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至數

關燈
關系而已。

    傳了十代以後,僅是祖宗牌位放在一起的關系而已。

    所以争奪起來鬧得伏一屍一滿地,用兵決鬥不止。

    輕重家們還從中乘機謀利。

    所以說:不可把土地分封于人,不可把财富資源授讓于人。

    财富資源是終而複始的生産消費,随四時運動而發展消滅的。

    聖人總是統一用号令的緩急來掌握它,統一用政策的開閉來控制它,用輕重理财之術來奪取它,用仁義之道來支配它。

    所以,能夠與天地共同長久不敗,這正是一統天下君主的大權。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請問關于貨币的計算籌劃。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當初是三夫為一家的生産單位,占用六裡見方的土地,出兵車一輛,配備二十七人。

    所謂貨币的計算籌劃,就是以六裡見方的土地為單位,計算其好地瘠地各有多少,産糧多少,糧價高低多少,六裡見方土地需要貨币多少,以及就其糧食價格來計算應需要貨币多少。

    因此,貨币的計算籌劃,就是把這個需要量推算于全國,使貨币的數字與全國的土地數量相适應,這就叫作貨币的計算籌劃。

    &rdquo桓公說:&ldquo貨币計算籌劃的理财方法,應該怎樣實行?&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士的俸祿用貨币支付,大夫封邑的租稅也用貨币,官府的人夫、馬匹等一切開支也用貨币支付,這樣,糧食就全部留存在國家手裡,貨币就散布在民間流通。

    糧價上漲十倍左右,就是因為此法;其他物資因糧貴而降價二成左右,也是這項政策的結果。

    然後就對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及其他财物,如合乎國器規格和君主需用的,都訂立收購合同。

    國君的糧食本來就是貯藏在各鄉各州的。

    于是就發出通告說:&lsquo某月某日,凡與國家有合同的債務關系的,即可在本鄉本州就近解決。

    &rsquo這就是說,雇用車馬人夫運物領糧隻需一天時間就可以辦完。

    國家理财政策,固然是出于糧食的統計,但國家謀取上述物資,也是貨币計算籌劃的作用。

    如今,錢币雖然貯藏在官府,但巧法使用貨币和操縱物價的都是商人。

    市場上凡币值上升則物價下降,币值下降則物價上升,糧價上升金價下降。

    人君能掌握好糧食、貨币、黃金的平衡關系,天下的經濟秩序就可以安定了。

    這也是控制天下的一種辦法。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平準之法,輕重之術以及國家的統計理财,我都知道了。

    請問利用祭祀的理财方法。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從狼牡到馮會口,從龍夏以北到海莊,是禽一獸牛羊生長的好地方,何不利用這個條件來貫徹國家理财之策呢?&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貫徹理财之策?&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在馮會口這類牧場設一官吏,負責記載牛羊繁育并查管牧養事務。

    若是從事牧養的官員,照料牛馬沒有折損死亡的,就從&lsquo都&rsquo一級提升為縣級。

    若是查到大夫不肯提一供種牛種馬配種繁殖的,就叫作目無祭祀禮儀,禁止他春秋兩季用牛羊進行祭袍。

    一般百姓有此行為的,禁止他祭把門神與山神。

    由于加強管理,馮會、龍夏一帶牛羊的月價将比往日上漲十倍。

    這項政策,是從祭把禮儀出發的,取得收入于山林無用之地的,壟斷牛羊市場的政策。

    這正是對國家理财政策的&lsquo貫徹&rsquo。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請問國内的地勢問題。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有山區,有低窪多水地區,有山陵平原各占一半的地區,有常年溢水為害的地區,有土壤漏失水分的地區。

    這五種不利地勢,是人君所憂慮的事。

    山區尚可貯備糧食三分之一,低窪多水地區尚可貯備糧食三分之一,山陵平原對開的地區尚可貯備糧食的十分之三,被水泉傷害,常年溢水地區尚可貯備糧食十分之二,唯有土壤漏失水分的地區,就隻好努力掌握外國糧食。

    發展手工業的一精一美木器生産來掌握各諸侯國的糧食,這就是準時解決五種不良地勢問題的辦法。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如海内統一,控制了天下諸侯,解決地勢的政策就不用了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現今還是諸侯掌握天下各州的餘财,還要利用季節的變化,實行操縱市場的辦法,使東西南北相補助,為取得一緻而加以調節。

    所以說:在諸侯分立條件下,則直接掌握物資貴賤來對付各諸侯國;在天下統一的條件下,則利用貨币掌握物價漲落,使之調平就是了。

    東西充足則使之調出,不足則制止之。

    統一天下的君主按時視察各鄉、各州的經濟情況,故百姓謀求财利不至于互相傾軋,生活極為穩定。

    國君則掌握大局奉行利出一孔的政策,這叫作國家整體的經濟統計謀算。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