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道地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風立在虛空。
天地壞時拔須彌山。
兩兩相搏皆令破壞。
舉下令上飄高使堕。
相[打-丁+棠]碎壞皆使如塵。
計身有一無有大小。
外風既多又複大小。
觀内外風等無差特。
所以者何。
俱無所屬。
于是頌曰。
若使執扇除汗暑 人身中風及旋岚 虛空衆風亦無我 是則名曰為外風 其修行者皆能分别。
了此四大雖爾未舍。
不解身空所在作為。
辄計有身亦言有吾。
以觀本無計内四種。
及外四種俱等無異。
色痛想行識。
則為猗内亦無所猗。
所以者何。
其心意識而不在内。
痛想行識亦不與身四大相連。
于是頌曰。
當觀察此四種分 其無慧者常懷疑 色痛行識不連内 安當相著外四種 其修行者假使狐疑。
當觀本原能解其根。
則知如審。
譬如種樹而生果實。
非是本子亦不離本。
一切如是因獲四大。
如有五陰。
則在胞胎成心精神。
形如濁酪則生息肉。
稍稍而成小兒之身。
從少小身便至中年。
是若幹種本從胎起。
既成就身非初合身亦不離初。
始從胎精稍稍成形。
至于中年精神所處。
四大種之變漸漸日長。
以觀本無則無有我。
等無差特四種法爾。
精神所處漸漸成軀。
其無精神亦轉長大。
于是頌曰。
内由心生實 如樹從子出 心如樹因果 外種亦如是 其身法亦然 因心念衆想 厥外種無意 安能有衆想 譬如外種或有出金。
後有工師或出銅鐵。
或出鉛錫或出銀者。
或出鍮石車磲馬瑙。
琉璃水精珊瑚虎魄。
碧英金剛金精衆寶。
其于外種出如是輩琦瑰珍異。
計身内種胎中始生。
若二肉抟名為眼相。
其目中光有所見者名曰為睛。
目中黑瞳因于内睛得見外形。
内外相迎然後為識。
識何所興謂痛想行。
若如從目生痛想行。
耳鼻口意亦複如是。
内外諸種等亦無異。
從内諸種心痛想行。
本從内起不由于外。
于是頌曰。
有護于外種 用出金銀故 内種亦如是 二肉抟成眼 從眼根睹色 因色而成識 由心起衆想 内自在号識 其修行者傥有是疑。
所謂内種頗有逾者。
所謂内中之内或自覺言。
朦瞑之人不聞不了。
其心反耶入于貢高。
所見身者則是吾所我為有體我或在内。
觀他人身亦如是也。
所睹如斯不能起逾。
佛解人身四大五陰及諸衰入。
因号之身我所他人。
計此内外凡俗言耳。
如俗所言吾欲從之。
設不從者傥有诤訟。
學道之人未曾計形。
于是頌曰。
我甯有勝乎 能超内我耶 愚騃亦如是 無慧随邪見 言語有增減 凡俗所說耳 智慧除如是 分别無特異 其修行者見知了了成清淨慧。
設使内種是我所者。
常得自在當制诃之。
進退由人所以知之。
無我者何不得自在。
戚于衰老須發自白。
爪長齒落面皺皮緩。
顔色醜變筋脈為緩。
肉損傷骨風寒熱至。
相錯不和膿血濁亂。
計外四大亦複如是。
或有掘地山崩谷壞。
地水火風或增或損。
用不自在是故無身。
由此知之内外諸種無吾非我。
于是頌曰。
生老病死至 猶尚不自在 外地亦如此 崩掘常增減 内衆事成身 外種亦若幹 如實正谛觀 則知無吾我 修行自念我心雲何。
從久遠來四大悉空反謂我所。
譬如夏熱清淨無雲。
遊于曠澤遙見野馬。
當時地熱如散炭火。
既無有水草木皆枯。
及若沙地日中炎盛。
或有賈客失衆伴輩。
獨在後行上無傘蓋。
足下無履體面汗出。
唇口燋幹熱炙身體。
張口吐舌劣極甚渴。
四顧望視其心迷惑。
