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乘馬

關燈
【原文】 桓公問管子曰:&ldquo請問乘馬。

    &rdquo管子對曰:&ldquo國無儲在令。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國無儲在令?&rdquo管子對曰:&ldquo一農之量壤百畝也,春事二十五日之内。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春事二十五日之内?&rdquo管子對曰:&ldquo日至六十日而一陽一凍釋,七十〔五〕日而一陰一凍釋。

    一陰一凍釋而秇稷,百日不秇稷,故春事二十五日之内耳也。

    今君立扶台、五衢之衆皆作。

    君過春而不止,民失其二十五日,則五衢之内阻棄之地也。

    起一人之繇,百畝不舉;起十人之繇,千畝不舉;起百人之繇,萬畝不舉;起千人之繇,十萬畝不舉。

    春已失二十五日,而尚有起夏作,是春失其地,夏失其苗,秋起繇而無止,此之謂谷地數亡。

    谷失于時,君之衡藉而無止,民食什伍之谷,則君已籍九矣,有衡求币焉,此盜暴之所以起,刑罰之所以衆也。

    随之以暴,謂之内戰。

    &rdquo桓公曰:&ldquo善哉!&rdquo 管子曰:&ldquo策乘馬之數求盡也,彼王者不奪民時,故五谷興豐。

    五谷興豐,則士輕祿,民簡賞。

    彼善為國者,使農夫寒耕暑耘,力歸于上,女勤于纖微而織歸于府者,非怨民心傷民意,高下之策,不得不然之理也。

    &rdquo 桓公曰:&ldquo為之奈何?&rdquo管子曰:&ldquo虞國得策乘馬之數矣。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策乘馬之數?&rdquo管子曰:&ldquo百畝之夫,予之策:&lsquo率二十七日為子之春事,資子之币。

    &rsquo春秋,子谷大登,國谷之重去分。

    謂農夫曰:&lsquo币之在子者以為谷而廪之州裡。

    &rsquo國谷之分在上,國谷之重再十倍。

    謂遠近之縣,裡、邑百官,皆當奉器械備,曰:&lsquo國無币,以谷準币。

    &rsquo國谷之櫎,一切什九。

    還谷而應谷,國器皆資,無籍于民。

    此有虞之策乘馬也。

    &rdquo 【譯文】 桓公問管仲說:&ldquo請問,經濟的籌算計劃。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國家沒有财物積蓄,原因出在政令上。

    &rdquo桓公說:&ldquo為什麼說國無積蓄的原因在于政令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一個農民隻能種百畝土地,而春耕春種隻能在二十五天内完成。

    &rdquo桓公說:&ldquo為什麼說春耕春種隻能在二十五天以内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冬至後六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