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重甲

關燈
斤拉力的硬弓,如不使用矯正弓身的&ldquo非木扌敬&rdquo,它本身是不會正的。

    所以,三個月解開弓衣而弓一弩一沒有扭曲礙用的,其原因何在呢?就是因為做弓的人家都熟悉這項專業的緣故。

    &rdquo 桓公說:&ldquo我想要征收房屋稅。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不行,這等于毀壞房屋。

    &rdquo又說:&ldquo我想征人口稅。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不行,這等于讓人們抑制情欲。

    &rdquo又說:&ldquo我想要征收牲畜稅。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不行,這等于叫人們宰殺幼畜。

    &rdquo又說:&ldquo我想征收樹木稅。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不行,這等于叫人們砍伐幼樹。

    &rdquo&ldquo那麼,我征收什麼稅才行呢。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您向鬼神征稅。

    &rdquo桓公很不高興地說:&ldquo人口、房屋、牲畜、樹木尚且不能征稅,還能向鬼神征稅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行事合宜而乘勢,就可以得到好處;謀事利用權術,就可以得到大助。

    王者善于運用時勢,聖人善于運用神秘,使萬事各得其宜。

    &rdquo桓公說:&ldquo做法如何?&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從前堯有五個功臣,現在無人祭袍,君上您建立五個死者的祭祀制度,讓人們來祭祀堯的五個功臣。

    春天敬獻蘭花,秋天收新谷為祭;用生魚做成色幹祭品,用小魚做成菜肴祭品。

    這樣,國家的魚稅收入可以比從前增加百倍,那就無需斂取罰款和征收人口稅了。

    這就叫作舉行了鬼神祭袍,又推行了禮義教化。

    既然自己滿足了财政需要,何必再向百姓求索呢?&rdquo 桓公說:&ldquo天下各國,沒有比越國再強的了。

    現在我想北伐孤竹、離枝,恐怕越國乘虛而至,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君上阻住原山的流水,讓大夫建築遊水大池,讓人們跳水遊水為樂。

    這樣,越國還敢于乘虛而至麼?&rdquo桓公說:&ldquo具體做法如何?&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下令修築三川、建圓形水池,還要修造能行大船的湖。

    這個行大船的湖應有深淵,深度達七十尺。

    然後下令說:&lsquo能遊者賞十金。

    &rsquo還沒有用去千金,齊國人的遊泳技術就不弱于吳越的人了。

    &rdquo桓公終于北伐孤竹和離枝。

    越國果然兵到,築堤屯堵淄水的曲處淹灌齊國。

    但管仲有善于遊泳的戰士五萬人,應戰于淄水的曲處,大敗越軍。

    這叫作水戰的預有所備。

     齊國的北部草澤發生大火,火光照射到齊國的朝堂之下。

    管仲祝賀桓公說:&ldquo我國的土地将得到開辟,農民也一定有百倍的财利可得了。

    &rdquo當年的租稅果然在九月就一交一納完畢,糧食的收成也好。

    桓公召見管仲詢問說:&ldquo這是什麼原因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任何萬乘之國或千乘之國,做飯都不能沒有柴草。

    現在北部草澤起火,柴草無以為繼,這樣,農夫從容裝車出賣薪柴,一捆柴草可以價高十倍。

    春天得以耕種土地,夏天得以除草耘苗。

    這就是租稅能在九月一交一納完畢的原因。

    &rdquo 桓公憂慮北郭百姓的貧苦生活,召見管仲詢問說:&ldquo住在北郭的都是編織草鞋的貧民,又以種菜為主要收入來源,有辦法幫助他們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下令:有百鐘存糧的富家不得做鞋,有千鐘存糧的富家不得經營菜園,住在城郊三百步以内的家庭不得自種蔬菜。

    這樣失業的人家就可以得到幫助,北郭的貧民就可以打開産品銷路。

    他們的勞動成果和菜園收入,都将由此有十倍的大利。

    &rdquo 管仲說:&ldquo大地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有三個,齊國也在其内。

    &rdquo桓公說:&ldquo這話的涵義能說給我聽聽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楚國有汝河、漢水的黃金,齊國有渠展所産的鹽,燕國也有遼東所産的鹽。

    這當然是大地資源豐富的國家。

    不過楚國的擁有黃金,相當于齊國的擁有甾石,如果經營不好,運用不當,天下也是不以為貴的。

    若是我管夷吾擁有楚國的黃金,就可以使農民不耕而食,婦女不織而衣了。

    現今齊國既擁有渠展的鹽産,就請君上您下令砍柴煮鹽,然後由政府征收而積存起來。

    &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從十月開始征集,到次年正月,共有成鹽三萬六幹鐘。

    于是召見管仲詢問說:&ldquo這些鹽要怎樣經營運用?&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初春一到,農事即已開始,規定各大夫家裡不得修墳、修屋、建台榭和砌牆垣。

    同時就規定北海沿岸的人們不得聚衆雇人煮鹽。

    這樣,鹽價一定要上漲十倍。

    &rdquo桓公說:&ldquo好。

    下一步如何行事?&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下令賣到梁、趙、宋、衛和淄一陽一等地。

    它們都是靠輸入食鹽過活的。

    國内無鹽則人們浮腫,守衛自己國家,用鹽特别重要。

    &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于是下令出賣,共得黃金一萬一千多斤。

    桓公又召見管仲詢問說:&ldquo如何用這些黃金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下令規定,凡朝賀獻禮或一交一納捐稅的都必須使用黃金,金價将上漲百倍。

    運用黃金的高價收入,來折算收購各種物資,一切财富就全都歸于君上了。

    所以,這就是所謂用财象從河海中取水一樣豐富,又像不斷地送來計算錢數的籌碼一般。

    這就是大地資源豐富國家的事業。

    &rdquo 管仲說:&ldquo萬乘之國如有萬金的大商人,千乘之國如有千金的大商人,百乘之國如有百金的大商人,他們都不是君主所依靠的,而是君主所應剝奪的對象。

    所以,為人君而不嚴格注意号令的運用,那就等于一個國家存在兩個君主或兩個國王了。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一國而存在兩個君主或兩個國王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現在國君收稅采用直接征收正稅的形式,老百姓的産品為一交一稅而急于抛售,往往降價一半,落入商人手中。

    這就相當于一國而二君二王了。

    所以,商人乘民之危來控制百姓銷一售産品的時機,使貧者喪失财物,等于雙重的貧困;使農夫失掉糧食,等于加倍的枯竭。

    故為人君主而不能嚴格控制其山林、沼澤和草地,也是不能成就天下王業的。

    &rdquo桓公說:&ldquo這話是什麼意思?&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山林、沼澤和草地,是出産柴薪的地方,也是出産牛羊等祭祀用物的地方。

    所以,應當讓百姓到那裡去開發,去追捕漁獵,然後由政府供一應他們。

    對百姓的愛護,能夠像弟之與兄,子之與父的關系一樣,然後就可以溝通财利,直接相互支援了。

    因此,再請君上拿出一部分餘錢,把它分别存放在各個邑裡。

    一陽一春,養蠶季節一到,就用這筆錢預借給百姓,作為他們買口糧、買養蠶工具的本錢。

    這樣一來,國家對絲的征收也可以減少一半。

    如果這樣做四方百姓還不來投奔我國,那就還要掌握好六個時機:春天的耕地時機,下一步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