遙見野馬意為是水。
謂為不遠似如水波。
其邊生樹若幹種類。
凫雁鴛鴦皆遊其中。
我當至彼自投坑底。
複出除身垢熱。
及諸劇渴疲極得解。
爾時彼人念是已後。
盡力馳走趣于野馬。
身劣益渴遂更困頓。
氣乏心亂即複思惟。
我謂水近走行有裡。
永不知至此為雲何。
本之所見實是何水吾自惑乎。
遂複進前日轉晚暮。
時向欲涼不見野馬。
無有此水心即覺之。
是熱盛炎之所作耳。
吾用渴極遙見野馬反謂是水。
于是頌曰。
遙見日盛炎 謂是流水波 以渴困極故 意想呼是河 時暮遂向涼 更谛察視之 乃知是野馬 吾惑謂為水 修行自念吾本亦然。
渴于情欲追之不息。
著終始愛還自燋然。
迷守疑想癡網所蓋野馬見惑。
吾從久遠唐有是心。
貪著于我謂是吾所。
今已覺了所睹審谛。
身所想見斯已除矣。
今睹六分無有吾我。
觀一毛發永不見有。
況于體中毛孔諸物。
解身一毛有若幹說。
況當講論一切地乎。
于是頌曰。
自觀其身謂有我 愚渴見炎亦如是 知此六分非我所 有是心者諸合德 其修行者當複思惟。
愚者不明發心生想是吾斯我。
彼意所念衆想邪行。
初起謂念後起謂行。
思是然後心中風動令口發言。
倚四大身計吾有我。
是事皆空無吾無我。
唯是陰種諸入之根。
是故有身因号名人。
男子丈夫萌類視息。
載齒之種志從内動。
因風有聲令舌而言。
譬如大水高山流下。
其震動暢逸行者聞之。
亦如深山之向呼者即應。
人舌有言本從心起亦猶如是。
于是頌曰。
依倚諸種想衆法 本從邪思起意念 因長成身有言說 出若幹義如山川 其修行者當複自念。
是四種身無吾無我轉相增害。
譬如有人财富無數而有四怨。
四怨念言。
此人大富财寶不呰。
田地舍宅器物無量。
奴婢仆使無所乏少。
宗室親友皆亦熾盛。
吾等既貧複無力勢。
我輩不能得報此怨。
當以方便屈危斯人。
當以何因成
天地壞時拔須彌山。
兩兩相搏皆令破壞。
舉下令上飄高使堕。
相[打-丁+棠]碎壞皆使如塵。
計身有一無有大小。
外風既多又複大小。
觀内外風等無差特。
所以者何。
俱無所屬。
于是頌曰。
若使執扇除汗暑 人身中風及旋岚 虛空衆風亦無我 是則名曰為外風 其修行者皆能分别。
了此四大雖爾未舍。
不解身空所在作為。
辄計有身亦言有吾。
以觀本無計内四種。
及外四種俱等無異。
色痛想行識。
則為猗内亦無所猗。
所以者何。
其心意識而不在内。
痛想行識亦不與身四大相連。
于是頌曰。
當觀察此四種分 其無慧者常懷疑 色痛行識不連内 安當相著外四種 其修行者假使狐疑。
當觀本原能解其根。
則知如審。
譬如種樹而生果實。
非是本子亦不離本。
一切如是因獲四大。
如有五陰。
則在胞胎成心精神。
形如濁酪則生息肉。
稍稍而成小兒之身。
從少小身便至中年。
是若幹種本從胎起。
既成就身非初合身亦不離初。
始從胎精稍稍成形。
至于中年精神所處。
四大種之變漸漸日長。
以觀本無則無有我。
等無差特四種法爾。
精神所處漸漸成軀。
其無精神亦轉長大。
于是頌曰。
内由心生實 如樹從子出 心如樹因果 外種亦如是 其身法亦然 因心念衆想 厥外種無意 安能有衆想 譬如外種或有出金。
後有工師或出銅鐵。
或出鉛錫或出銀者。
或出鍮石車磲馬瑙。
琉璃水精珊瑚虎魄。
碧英金剛金精衆寶。
其于外種出如是輩琦瑰珍異。
計身内種胎中始生。
若二肉抟名為眼相。
其目中光有所見者名曰為睛。
目中黑瞳因于内睛得見外形。
内外相迎然後為識。
識何所興謂痛想行。
若如從目生痛想行。
耳鼻口意亦複如是。
