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道地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發有吾我者。
初在胎中受形識時都無發毛。
爾時吾我為在何許。
後因緣生。
以是知之。
發無吾我。
發生不生。
若除若在計無有身。
以是觀之。
草苗及發一無有異。
于是頌曰。
假使須發有吾我 便當可見如蔥蕜 身猶刍草剉斬之 觀體與草等無異 其修行者思惟如是。
本無有吾。
今不見我。
曉了若斯不懷狐疑。
如發無我一切亦然。
發毛爪齒骨肉皮膚悉無所屬。
谛觀如是地無吾我我不在地。
于是頌曰。
身發種類無吾我 分别體内百千段 于中求之無有身 譬如入水而求火 其修行者心自念言。
吾求内地都無吾我。
當察外地。
傥有吾我依外地耶。
何謂外地與身不連。
粗強堅固離于人身。
謂為土地山岩沙石瓦木之形。
銅鐵鉛錫。
金銀鍮石。
珊瑚虎魄。
車磲馬瑙。
琉璃水精。
諸樹草木苗稼谷物。
諸所積聚。
于是頌曰。
山岩石瓦地樹木 及餘諸所有形類 其各離身衆殖生 是則名曰外地種 其修行者觀于外地。
則知内地無有吾我。
所以者何。
内地增減。
則有苦安尚無有身。
何況外地當有體耶。
設有破壞斷截燒滅。
墾掘剝裂不覺苦痛。
甯可謂之有吾我乎。
故外内地皆無所屬等而無異。
于是頌曰。
譬如内地無吾我 何況在外而有者 以觀無我等無異 省之同空而不别 何謂為水。
水為在我我為在水。
水有二事内水外水。
何謂内水身中諸軟。
濕膩肪膏血脈髓腦。
涕淚涎唾肝膽小便之屬。
身中諸濕是謂内水。
于是頌曰。
肝膽諸血脈 及汗肪之屬 涕淚諸小便 身中諸濕者 散體有柔軟 與神不相連 通流遍身中 是謂為内水 其修行者涕唾在前谛觀視之。
以木舉之我著此乎。
假使依是日日流出。
棄捐滅沒将定在外。
不計是我亦不護之。
假使木擎有吾我者。
盛著器中以何名之。
如是觀者谛知無身。
所以者何。
計于形體無有若幹。
以此之比水種衆多。
水則無我内外亦爾。
于是頌曰。
假使我如水 水消我則滅 如身水稍長 我者亦應爾 如棄體中水 不貪計是身 谛觀如是者 則無有吾我 其修行者複更省察已。
見内水無有吾我。
當觀外水無有我耶。
我依水乎。
何謂外。
水不在己者。
根味莖味枝葉花實之味。
醍醐麻油酒漿霧露。
浴池井泉溝渠澇水。
江河大海地下諸水是謂外水。
于是頌曰。
地上諸可名水者 及餘衆藥根莖味 與身各别不相連 是則謂之為外水 其修行者谛觀外水分别如是。
而身中水尚無吾我。
有所增減令身苦痛。
何況外水而有身乎。
設有取者于己無損。
若有與者于身無益。
以是觀之此内外水等而無異。
所以者何。
俱無所有。
于是頌曰。
身中諸水無吾我 設有苦樂及增減 如是外水豈有身 苦樂增減而無患 今當觀察諸火種。
火有我耶我著火乎。
何謂為火。
火有二事内火外火。
何謂内火。
身中溫暖諸熱煩滿。
其存命識消飲食者。
身中諸溫此為内火。
于是頌曰。
身中諸暖消飲食 溫和存命諸熱者 是則體分及日光 斯謂名之為内火 其修行者當作等觀。
身中諸溫或熱著頭。
或在手足脊脅腹背。
如是觀者各各有異。
計人身一不應有我。
谛視如是則無所屬是為内火。
于是頌曰。
分别計人身 心察火無我 所處若幹種 各各不見我 其修行者便自思惟。
吾求内火則無有身。
