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至數

關燈
歲豐,五谷登,五谷大輕,谷賈去上歲之分,以币據之,谷為君,币為下。

    國币盡在下,币輕,谷重上分。

    上歲之二分在下,下歲之二分在上,則二歲者四分在上,則國谷之一分在下,谷三倍重。

    邦布之籍,終歲十錢。

    人家受食,十畝加十,是一家十戶也。

    出于國谷策而藏于币者也。

    以國币之分複布百姓,四減國谷,三在上,一在下。

    複策也。

    大夫聚壤而封,積實而驕上,請奪之以會。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奪之以會?&rdquo管子對曰:&ldquo粟之三分在上,謂民萌皆受上粟,度君藏焉。

    五谷相靡而重去什三,為餘以國币谷準反行,大夫無什于重。

    君以币賦祿,什在上。

    君出谷,什而去七。

    君斂三,上賦七,散振不資者,仁義也。

    五谷相靡而輕,數也;以鄉完重而籍國,數也;出實财,散仁義,萬物輕,數也。

    乘時進退。

    故曰:王者乘時,聖人乘易。

    &rdquo桓公曰:&ldquo善。

    &rdquo 桓公問管子曰:&ldquo特命我曰:&lsquo天子三百領,泰啬。

    而散大夫準此而行。

    &rsquo此如何?&rdquo管子曰:&ldquo非法家也。

    大夫高其壟,美其室,此奪農事及市庸,此非便國之道也。

    民不得以織為?绡而貍之于地。

    彼善為國者乘時徐疾而已矣。

    謂之國會。

    &rdquo 桓公問管子曰:&ldquo請問争奪之事何如?&rdquo管子曰:&ldquo以戚始。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用戚始?&rdquo管子對曰:&ldquo君人之主,弟兄十人,分國為十;兄弟五人,分國為五。

    三世則昭穆同祖,十世則為祏。

    故伏一屍一滿衍,兵決而無止。

    輕重之家複遊于其間。

    故曰:毋予人以壤,毋授人以财。

    财終則有始,與四時廢起。

    聖人理之以徐疾,守之以決塞,奪之以輕重,行之以仁義,故與天壤同數,此王者之大辔也。

    &rdquo 桓公問管子曰:&ldquo請問币乘馬。

    &rdquo管子對曰:&ldquo始取夫三大夫之家,方六裡而一乘,二十六人而奉一乘。

    币乘馬者,方六裡,田之美惡若幹,谷之多寡若幹,谷之貴賤若幹,凡方六裡用币若幹,谷之重用币若幹。

    故币乘馬者,布币于國,币為一國陸地之數。

    謂之币乘馬。

    &rdquo桓公曰:&ldquo行币乘馬之數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士受資以币,大夫受邑以币,人馬受食以币,則一國之谷資在上:币赀在下。

    國谷什倍,數也。

    萬物财物去什二,策也。

    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财物,苟合于國器君用者,皆有矩券于上。

    君實鄉州藏焉,曰:&lsquo某月某日,苟從責者,鄉決州決&rsquo。

    故曰:就庸一日而決。

    國策出于谷軌,國之策貨,币乘馬者也。

    今刀布藏于官府,巧币、萬物輕重皆在賈人,彼币重而萬物輕,币輕而萬物重,彼谷重而。

    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

    此守天下之數也。

    &rdquo 桓公問于管子曰:&ldquo準衡、輕重、國會,吾得聞之矣。

    請問縣數。

    &rdquo管子對曰:&ldquo狼牡以至于馮會之日,龍夏以北至于海莊,禽一獸羊牛之地也,何不以此通國策哉?&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通國策?&rdquo管子對曰:&ldquo馮市門一吏書贅直事。

    若其事唐【谀〕圉牧食之人養視不失捍殂者,去其都秩,與其縣秩。

    大夫不鄉贅合遊者,謂之無禮義,大夫幽其春秋,列民幽其門、山之祠。

    馮會、龍夏牛羊犧牲月價十倍異日。

    此出諸禮義,籍于無用之地,因扪牢策也。

    謂之通。

    &rdquo 桓公問管子曰:&ldquo請問國勢。

    &rdquo管子對曰:&ldquo有山處之國,有氾下多水之國,有山地分之國,有水泆之國,有漏壤之國。

    此國之五勢,人君之所憂也。

    山處之國常藏谷三分之一,氾下多水之國常操國谷三分之一,山地分之國常操國谷十分之三,水泉之所傷,水泆之國常操十分之二,漏壤之國謹下諸侯之五谷,與工雕文梓器以下天下之五谷。

    此準時五勢之數也。

    &rdquo 桓公問管子曰:&ldquo今有海内,縣諸侯,則國勢不用已乎?&rdquo管子對曰:&ldquo今以諸侯為?公州之飾焉,以乘四時,行扪牢之策。

    以東西南北相彼,用平而準。

    故曰:為諸俟,則高下萬物以應諸侯;遍有天下,則賦币以守萬物之朝夕,調而已。

    利有足則行,不滿則有止。

    王者鄉州以時察之,故利不相傾,縣死其所。

    君守大奉一,謂之國簿。

    &rdquo 【譯文】 桓公問管仲說:&ldquo梁聚對我講:&lsquo古時候實行輕稅而薄征,這算是稅收政策中最适宜而易行的了。

    &rsquo梁聚的意見如何?&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