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馬數

關燈
【原文】 桓公問管子曰:&ldquo有虞策乘馬已行矣,吾欲立策乘馬,為之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戰國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國常失其地用。

    王國則以時行也。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以時行?&rdquo管子對曰:&ldquo出準之令,守地用人策,故開阖皆在上,無求于民。

    &rdquo &ldquo霸國守分,上分下遊于分之間而用足。

    王國守始,國用一不足則加一焉,國用二不足則加二焉,國用三不足則加三焉,國用四不足則加四焉,國用五不足則加五焉,國用六不足則加六焉,國用七不足則加七焉,國用八不足則加八焉,國用九不足則加九焉,國用十不足則加十焉。

    人君之守高下,歲藏三分,十年則必有五年之餘。

    若歲兇旱水泆,民失本,則修宮室台榭,以前無狗後無彘者為庸。

    故修宮室台榭,非麗其樂也,以平國策也。

    今至于其亡策乘馬之君,春秋冬夏,不知時終始,作功起衆,立宮室台榭。

    民失其本事,君不知其失諸春策,又失諸夏秋之策數也。

    民無?賣子數矣。

    猛毅之人一婬一暴,貧病之民乞請,君行律度焉,則民被刑僇而不從于主上。

    此策乘馬之數亡也。

    &rdquo &ldquo乘馬之準,與天下齊準。

    彼物輕則見洩,重則見射。

    此鬥國相洩,輕重之家相奪也。

    至于王國,則持流而止矣。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持流?&rdquo管子對曰:&ldquo有一人耕而五人食者,有一人耕而四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三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二人食者。

    此齊力而功地。

    田策相圓,此國策之時守也。

    君不守以策,則民且守于下,此國策流已。

    &rdquo 桓公曰:&ldquo乘馬之數盡于此平?&rdquo管子對曰:&ldquo布織财物,皆立其赀。

    财物之貨與币高下,谷獨貴獨賤。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獨貴獨賤?&rdquo管子對曰:&ldquo谷重而萬物輕,谷輕而萬物重。

    &rdquo 公曰:&ldquo賤策乘馬之數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郡縣上臾之壤守之若幹,間壤守之若幹,下壤守之若幹。

    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貧補不足,下樂上。

    故以上壤之滿補下壤之衆,章四時,守諸開阖,民之不移也,如廢方于地。

    此之謂策乘馬之數也。

    &rdquo 【譯文】 桓公問管仲說:&ldquo古代虞國是早已實行經濟的計算籌劃了,我也想實行它,該怎麼辦?&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從事戰争的國家緻力于城池的修建,所以,這類國家常常耽誤它們的農業生産。

    成王業的國家則按照因時制宜的原則行事。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按因時制宜的原則行事?&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發布平準的号令,既及時掌握農業生産,又及時掌握物價政策,因而經濟上開放收閉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