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道地經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弟子三品修行品第二十八
巍巍佛德尊 威神不可量
道法随時化 度脫諸十方
睹見生死瑕 為現法橋梁
毀呰終始苦 嗟歎于泥洹
分别弟子快 而順示厥行
稍稍而開導 乃至于大安
若有修行見終始患。
地獄之毒畜生之惱餓鬼之苦。
人中憂愦天上無常。
不可堪矣。
展轉周旋譬如車輪。
生老病死饑渴寒暑。
恩愛之别怨咎集會。
愁恻之痛叵具說言。
從累劫來與父母違。
兄弟離闊妻子之乖。
涕泣流淚超于四海。
飲親之乳逾于五江四渎之流。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
或兄哭弟或弟哭兄。
或夫哭妻或妻哭夫。
颠倒上下不可經紀。
種勤苦根愚癡之元。
修行見然皆患厭之。
但欲免斯生死之病。
晝夜精進不舍道義求于無為。
自見宿命從無量劫往反生死。
設積身骨過須彌山。
其髓塗地可遍天下。
三千世界計死若周。
其血流堕多于古今天下普雨。
修行自察如是之厄。
千萬劫說猶不可竟。
故棄舍家除發去須。
專精求道不慕世榮。
若如明者不貪屍形。
于是頌曰。
修行見終始 地獄之苦惱 畜生餓鬼厄 天下世間别 生死之展轉 譬如于車輪 父子兄弟乖 妻息子離戚 涕哭淚流下 超于四海水 飲親之乳湩 逾于五江河 修行故舍家 專精為道法 不慕時俗榮 如明者舍毒 修行自念。
我身或來不可稱限。
不自覺知合會離别。
憂郁之痛譬如劇醉不可了之。
枉說趣語自為審谛。
恩愛之著譬如膠漆不能自濟。
則行精進遠俗近道。
譬如有人遠遊他國賈作求利。
至彼未久興大疾病。
死亡者衆十不遺一。
死屍狼藉臭處叵言。
既無良醫又無好藥可以療之。
其人恐怖悔詣彼國。
設不來者不遭此難。
夙夜反側愁不可言。
設我病瘳一還本國無有還時。
其人适遇得一大醫。
飲藥針炙疾稍稍愈氣力強健。
即反本土與家相見。
自陳值厄困不可言。
從令以後終不敢行不至彼土。
一衣一食何所求耶。
唯欲自甯安知餘人也。
後念若聞彼土之名。
戰栗惶懅不欲出舍而守其身。
弟子如是。
見五道苦淫怒癡病生死無息。
夙夜專精坐禅念道。
得世尊教咨嗟泥洹毀呰終始。
是為良醫。
飲之好藥疾則除者。
謂佛法經去三毒也。
死屍狼藉者。
謂五陰六衰。
悔至其國者。
自惟念言。
從累劫來周旋生死。
恩愛之著猶心多端。
不見苦谛習盡道谛。
已得道證畏苦厭身早般泥洹。
不能還教固在然熾。
須佛世尊示本無一。
乃當進前得不退轉進卻自由。
于是頌曰。
譬如有人遠行賈 至于彼國遭疾病 衆人死亡十遺一 死屍狼藉無藏者 心自悔恨至其國 吾何不遇值此殃 則得良醫療其疾 便還本土難複行 畏生死患亦如是 睹于五道周旋苦 自責本咎不覺道 終始辛苦甚憂惱 一心精進求泥洹 欲度世間諸怖驚 惡終始困猶死屍 專志而向無為城 修行恐畏。
或當命盡不得度脫。
還歸三塗難得拔出。
不當懈怠計有吾我。
如世凡人與三寶乖窈窈冥冥。
譬如昔者有衆賈人遠行治生。
更曆曠野無人之處。
行道疲極便眠睡卧。
亦不持時不嚴兵仗。
大賊卒至而無覺者。
不施弓矢為賊所害。
中有力者便走得脫饑困歸家。
更複設計求強猛伴。
複順故道行賈求利。
每冥息寐持時行夜嚴正弓箭。
賊見如是不敢前格。
知之難當便自退去。
窈窈冥冥者。
謂為癡網。
因癡緻行而生識著。
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受身生老病死愁憂啼哭痛不可意行。
