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主七臣

關燈
:&ldquo無實則無勢,失辔則馬焉制?&rdquo 侵臣:事小察以折法令,好佼反而行私請。

    故私道行則法度侵,刑法繁則奸不禁。

    主嚴誅則失民心。

     亂臣:多造鐘鼓、衆飾婦女以惛上。

    故上惛則隟不計,而司聲直祿。

    是以谄臣貴而法臣賤,此之謂微孤。

     愚臣:深罪厚罰以為行,重賦斂、多兌道以為上,使身見憎而主受其謗。

    《故記》稱之曰:&ldquo愚忠讒賊&rdquo,此之謂也。

     奸臣:痛言人情以驚主,開罪一黨一以為雠除。

    雠則罪不辜,罪不辜則與雠居。

    故善言可惡以自信,而主失親。

     亂臣:自為辭功祿,明為下請厚賞。

    居為非母,動為善棟。

    以非買名,以是傷上,而衆人不知。

    之謂微攻。

     【譯文】 有的國君以平心靜氣的态度來評論七類君主的為君之道。

    歸納為&ldquo六過一是&rdquo,以作為自我鑒戒,總結得失。

    又依此衡量七種類型的大臣,也有&ldquo六過一是&rdquo。

    這種做法真好呵,可說是&mdash件盛事了。

     申主:順應大勢遵循事理以建立常規常法,普遍了解遠近情況以加深明察國事。

    國計收支明審。

    法令也随着穩定。

    賞罰堅決,臣民便遵守法度。

    不采用戒備手段而以德親和百姓,人民也就樸實了。

    這樣.君主歡娛而安定。

    官吏敬肅而嚴謹,人民敦厚親睦,百官沒有邪吏。

    朝廷沒有奸臣。

    民間無侵奪之事。

    社會上也沒有受刑的罪人。

     惠主:賞賜過多以緻使國庫枯竭,赦奸縱過以緻損害國法。

    國庫枯竭則君權衰弱。

    損害國法則奸門大開。

    所以說:&ldquo凡事做過頭了反而歸于失敗。

    &rdquo 侵主:專好行惡違法以至于自食其果,妄決難知之事以至于閉目塞聽。

    好從事對人窺伺而暗地觀察,行事沒有常規而法令疲咨無效。

    如不覺悟,則國家權勢皆失。

     荒主:眼迷戀五色,耳不離五聲,不考慮四大輔臣的意見,不聽取谏官的诤言,臣下也就恣意妄行而國權旁落。

    如不覺悟,其惡果及于自身。

     勞主:職務分工不明,君臣互相幹擾,國君與官吏甚至按一樣的職務規則行事。

    用嚴刑罰的辦法加重賦斂,加重了賦斂又更使刑罰嚴刻起來。

    改變現狀則将陷于混亂,維持統治也将陷于衰敗,後代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振主:喜怒無常,嚴行誅罰而不講寬赦,臣下震恐,不知所措,人們就隻好回到巧謀虛僞的狀态。

    如不覺悟。

    法令政策就将日益無力而國家不穩。

     亡主:不近人情地懷疑臣下,所以對臣下不敢信任。

    事事部自己處理則事務繁多。

    事多則昏愦,昏愦則無論事之緩急都置而不行了。

    如不覺悟,則餘力将全部消耗,見到不善之事,隻有濫施刑罰而已。

     就個人說,治亂決定于心;就一國來說,存亡決定于君主。

    天下得失,都是從君主起的。

    君主重農業,人民就開墾荒地;君主好财貨,人們多去做買賣;君主好宮室,工匠就追求巧妙;君主好裝飾,女事就講求靡麗;楚王愛細腰美人,美。

    人就減食;吳王好擊劍比武、國士就輕死。

    死命和不吃飯,是天下人所共同厭惡的,為什麼人們願意這樣幹呢?是因為服從君主的愛好。

    又何況其他音樂娛樂的風氣呢?男不耕田,女不織布,工匠技術緻力于無用之處,想要土地生長禾苗,倉庫堆滿糧食,是根本辦不到的。

    土地無禾苗則人民窮困,人民窮困則有反抗情緒,有反抗情緒法令就行不通了。

    一旦強敵動兵起事,雖有能幹的人也難得保全。

    如何證明這種曆史的必然結局呢?回答說:從前的約王就是如此。

    他誅殺忠良,近讒奸而一寵一女人,好殺而不求真勇,好富而不恤窮人,他無休止地遊獵與鼓奏音樂,豪華的樓台庭院不夠他住,上千輛遊車不夠他坐,女樂有三千人。

    鐘石絲竹之一聲不絕。

    他那裡百姓疲敝,官員不理政事,最終無人擁護,人人都有反心。

    遇到周武王便成為周朝的俘虜。

    這是迷惑于物質享受而失去人情,苟圖一婬一樂而忘後患的結果。

    所以,耗費無度國家必然覆亡,舉事不合時宜,必然受害。

    國家倉庫并不是無緣無故用空的,商賈官宦并不是無緣無故敗壞的,法度政令并不是無緣無故混亂的,國家也不是無緣無故覆亡的。

    那是因為時節有春秋,年景有豐歉,政令也有急有緩。

    政令有緩急所以物價有高低,年景有豐歉所以人們有餘或不足,時節有春秋所以谷價有貴賤。

    而國家不注意調劑貴賤的過分現象,遊商就可以得到十、百倍的高利。

    百姓的無法務農,貧富的相差懸殊,都是由此而來的。

    城郭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