往宿之所犯 聞說斯慧味  皆盡無有餘 有佛離垢月  說是三昧定 長者子聞之  敬尊便出家 于萬六千歲  奉進是三昧 未曾有睡眠  亦不住懈怠 逮斯尊聖道  用聽受聞故 不複還樂家  亦不慕恩愛 見不可計佛  皆從講咨受 悉入諸道業  疾逮成佛道 諸願盡具足  其名悅人意 逮時得佛道  誰不勤是業 于将來之世  聞是慧印已 财業亦無安  出家無所貪 罵詈若撾打  诽謗來加之 各各聞知法  宣布佛所說 遭厄百千惱  能忍淫欲難 觀察塵勞患  自說成佛道 夢中見于佛  自喜我正覺 而樂斯及法  我不疑佛道 倚求音響利  以聞斯經典 自曉喻其心  不久成佛道 聽是經要理  聞若幹事業 無複有挂礙  所止如虛空 于是以出家  得無數利養 以用親族穢  生心相诽謗 分厄除患業  依聞而存意 反輕易他人  我以成佛道 得逮見成光  供養大聖主 行步自驚喜  謂己得佛道 其有谀谄者  離道甚玄遠 數數懷愁憂  因輕他人故 若有聞此經  則知得佛道 不久成正覺  得見阿彌陀 依猗颠倒者  亦去道迥遠 若有不順本  佛不授彼決 觀斯長者子  施與财寶藏 然後行出家  家家而行乞 從定光如來  曾聞如斯義 如是像三昧  精勤敬奉行 佛言。

    菩薩行道。

    以大慈悲護于十方。

    及化他人諸不逮者。

    以六度無極四等四恩六通善權。

    化衆生類。

    所度無底使長安隐。

    各舍家業興隆道法。

    為雨甘露宣傳經典。

    猶如良醫以藥療衆風寒熱病三合之病悉為消除。

    心有四病。

    一曰貪淫。

    二曰嗔恚。

    三曰癡冥。

    四曰吾我。

    以慧正義刈斯四病悉消無餘。

    緻十種力四無所畏。

    譬如日出衆冥消滅不知所去。

    以善權慧振大聖耀照于三界。

    五陰六衰十二牽連。

    自然為消不知所趣。

    猶月在冥消夜衆闇自然為明。

    菩薩如是。

    以道慧明處生死界。

    三垢之穢心無所著。

    開化終始無窮之患。

    逮得三昧無所從生。

    度脫一切。

    猶若大海出諸珍琦殊異之寶。

    其入采者靡不充備各得盈滿。

    菩薩如是。

    入大乘海擇取開士玄妙之法。

    嚴治道場三脫之門。

    周旋三世救濟危厄。

    猶轉輪王典主四域天下戴仰。

    菩薩如是。

    周流一切生老病死。

    具四等心化此四病永使無餘。

    終始朽亡忽然沒盡不知所處。

    譬如船師度人往反而無窮極。

    以菩薩藏總持之箧。

    敷演深要道法之真。

    遊無數劫不以為勞。

    猶如二親生養其子至令長大成就為人。

    菩薩如是。

    以法權智行大慈悲。

    勸化愚冥使發道心。

    五戒十善四等四恩。

    六度無極。

    行權方便普至十方。

    具足十住一生補處。

    無上正真成最正覺。

    度脫一切溺在生死。

    使心坦然反流達源。

    猶如種樹漸生根芽莖節枝葉華實結茂。

    菩薩如是。

    從初發心便得喜意。

    身意休息無有五陰三塗之患八難之苦備悉六度。

    施戒忍進禅思智慧。

    無所從生永無所猗悉無衆計。

    不複睹我人身壽命有無之元。

    在所而現多所救濟。

    生老病死經存在世。

    六事法住善權随時導利衆生。

    不使迷惑為愚癡冥罪蓋所覆。

    淨如虛空不畏衆難。

    殊勝之慧不死之藥。

    以療一切往來之厄。

    猶如長者生子衆多。

    各為興起十重高閣。

    使諸太子遊戲閣上作衆伎樂以娛上下諸遊觀者。

    世尊如是。

    以無蓋慈無極大哀。

    行權方便化導三界衆生之類。

    開示階路。

    十住本末從初發心。

    見者喜悅莫不發意。

    從一住起行菩薩道。

    布施救窮。

    三界之匮貧于道者。

    施以七财。

    以一切智正真之戒。

    堅住菩薩無極之慧。

    不中取證。

    學仁和意笃信三寶入無極慈。

    立無盡哀具四等心。

    四等已具成就五通。

    五通已成備悉六度。

    六度已達得柔順忍。

    已逮斯忍名曰第二。

    第三響忍。

    解一切響本悉空寂。

    三界之音皆虛無實無一真谛。

    以了是義。

    因斯漸入無所從生法忍。

    悉暢三界皆無根本五趣無元。

    了斯慧者。

    乃逮無所從生法忍。

    入諸所生心無所生。

    猶如虛空無憎無愛。

    因便受決。

    已得受決緻現在定見十方佛。

    猶如明人其目清徹。

    虛空無雲夜觀星宿。

    東西南北仰瞻虛空。

    星宿無限悉知其處。

    菩薩如是。

    得現在定睹于十方一切諸佛。

    悉知處所名号教訓。

    菩薩弟子眷屬多少。

    說法所度悉知其數。

    從三昧起為人說法行衆空慧。

    其聞所說。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從是積行正領國土。

    教訓衆生見其根本。

    應病與藥令得服行。

    上中下心而開化之各令得所。

    猶如聖王有子衆多随才叙用。

    或為太子。

    後立國主典四天下。

    或為大臣。

    侍其左右以自衛身。

    或為使者宣帝王命。

    菩薩如是教化一切。

    随上中下而開導之。

    或顯菩薩無上正真。

    解本際一定之慧。

    有佛無佛相住如故。

    心不入深不了是教。

    或示緣覺誘進前之。

    至無窮慧乃達聖明。

    本無二故。

    猶水衆流會歸于海合為一味。

    見畏生死三界之患。

    地獄餓鬼畜生之厄。

    畏苦厭身而求聲聞。

    故為宣示生死之難輪轉無際。

    展轉五趣而無竟已。

    咨嗟贊歎泥洹之快。

    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不饑不渴不寒不熱。

    無怨無結。

    不開不閉無憂無喜。

    無尊無卑不連不斷。

    無往無反無合無散。

    長離衆難與道通同。

    因詠難易苦安之路。

    使學無為稍稍牽前乃至大道。

    猶如四渎入海一味無若幹别。

    三乘如是至竟窮達會緻一至。

    無上正真無際本淨。

    逮至十住名曰勇伏。

    所以名曰勇伏者何。

    猶如猛将大軍之師。

    将諸兵衆降伏嚴敵靡不折伏。

    菩薩如是逮勇伏定。

    周旋三界有無之上。

    以道照心莫不通徹。

    各自歸之鹹發道心。

    坐佛樹下降伏衆魔度脫十方。

    佛爾時頌曰。

     菩薩行大慈  常自調其心 并化他衆生  所開度常安 醫療風寒熱  菩薩消三毒 日出衆冥盡  導化消牽連 長者十重閣  十住轉進然 如樹漸長茂  初發成道如 愚出為沙門  心存親裡眷 利物負重擔  心樂在家中 不以聞淨法  不出家無戒 成就至佛道  是學無放逸 末世若學此  得聞斯經典 以供養利故  求名行诽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