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道地經卷第三

關燈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勸意品第九 修行道地。

    以何方便自正其心。

    吾曾聞之。

    昔有國王。

    選擇一國明智之人以為輔臣。

    爾時國王設權方便無量之慧。

    選得一人聰明博達其志弘雅。

    威而不暴名德具足。

    王欲試之欲知何如。

    故以重罪欲加此人。

    敕告臣吏盛滿缽油。

    而使擎之從北門來至于南門。

    去城二十裡園名調戲。

    令将到彼。

    設人持油堕一渧者。

    便級其頭不須啟問。

    于是頌曰。

     假使其人到戲園  承吾之教不棄油 當敬其人如我身  中道棄油便級頭 爾時群臣受王重教。

    盛滿缽油以與其人。

    兩手擎之甚大愁憂。

    則自念言。

    其油滿器。

    城裡人多行路車馬觀者填道。

    譬如水定而風吹之其水波揚。

    人亦如是。

    心不安隐。

    退自念言。

    無有一人而勸勉我言莫恐懅也。

    是器之油擎至七步尚不可詣。

    況有裡數耶。

    此人憂愦不知所湊心自懷懅。

    于是頌曰。

     睹人象馬及車乘  大風吹水心如此 志懷怖懅懼不達  安能究竟了此事 其人心念。

    吾今定死無複有疑也。

    設能擎缽使油不堕。

    到彼園所爾乃活耳。

    當作專計。

    若見是非而不轉移。

    唯念油缽志不在餘然後度耳。

    于是其人安行徐步。

    時諸臣兵及衆觀人。

    無數百千随而視之。

    如雲興起圍繞太山。

    于是頌曰。

     其人擎缽心堅強  道見若幹諸觀者 衆人圍繞而随之  譬如江海興大雲 當爾其人擎缽之時。

    音聲普流莫不聞知。

    無央數人皆來集會。

    衆人皆言觀此人衣。

    形體舉動定是死囚。

    斯人消息乃至其家。

    父母宗族皆共聞之。

    悉奔走來。

    到彼子所号哭悲哀。

    其人專心不顧二親兄弟妻子及諸親屬。

    心在油缽無他之念。

    于是頌曰。

     其子啼泣淚如泉  若幹種泣哭歎父 心懷怖懅不省親  專精秉志而持缽 衆人論說相令稱噭。

    如是再三。

    時一國人普來集會。

    觀者擾攘喚呼震動。

    馳至相逐躄地複起。

    轉相登蹑間不相容。

    其人心端不見衆庶。

    于是頌曰。

     衆人叫喚不休息  前後相逐不容聞 而擎油缽都不觀  如雹雨空無所傷 觀者複言。

    有女人來端正姝好。

    威耀光顔一國無雙。

    如月盛滿星中獨明。

    色如蓮華行于禦道。

    像貌巍巍姿色逾人。

    譬如玉女。

    又若忉利天王之後。

    字曰護利。

    端正姝好。

    諸天人民莫不敬重。

    于今斯女昭昭如是。

    能八種舞音聲清和聞者皆喜。

    于是頌曰。

     舉動而安詳  歌舞不越法 其心懷歡喜  感動一切人 歌頌聲則悲  其身而逶迤 不疾亦不遲  被服順政齊 七種微妙音  奇述有五十 三處而清淨  宮商節相和 身從頭至足  莊嚴寶璎珞 語言而美雅  猶若甘露降 爾時其人一心擎缽。