内外諸種等亦無異。
從内諸種心痛想行。
本從内起不由于外。
于是頌曰。
有護于外種 用出金銀故 内種亦如是 二肉抟成眼 從眼根睹色 因色而成識 由心起衆想 内自在号識 其修行者傥有是疑。
所謂内種頗有逾者。
所謂内中之内或自覺言。
朦瞑之人不聞不了。
其心反耶入于貢高。
所見身者則是吾所我為有體我或在内。
觀他人身亦如是也。
所睹如斯不能起逾。
佛解人身四大五陰及諸衰入。
因号之身我所他人。
計此内外凡俗言耳。
如俗所言吾欲從之。
設不從者傥有诤訟。
學道之人未曾計形。
于是頌曰。
我甯有勝乎 能超内我耶 愚騃亦如是 無慧随邪見 言語有增減 凡俗所說耳 智慧除如是 分别無特異 其修行者見知了了成清淨慧。
設使内種是我所者。
常得自在當制诃之。
進退由人所以知之。
無我者何不得自在。
戚于衰老須發自白。
爪長齒落面皺皮緩。
顔色醜變筋脈為緩。
肉損傷骨風寒熱至。
相錯不和膿血濁亂。
計外四大亦複如是。
或有掘地山崩谷壞。
地水火風或增或損。
用不自在是故無身。
由此知之内外諸種無吾非我。
于是頌曰。
生老病死至 猶尚不自在 外地亦如此 崩掘常增減 内衆事成身 外種亦若幹 如實正谛觀 則知無吾我 修行自念我心雲何。
從久遠來四大悉空反謂我所。
譬如夏熱清淨無雲。
遊于曠澤遙見野馬。
當時地熱如散炭火。
既無有水草木皆枯。
及若沙地日中炎盛。
或有賈客失衆伴輩。
獨在後行上無傘蓋。
足下無履體面汗出。
唇口燋幹熱炙身體。
張口吐舌劣極甚渴。
四顧望視其心迷惑。
遙見野馬意為是水。
謂為不遠似如水波。
其邊生樹若幹種類。
凫雁鴛鴦皆遊其中。
我當至彼自投坑底。
複出除身垢熱。
及諸劇渴疲極得解。
爾時彼人念是已後。
盡力馳走趣于野馬。
身劣益渴遂更困頓。
氣乏心亂即複思惟。
我謂水近走行有裡。
永不知至此為雲何。
本之所見實是何水吾自惑乎。
遂複進前日轉晚暮。
時向欲涼不見野馬。
無有此水心即覺之。
是熱盛炎之所作耳。
吾用渴極遙見野馬反謂是水。
于是頌曰。
遙見日盛炎 謂是流水波 以渴困極故 意想呼是河 時暮遂向涼 更谛察視之 乃知是野馬 吾惑謂為水 修行自念吾本亦然。
渴于情欲追之不息。
著終始愛還自燋然。
迷守疑想癡網所蓋野馬見惑。
吾從久遠唐有是心。
貪著于我謂是吾所。
今已覺了所睹審谛。
身所想見斯已除矣。
今睹六分無有吾我。
觀一毛發永不見有。
況于體中毛孔諸物。
解身一毛有若幹說。
況當講論一切地乎。
于是頌曰。
自觀其身謂有我 愚渴見炎亦如是 知此六分非我所 有是心者諸合德 其修行者當複思惟。
愚者不明發心生想是吾斯我。
彼意所念衆想邪行。
初起謂念後起謂行。
思是然後心中風動令口發言。
倚四大身計吾有我。
是事皆空無吾無我。
唯是陰種諸入之根。
是故有身因号名人。
男子丈夫萌類視息。
載齒之種志從内動。
因風有聲令舌而言。
譬如大水高山流下。
其震動暢逸行者聞之。
亦如深山之向呼者即應。
人舌有言本從心起亦猶如是。
于是頌曰。
依倚諸種想衆法 本從邪思起意念 因長成身有言說 出若幹義如山川 其修行者當複自念。
是四種身無吾無我轉相增害。
譬如有人财富無數而有四怨。
四怨念言。
此人大富财寶不呰。
田地舍宅器物無量。
奴婢仆使無所乏少。
宗室親友皆亦熾盛。
吾等既貧複無力勢。
我輩不能得報此怨。
當以方便屈危斯人。
當以何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