當觀外火為有我乎。
我依火耶。
何謂外火與身不連。
謂火及炎溫熱之屬。
日月星宿所出光明。
諸天神宮地岸山岩鑿石之火。
衣服珍琦金銀銅鐵。
珠玑璎珞及諸五谷。
樹木藥草醍醐麻油。
諸所有熱是謂外火。
于是頌曰。
日月炎火及星宿 下地諸石光熱者 及餘一切諸溫暖 是則名曰為外火 其修行者思惟外火所睹如是。
則知外火不可稱數。
火有二事有所燒煮。
火在草木不焚草木。
所處各異。
設外火中有吾我者。
則不别異。
以故知之外火無身。
亦不在彼。
内火外火俱而無異。
所以者何。
等歸于空。
于是頌曰。
所以有此火 唯燒熱炊熟 山岩諸石子 所積聚如是 各各所在異 熾然不一時 外火無若斯 是故知無我 今當觀察。
諸所風氣為有我耶我在風耶。
何謂為風。
風有二事。
内風外風。
何謂内風。
身所受氣上下往來。
橫起脅間脊背腰風。
通諸百脈骨間之風。
掣縮其筋力風。
急暴諸風興作動發。
則斷人命此謂内風。
于是頌曰。
載身諸風猶機關 其斷人命衆風動 喘息動搖掣縮體 是則名曰為内風 其修行者當作是觀。
此内諸風皆因飲食不時節起。
及餘因緣風不虛發風若幹種。
步步之中各各起滅。
于彼求我而不可得。
以是言之求于内風而無吾我。
于是頌曰。
人身動風及住風 計若幹種從緣起 此各殊異非有我 是故内風而無身 其修行者心自念言。
今求内風則無有我。
當複察外何謂外風不與身連。
東西南北暴急亂風。
飄風冷熱多少微風興雲之風。
旋岚動風。
成敗天地。
及持水風。
是謂外風。
于是頌曰。
四方諸風及寒熱 旋岚之風亦成敗 持雲塵清并飄風 是則名曰為外風 其修行者觀風如是。
則自念言外風不同。
或大或小或時中适。
或時盛熱持扇自扇。
若有塵土而拂拭之。
急疾飄風則逝驚人。
旋岚之
初在胎中受形識時都無發毛。
爾時吾我為在何許。
後因緣生。
以是知之。
發無吾我。
發生不生。
若除若在計無有身。
以是觀之。
草苗及發一無有異。
于是頌曰。
假使須發有吾我 便當可見如蔥蕜 身猶刍草剉斬之 觀體與草等無異 其修行者思惟如是。
本無有吾。
今不見我。
曉了若斯不懷狐疑。
如發無我一切亦然。
發毛爪齒骨肉皮膚悉無所屬。
谛觀如是地無吾我我不在地。
于是頌曰。
身發種類無吾我 分别體内百千段 于中求之無有身 譬如入水而求火 其修行者心自念言。
吾求内地都無吾我。
當察外地。
傥有吾我依外地耶。
何謂外地與身不連。
粗強堅固離于人身。
謂為土地山岩沙石瓦木之形。
銅鐵鉛錫。
金銀鍮石。
珊瑚虎魄。
車磲馬瑙。
琉璃水精。
諸樹草木苗稼谷物。
諸所積聚。
于是頌曰。
山岩石瓦地樹木 及餘諸所有形類 其各離身衆殖生 是則名曰外地種 其修行者觀于外地。
則知内地無有吾我。
所以者何。
内地增減。
則有苦安尚無有身。
何況外地當有體耶。
設有破壞斷截燒滅。
墾掘剝裂不覺苦痛。
甯可謂之有吾我乎。
故外内地皆無所屬等而無異。
于是頌曰。
譬如内地無吾我 何況在外而有者 以觀無我等無異 省之同空而不别 何謂為水。
水為在我我為在水。
水有二事内水外水。
何謂内水身中諸軟。
濕膩肪膏血脈髓腦。
涕淚涎唾肝膽小便之屬。
身中諸濕是謂内水。
于是頌曰。
肝膽諸血脈 及汗肪之屬 涕淚諸小便 身中諸濕者 散體有柔軟 與神不相連 通流遍身中 是謂為内水 其修行者涕唾在前谛觀視之。
以木舉之我著此乎。
假使依是日日流出。
