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蓄

關燈
缺随季節而有不同,注意調節則維持正常不變,失掉平衡那就價格騰貴了。

    人君懂得這個道理,所以總是用平準措施來進行掌握。

    使擁有萬戶人口的都邑一定藏有萬鐘糧食和一幹萬貫的錢币;擁有千戶人口的都邑一定藏有幹鐘糧食和一百萬貫的錢币。

    春天用來供一應春耕,夏天用來供一應夏鋤。

    一切農具、種籽和糧食,都由國家供給。

    所以,富商大賈就無法對百姓巧取豪奪了。

    那麼這樣做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君主嚴肅認真地發展農業。

    春耕時放貸于民,用以斂收絲綢;夏鋤時發放貸款、用以收購秋糧。

    這樣、人民既不會荒廢農業,國家也不會流失财利于私商了。

     糧食是萬物之主。

    糧食價格高則萬物必賤。

    糧價低則萬物必貴。

    糧價與物價是互相對立的,而漲落不同。

    所以,君主要駕禦糧價與物價的一交一替漲落,在其漲落變化中進行掌握,即使不向萬民征稅,國家财利也可以歸于君主。

    若是征收房屋稅,會造成毀壞房屋;若是征收六畜稅。

    會限制六畜繁殖;若是征收田畝稅,會破壞農耕;若是按人丁收稅,會斷絕人們情欲;若是按門戶收稅,無異優待富豪。

    這五者不能全面實行。

    所以,成王業的君主雖然每一種都曾用過,但不能同時完全采用。

    因此,天子應該靠運用貨币來&ldquo征&rdquo得收入,諸侯應該靠買賣糧食來&ldquo征&rdquo得收入。

    糧食在中等年景,每賣出一石如果加價十錢,每月成年男子吃糧四石,就等于每月征收四十錢的稅;成年女子吃糧三石,就等于每月征收三十錢的稅;小孩吃糧二石,就等于每月征收二十錢的稅。

    若是兇年谷貴的情況,買糧每一石加二十錢,則成年男子每月納八十錢的稅;成年女子納六十錢的稅,小孩納四十錢的稅。

    這樣,人君并不需要下令挨戶征稅,隻認真掌握糧食的生産和貯備,男人女人一大人小孩就沒有不納稅的了。

    一人從國家倉庫買糧,比十人一交一人丁稅還有餘;十人從國家倉庫買糧,比百人一交一人丁稅還有餘;百人從國家倉庫買糧,就比千人一交一稅還有剩餘了。

    各種商品都是多則賤,寡則貴,抛售則價跌,囤積則價漲。

    君主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根據國内市場物資的餘缺狀況來控制國内市場的财物。

    糧食賤就運用所發的貨币投放于糧食,布帛賤就運用所發的貨币投放于布帛。

    再觀察物價的漲落而用平準之法來控制。

    這樣,即可以調劑物價高低,君主又能夠得其好處。

     前有萬乘之國,後有千乘之國,這種國家叫作&ldquo抵國&rdquo。

    前有千乘之國,後有萬乘之國,這種國家叫作&ldquo距國&rdquo。

    國土見方,四面受敵,這種國家叫作&ldquo衢國&rdquo。

    以百乘小國處在四面受敵地位,其君主謂之寄食之君。

    幹乘之國處在四面受敵地位,國土将被削去大半。

    萬乘之國處在四面受敵地位,國土也将被削去少半。

    什麼叫作百乘而四面受敵的寄食之君呢?以一個僅有百輛兵車的小國,處在幹乘與萬乘大國的威脅與包圍之中。

    一旦大國之君不和,互相舉兵相攻,必然會把這小國當作攻守的工具。

    即使有戰果小國也不得享受。

    而小國的大臣戰死在外,還需要分封土地酬功;将士俘獲敵虜,還需要分給獎賞加祿。

    結果,土地全用于論功行賞,稅收積蓄全用于撫恤将士的遺孤了。

    這樣的國君僅是虛有其名,實際上沒有領土。

    号稱擁有百乘的國家力量,實無一尺的用武之地,所以叫寄食的君主。

    那麼,大國财力空虛,小國财用耗盡,怎樣才能補給呢?辦法是:百乘的小國可以由國家發行法定債券,然後根據不同季節的物價漲落,運用輕重之術的調節措施加以掌握,這樣百乘小國就可以得到補給了。

    千乘的中等國家,可以封禁自然資源的基地,這是器械和财物的來源。

    再根據年景的豐歉,運用輕重之術來調節官吏軍隊的俸祿。

    然後幹乘之國就可以得到滿足了。

    萬乘的大國可以根據年景的豐歉,利用人民需要的緩急,正确運用号令.而掌握全國性的經濟調節。

    然後萬乘之國也就可以夠用了。

     玉出産在禺氏地區,金出産在汝河漢水一帶,珍珠出産在赤野,東西南北距離周都七幹八百裡。

    山水隔絕,舟車不能相通。

    先王因為這些東西距離遙遠,得來不易,所以就借助于它們的貴重,以珠玉為上币,黃金為中币,刀布為下币。

    這三種貨币,握之不能取暖,食之不能充饑,先王是運用它來控制财物,掌握民用,而治理天下的。

    現在君主向民間征收貨币稅,命令規定限十天一交一齊,财物的價格就下降十分之一。

    命令規定八天一交一齊,财物的價格就下降十分之二。

    命令規定限五天一交一齊,财物價格就下降一半。

    早晨下令限在晚上一交一齊,财物的價格就下降十分之九。

    先王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不向百姓直接求取錢币,而是運用輕重之術的号令來征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