治生者。
謂修行也。
疲極卧寐者。
謂不曉了非常苦空非身也。
無行夜者。
謂不思惟深經之義也。
兵仗不嚴者。
不遵大慈大悲之慧。
趣欲自救不念衆生也。
賊來見危者。
謂坐禅思不入空靜。
而為五陰六衰所迷。
堕四颠倒。
非常謂常。
苦謂有樂。
非身謂有身。
空謂有實。
命盡生天福[浿*昜]還世。
不離三塗也。
強者力走得脫歸家者。
謂得羅漢也。
即求強伴更治生者。
謂至泥洹。
知羅漢限不至究竟。
見佛受教更發大意為菩薩也。
與衆為伴相随行者。
謂六度無極諸等行也。
兵仗嚴正持時行夜者。
謂大慈大悲分别空行不著不斷也。
賊退還者。
謂不起法忍無挂礙慧。
睹三界空不畏生死。
一切四魔皆為之伏也。
于是頌曰。
修行恐命盡 或入三惡道 不複計吾我 歸命于三寶 猶昔有惡人 遠行求财利 睡眠而卧寐 為惡賊所害 中有強健者 盡力走得脫 歸家說遭厄 今乃得安耳 已得羅漢道 乃自知為限 不能入生死 以泥洹為礙 更合強猛伴 嚴兵時行夜 賊見不敢前 便退歸本土 在于無為界 知泥洹為限 則發菩薩意 行大慈大悲 分别深空行 不著無所斷 周旋度生死 無有三界難 修行奉法。
入四等心無大慈悲。
譬如小龍能雨一縣而不周遍。
雖為人民潤不足言。
羅漢行道四等如是。
若如海龍普雨天下無所不潤。
菩薩大人大慈大悲。
普及衆生無所不濟。
佛天中天見心如是。
便為現限莫逾泥洹。
稍稍進之至于大道知本迷惑。
喻有一人而有三子。
父少小養至令長大。
衣食醫藥未曾令乏。
父轉年長氣力衰微。
謂諸子言。
汝輩不孝生長活汝使成為人。
吾既年老不欲供養報乳育恩。
反逼我身求财衣食。
何緣爾乎。
當告縣官治殺汝等。
子聞父教即懷恐怖歸命于父。
我輩兄弟愚癡所緻不識義理。
不顧父母恩養之德。
愛重望深不自察非。
今聞嚴教即當奉命。
遵修孝道超凡他人。
夙夜匪懈無辱我先。
時彼諸子各行治生。
入海采珍得諸七
地獄之毒畜生之惱餓鬼之苦。
人中憂愦天上無常。
不可堪矣。
展轉周旋譬如車輪。
生老病死饑渴寒暑。
恩愛之别怨咎集會。
愁恻之痛叵具說言。
從累劫來與父母違。
兄弟離闊妻子之乖。
涕泣流淚超于四海。
飲親之乳逾于五江四渎之流。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
或兄哭弟或弟哭兄。
或夫哭妻或妻哭夫。
颠倒上下不可經紀。
種勤苦根愚癡之元。
修行見然皆患厭之。
但欲免斯生死之病。
晝夜精進不舍道義求于無為。
自見宿命從無量劫往反生死。
設積身骨過須彌山。
其髓塗地可遍天下。
三千世界計死若周。
其血流堕多于古今天下普雨。
修行自察如是之厄。
千萬劫說猶不可竟。
故棄舍家除發去須。
專精求道不慕世榮。
若如明者不貪屍形。
于是頌曰。
修行見終始 地獄之苦惱 畜生餓鬼厄 天下世間别 生死之展轉 譬如于車輪 父子兄弟乖 妻息子離戚 涕哭淚流下 超于四海水 飲親之乳湩 逾于五江河 修行故舍家 專精為道法 不慕時俗榮 如明者舍毒 修行自念。
我身或來不可稱限。
不自覺知合會離别。
憂郁之痛譬如劇醉不可了之。
枉說趣語自為審谛。
恩愛之著譬如膠漆不能自濟。
則行精進遠俗近道。
譬如有人遠遊他國賈作求利。
至彼未久興大疾病。
死亡者衆十不遺一。
死屍狼藉臭處叵言。
既無良醫又無好藥可以療之。
其人恐怖悔詣彼國。
設不來者不遭此難。
夙夜反側愁不可言。
設我病瘳一還本國無有還時。
其人适遇得一大醫。
飲藥針炙疾稍稍愈氣力強健。
即反本土與家相見。
自陳值厄困不可言。