棄捐滅沒将定在外。
不計是我亦不護之。
假使木擎有吾我者。
盛著器中以何名之。
如是觀者谛知無身。
所以者何。
計于形體無有若幹。
以此之比水種衆多。
水則無我内外亦爾。
于是頌曰。
假使我如水 水消我則滅 如身水稍長 我者亦應爾 如棄體中水 不貪計是身 谛觀如是者 則無有吾我 其修行者複更省察已。
見内水無有吾我。
當觀外水無有我耶。
我依水乎。
何謂外。
水不在己者。
根味莖味枝葉花實之味。
醍醐麻油酒漿霧露。
浴池井泉溝渠澇水。
江河大海地下諸水是謂外水。
于是頌曰。
地上諸可名水者 及餘衆藥根莖味 與身各别不相連 是則謂之為外水 其修行者谛觀外水分别如是。
而身中水尚無吾我。
有所增減令身苦痛。
何況外水而有身乎。
設有取者于己無損。
若有與者于身無益。
以是觀之此内外水等而無異。
所以者何。
俱無所有。
于是頌曰。
身中諸水無吾我 設有苦樂及增減 如是外水豈有身 苦樂增減而無患 今當觀察諸火種。
火有我耶我著火乎。
何謂為火。
火有二事内火外火。
何謂内火。
身中溫暖諸熱煩滿。
其存命識消飲食者。
身中諸溫此為内火。
于是頌曰。
身中諸暖消飲食 溫和存命諸熱者 是則體分及日光 斯謂名之為内火 其修行者當作等觀。
身中諸溫或熱著頭。
或在手足脊脅腹背。
如是觀者各各有異。
計人身一不應有我。
谛視如是則無所屬是為内火。
于是頌曰。
分别計人身 心察火無我 所處若幹種 各各不見我 其修行者便自思惟。
吾求内火則無有身。
當觀外火為有我乎。
我依火耶。
何謂外火與身不連。
謂火及炎溫熱之屬。
日月星宿所出光明。
諸天神宮地岸山岩鑿石之火。
衣服珍琦金銀銅鐵。
珠玑璎珞及諸五谷。
樹木藥草醍醐麻油。
諸所有熱是謂外火。
于是頌曰。
日月炎火及星宿 下地諸石光熱者 及餘一切諸溫暖 是則名曰為外火 其修行者思惟外火所睹如是。
則知外火不可稱數。
火有二事有所燒煮。
火在草木不焚草木。
所處各異。
設外火中有吾我者。
則不别異。
以故知之外火無身。
亦不在彼。
内火外火俱而無異。
所以者何。
等歸于空。
于是頌曰。
所以有此火 唯燒熱炊熟 山岩諸石子 所積聚如是 各各所在異 熾然不一時 外火無若斯 是故知無我 今當觀察。
諸所風氣為有我耶我在風耶。
何謂為風。
風有二事。
内風外風。
何謂内風。
身所受氣上下往來。
橫起脅間脊背腰風。
通諸百脈骨間之風。
掣縮其筋力風。
急暴諸風興作動發。
則斷人命此謂内風。
于是頌曰。
載身諸風猶機關 其斷人命衆風動 喘息動搖掣縮體 是則名曰為内風 其修行者當作是觀。
此内諸風皆因飲食不時節起。
及餘因緣風不虛發風若幹種。
步步之中各各起滅。
于彼求我而不可得。
以是言之求于内風而無吾我。
于是頌曰。
人身動風及住風 計若幹種從緣起 此各殊異非有我 是故内風而無身 其修行者心自念言。
今求内風則無有我。
當複察外何謂外風不與身連。
東西南北暴急亂風。
飄風冷熱多少微風興雲之風。
旋岚動風。
成敗天地。
及持水風。
是謂外風。
于是頌曰。
四方諸風及寒熱 旋岚之風亦成敗 持雲塵清并飄風 是則名曰為外風 其修行者觀風如是。
則自念言外風不同。
或大或小或時中适。
或時盛熱持扇自扇。
若有塵土而拂拭之。
急疾飄風則逝驚人。
旋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