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數
關燈
小
中
大
有誰?&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周文王和周武王。
&rdquo桓公說:&ldquo這話是什麼涵義?&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玉産在牛氏的邊山,黃金産在汝河、漢水的右面窪地一帶,珍珠産在赤野的末光一帶。
這些東西部與周朝中央相距七千八百裡,路遠而難得。
所以先王區别它們的貴重程度,規定珠玉為上等貨币,黃金為中等貨币,刀布為下等貨币。
國家号令急就會導緻金價上漲,号令緩則金價下跌。
先王能夠考慮号令的緩急,調節黃金價格的高低,而控制下币刀布和上币珠玉的作用,那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了。
&rdquo 桓公對管仲說:&ldquo我要保住國内資源,不被天下各國撈取,反而要外取于天下,可以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可以。
水流激蕩則流勢湍急,征收的号令急則物價上升。
先王就是掌握号令的緩急,對内據守國财而對外取之于天下的。
&rdquo桓公繼續問管仲說:&ldquo他們是怎麼做的?&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從前,武王曾用過提高巨橋倉糧食價格的辦法。
&rdquo桓公說:&ldquo做法如何?&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武王故意設立了一種&lsquo重泉&rsquo的兵役,下令說:&ldquo百姓自家儲糧一百鼓的,可以免除此役。
&rsquo百姓便盡其所有來收購糧食以逃避這個兵役,從而國内糧價上漲二十倍,巨橋倉的糧價也随之貴二十倍。
武王用此二十倍的巨橋倉糧食收入購買絲帛,軍隊可以五年不向民間征收軍服;用此項收入購買黃金百萬斤,那就終身不必向百姓收稅了。
這就是&lsquo準衡&rsquo的理财之法。
&rdquo桓公接着問:&ldquo現在也可以照此辦理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可以。
楚國有汝、漢所産的黃金,齊國有渠展所産的鹽,燕國有遼東所煮的鹽。
運用這三者也可以相當于武王的理财之法。
一個十口之家就有十人吃鹽,百口之家就有百人吃鹽。
關于吃鹽的數量,每月成年男子近五升,成年女子近三升,小孩近二升。
如每升鹽價提高半錢,每釜就增加五十錢;每升提高一錢,每釜就是百錢;每升提高十錢,每釜就是幹錢。
君上若下令砍柴煮鹽,征集起來使之達三萬鐘,一陽一春一到,就可以在鹽的&lsquo時價&rsquo上取得收入了。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在鹽的時價上取得收入?&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在一陽一春農事開始時,命令百姓不許築牆垣,修墳墓,大夫不可營建宮室台樹,同時也命令北海居民一律不準雇人煮鹽。
那麼,鹽價必然上漲四十倍。
君上用這漲價四十倍的食鹽,沿着黃河、濟水流域,南運到梁、趙、宋、衛和濮一陽一等地出賣。
粗食無鹽則人們浮腫,保衛自己國家,用鹽特别重要。
君上通過砍柴煮鹽以取得收入于天下,那麼,天下就無法削弱我們了。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我想富國而隻是豐産糧食,可以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不可以。
國富而财物繁多,不能經營掌握,則将被天下各國撈取;糧食豐産,我們賤而别國貴,也将被天下各國撈取。
那樣,我國百姓就成為天下各國經虜掠的對象了。
善于治國的人,就象大海行船一樣,觀察風勢的起源,天下各國糧價高我們就高,糧價低我們就低。
如果天下各國糧價高而我們獨低,我們的财利就将被天下各國撈取去了。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理财之事就到此為止了麼?&rdquo管伸回答說:&ldquo沒有。
齊國是一地處一交一通要沖的國家,是四通八達的地方,從而是遊客富商的必經之處。
外人來到我國,吃我們的糧食,用我們的錢币,然後,好馬和黃金也就提一供出來了。
我們掌握号令要有緩有急,掌握物價要有高有低,然後天下的寶物都可以為我所用。