從令以後終不敢行不至彼土。
一衣一食何所求耶。
唯欲自甯安知餘人也。
後念若聞彼土之名。
戰栗惶懅不欲出舍而守其身。
弟子如是。
見五道苦淫怒癡病生死無息。
夙夜專精坐禅念道。
得世尊教咨嗟泥洹毀呰終始。
是為良醫。
飲之好藥疾則除者。
謂佛法經去三毒也。
死屍狼藉者。
謂五陰六衰。
悔至其國者。
自惟念言。
從累劫來周旋生死。
恩愛之著猶心多端。
不見苦谛習盡道谛。
已得道證畏苦厭身早般泥洹。
不能還教固在然熾。
須佛世尊示本無一。
乃當進前得不退轉進卻自由。
于是頌曰。
譬如有人遠行賈 至于彼國遭疾病 衆人死亡十遺一 死屍狼藉無藏者 心自悔恨至其國 吾何不遇值此殃 則得良醫療其疾 便還本土難複行 畏生死患亦如是 睹于五道周旋苦 自責本咎不覺道 終始辛苦甚憂惱 一心精進求泥洹 欲度世間諸怖驚 惡終始困猶死屍 專志而向無為城 修行恐畏。
或當命盡不得度脫。
還歸三塗難得拔出。
不當懈怠計有吾我。
如世凡人與三寶乖窈窈冥冥。
譬如昔者有衆賈人遠行治生。
更曆曠野無人之處。
行道疲極便眠睡卧。
亦不持時不嚴兵仗。
大賊卒至而無覺者。
不施弓矢為賊所害。
中有力者便走得脫饑困歸家。
更複設計求強猛伴。
複順故道行賈求利。
每冥息寐持時行夜嚴正弓箭。
賊見如是不敢前格。
知之難當便自退去。
窈窈冥冥者。
謂為癡網。
因癡緻行而生識著。
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受身生老病死愁憂啼哭痛不可意行。
治生者。
謂修行也。
疲極卧寐者。
謂不曉了非常苦空非身也。
無行夜者。
謂不思惟深經之義也。
兵仗不嚴者。
不遵大慈大悲之慧。
趣欲自救不念衆生也。
賊來見危者。
謂坐禅思不入空靜。
而為五陰六衰所迷。
堕四颠倒。
非常謂常。
苦謂有樂。
非身謂有身。
空謂有實。
命盡生天福[浿*昜]還世。
不離三塗也。
強者力走得脫歸家者。
謂得羅漢也。
即求強伴更治生者。
謂至泥洹。
知羅漢限不至究竟。
見佛受教更發大意為菩薩也。
與衆為伴相随行者。
謂六度無極諸等行也。
兵仗嚴正持時行夜者。
謂大慈大悲分别空行不著不斷也。
賊退還者。
謂不起法忍無挂礙慧。
睹三界空不畏生死。
一切四魔皆為之伏也。
于是頌曰。
修行恐命盡 或入三惡道 不複計吾我 歸命于三寶 猶昔有惡人 遠行求财利 睡眠而卧寐 為惡賊所害 中有強健者 盡力走得脫 歸家說遭厄 今乃得安耳 已得羅漢道 乃自知為限 不能入生死 以泥洹為礙 更合強猛伴 嚴兵時行夜 賊見不敢前 便退歸本土 在于無為界 知泥洹為限 則發菩薩意 行大慈大悲 分别深空行 不著無所斷 周旋度生死 無有三界難 修行奉法。
入四等心無大慈悲。
譬如小龍能雨一縣而不周遍。
雖為人民潤不足言。
羅漢行道四等如是。
若如海龍普雨天下無所不潤。
菩薩大人大慈大悲。
普及衆生無所不濟。
佛天中天見心如是。
便為現限莫逾泥洹。
稍稍進之至于大道知本迷惑。
喻有一人而有三子。
父少小養至令長大。
衣食醫藥未曾令乏。
父轉年長氣力衰微。
謂諸子言。
汝輩不孝生長活汝使成為人。
吾既年老不欲供養報乳育恩。
反逼我身求财衣食。
何緣爾乎。
當告縣官治殺汝等。
子聞父教即懷恐怖歸命于父。
我輩兄弟愚癡所緻不識義理。
不顧父母恩養之德。
愛重望深不自察非。
今聞嚴教即當奉命。
遵修孝道超凡他人。
夙夜匪懈無辱我先。
時彼諸子各行治生。
入海采珍得諸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