    志不動轉亦不察視。

    觀者皆言。

    甯使今日見此女顔終身不恨。

    勝于久存而不睹者也。

    彼時其人雖聞此語。

    專精擎缽不聽其言。

    于是頌曰。

     巧便而安詳  其舞最巧妙 一切人貪樂  譬如魔之後 能動離欲者  何況于凡夫 來往其人邊  擎缽心不傾 當爾之時有大醉象。

    放逸奔走入于禦道。

    衆人相謂今醉象來。

    踏蹴吾等而令橫死。

    此為魃魅化作象形。

    多所危害不避男女。

    身生瘡痍其身粗澀。

    譬若大髀毒氣下流。

    舌赤如血其腹委地。

    口唇如垂行步縱橫。

    無所省錄人血塗體。

    獨遊無難進退自在。

    猶若國王。

    遙視如山。

    暴鳴哮吼譬如雷聲。

    而擎其鼻嗔恚忿怒。

    于是頌曰。

     大象力強甚難當  其身血流若泉源 踏地興塵而張口  如欲危害于衆人 其象如是。

    恐怖觀者令其馳散。

    破壞兵衆諸象奔逝。

    一切睹者而欲怖死。

    能拔大樹踐害群生。

    雖得杖痛無所畏難。

    于是頌曰。

     壞衆及群象  恐怖人或死 排撥諸舍宅  奔走不畏禦 名聞于遠近  剛強以為德 憍慢無所錄  不忍于高望 爾時街道市裡坐肆諸賣買者。

    皆懅收物蓋藏閉門。

    畏壞屋舍人悉避走。

    又殺象師無有制禦。

    嗔惑轉甚蹈殺道中象馬牛羊豬犢之屬。

    碎諸車乘星散狼藉。

    于是頌曰。

     諸坐肆者皆蓋藏  傷害人畜碎車乘 睹見如是閉門戶  狼藉如賊壞大營 或有人見。

    懷振恐怖不敢動搖。

    或有稱怨呼嗟淚下。

    又有迷惑不自覺知。

    有未著衣曳之而走。

    複有迷誤不識東西。

    或有馳走如風吹雲不知所至也。

    中有惶懅以腹拍地。

    又人窮逼張弓安箭而欲射之。

    或把刀刃意欲前挌。

    中有失色恍惚妄語。

    或有懷嗔其眼正赤。

    又有屏住遙睹歡喜。

    雖執兵仗不能加施。

    于是頌曰。

     于斯迷怖懅  亦有而悲涕 或愕無所難  又有執兵仗 愁愦躄地者  邈絕不自知 獲是不安隐  皆由見醉象 彼時有人曉化象咒。

    心自念言。

    我自所學調象之法。

    善惡之儀凡有八百。

    吾觀是象無此一事。

    吾今當察從何種出。

    上種有四。

    為是中種下種耶。

    以察知之即舉大聲而誦神咒。

    于是頌曰。

     天王授金剛  吾有微妙語 能除諸貢高  羸劣能令強 彼人即時舉聲稱曰。

    諸覺明者無有自大亦不興熱。

    棄除恩愛承彼奉法。

    修行誠信之所緻也。

    象捐貢高伏心使安。

    說此往古先聖二偈言。

     淫泆及怒癡  此世三大憍 誠道無諸垢  衆熱為以消 用彼至誠法  修行亦如是 大意供象王  除惑舍貢高 爾時彼象聞此正教。

    即捐自大降伏其心。

    便順本道還至象廄。

    不犯衆人無所娆害。

    其擎缽人不省象來亦不覺還。

    所以者何。

    專心懼死無他觀念。

    于是頌曰。

     見象如暴雨  而心未曾亂 其雨雖止已  虛空亦不悅 其人亦如是  不省象往還 執心擎油缽  如藏寶不忘 爾時觀者。

    擾攘馳散東西走故。

    城中失火燒諸官殿。

    及衆寶舍樓閣高台。

    現妙巍巍展轉連及。

    譬如大山無不見者。

    煙皆周遍火尚盡徹。

    于是頌曰。

     其城豐樂嚴正好  宮殿屋舍甚寬妙 而煙普熏莫不達  火熾如人故欲然 火燒城時。

    諸蜂皆出放毒齧人。

    觀者得痛驚怪馳走。

    男女大小面色變惡。

    亂頭衣解寶飾脫落。

    為煙所熏眼瞳淚出。

    遙見火光心懷怖懅。

    不知所湊展轉相呼。

    父子兄弟妻息奴婢。

    更相教言避火離水莫堕泥坑爾乃安隐。

    于是頌曰。

     愁憂心懷不自覺  家室親屬及仆從 乘諸象馬悲哀出  言有大火當避舍 爾時官兵悉來滅火。

    其人專精一心擎缽。

    一渧不堕不覺失火及與滅時。

    所以者何。

    秉心專意無他念故。

    于是頌曰。

     有衆人迷惑  如鳥遇火飛 其火燒殿舍  煙出如浮雲 頭亂而驚怖  避煙火馳走 一心在油缽  不覺火起滅 是時五色雲起天大雷電。

    于是頌曰。

     既興大霧非時雨  風起吹雲令純陰 虛空普遍無清天  猶暴象群雲如是 爾時亂風起吹地興塵。

    沙礫瓦石填于王路。

    拔樹折枝落諸華實。

    于是頌曰。

     風起揚塵而周普  興雲載水無不遍 暴風忽冥不相見  雷電俱降無不驚 彼時大雲而焰掣電。

    霹靂落堕孔雀皆鳴。

    天便放雨堕于諸雹。

    雖有此變其人不聞。

    所以者何。

    專念油缽。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