善治國者,可以使用不是他自己所有的東西,也可以役使不是他自己管轄的臣民。
&rdquo
&rdquo桓公說:&ldquo這話是什麼涵義?&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玉産在牛氏的邊山,黃金産在汝河、漢水的右面窪地一帶,珍珠産在赤野的末光一帶。
這些東西部與周朝中央相距七千八百裡,路遠而難得。
所以先王區别它們的貴重程度,規定珠玉為上等貨币,黃金為中等貨币,刀布為下等貨币。
國家号令急就會導緻金價上漲,号令緩則金價下跌。
先王能夠考慮号令的緩急,調節黃金價格的高低,而控制下币刀布和上币珠玉的作用,那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了。
&rdquo 桓公對管仲說:&ldquo我要保住國内資源,不被天下各國撈取,反而要外取于天下,可以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可以。
水流激蕩則流勢湍急,征收的号令急則物價上升。
先王就是掌握号令的緩急,對内據守國财而對外取之于天下的。
&rdquo桓公繼續問管仲說:&ldquo他們是怎麼做的?&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從前,武王曾用過提高巨橋倉糧食價格的辦法。
&rdquo桓公說:&ldquo做法如何?&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武王故意設立了一種&lsquo重泉&rsquo的兵役,下令說:&ldquo百姓自家儲糧一百鼓的,可以免除此役。
&rsquo百姓便盡其所有來收購糧食以逃避這個兵役,從而國内糧價上漲二十倍,巨橋倉的糧價也随之貴二十倍。
武王用此二十倍的巨橋倉糧食收入購買絲帛,軍隊可以五年不向民間征收軍服;用此項收入購買黃金百萬斤,那就終身不必向百姓收稅了。
這就是&lsquo準衡&rsquo的理财之法。
&rdquo桓公接着問:&ldquo現在也可以照此辦理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可以。
楚國有汝、漢所産的黃金,齊國有渠展所産的鹽,燕國有遼東所煮的鹽。
運用這三者也可以相當于武王的理财之法。
一個十口之家就有十人吃鹽,百口之家就有百人吃鹽。
關于吃鹽的數量,每月成年男子近五升,成年女子近三升,小孩近二升。
如每升鹽價提高半錢,每釜就增加五十錢;每升提高一錢,每釜就是百錢;每升提高十錢,每釜就是幹錢。
君上若下令砍柴煮鹽,征集起來使之達三萬鐘,一陽一春一到,就可以在鹽的&lsquo時價&rsquo上取得收入了。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在鹽的時價上取得收入?&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在一陽一春農事開始時,命令百姓不許築牆垣,修墳墓,大夫不可營建宮室台樹,同時也命令北海居民一律不準雇人煮鹽。
那麼,鹽價必然上漲四十倍。
君上用這漲價四十倍的食鹽,沿着黃河、濟水流域,南運到梁、趙、宋、衛和濮一陽一等地出賣。
粗食無鹽則人們浮腫,保衛自己國家,用鹽特别重要。
君上通過砍柴煮鹽以取得收入于天下,那麼,天下就無法削弱我們了。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我想富國而隻是豐産糧食,可以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不可以。
國富而财物繁多,不能經營掌握,則将被天下各國撈取;糧食豐産,我們賤而别國貴,也将被天下各國撈取。
那樣,我國百姓就成為天下各國經虜掠的對象了。
善于治國的人,就象大海行船一樣,觀察風勢的起源,天下各國糧價高我們就高,糧價低我們就低。
如果天下各國糧價高而我們獨低,我們的财利就将被天下各國撈取去了。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理财之事就到此為止了麼?&rdquo管伸回答說:&ldquo沒有。
齊國是一地處一交一通要沖的國家,是四通八達的地方,從而是遊客富商的必經之處。
外人來到我國,吃我們的糧食,用我們的錢币,然後,好馬和黃金也就提一供出來了。
我們掌握号令要有緩有急,掌握物價要有高有低,然後天下的寶物都可以為我所用。
善治國者,可以使用不是他自己所有的東西,也可以役使不是他自己管轄的臣民。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