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主七臣

關燈
【原文】 或以平虛請論七主之過,得六過一是,以還自鏡,以知得失。

    以繩七臣,得六過一是。

    呼嗚美哉,成事疾。

     申主:任勢守數以為常,周聽近遠以續明。

    皆要審則法令固,賞罰必則下服度。

    不備待而得和,則民反素也。

    故主虞而安,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奸臣,下無侵争,世無刑民。

     惠主:豐賞厚賜以竭藏,赦奸縱過以傷法。

    藏竭則主權衰,法傷則奸門闿。

    故曰:泰則反敗矣。

     侵主:好惡反法以自傷,喜決難知以塞明。

    從狙而好小察,事無常而法令申曳。

    不悟,則國失勢。

     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四鄰不計,司聲不聽,則臣下恣行,而國權大傾。

    不悟,則所惡及身。

     勞主:不明分職,上下相幹,臣主同則。

    刑振以豐,豐振以刻。

    去之而亂,臨之而殆,則後世何得? 振主:喜怒無度,嚴誅無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則人反其故。

    不悟,則法數日衰而國失固。

     芒主:不通人情以質疑,故臣下無信。

    盡自治其事則事多,多則昏,昏則緩急俱植。

    不悟,則見所不善,餘力自失而罰。

     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

    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主好本則民好墾草萊,主好貨則人賈市,主好宮室則工匠巧,主好文采則女工靡。

    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

    死與不食者,天下之所共惡也,然而為之者何也?從主之所欲也。

    而況愉樂音聲之化乎?夫男不田,女不缁,工技力于無用,而欲土地之毛,倉庫滿實,不可得也。

    土地不毛則人不足,人不足則逆氣生,逆氣生則令不行。

    然強敵發而起,雖善者不能存。

    何以效其然也?曰:昔者桀纣是也。

    誅賢忠,近讒賊之士而貴婦人,好殺而不勇,好富而忘貧。

    馳獵無窮,鼓樂無厭,瑤台玉餔不足處,馳車千驷不足乘,材女樂三千人,鐘石絲竹之音不絕。

    百姓罷乏,君子無死,卒莫有人,人有反心,遇周武王,遂為周氏之禽。

    此營于物而失其情者也,愉于一婬一樂而忘後患者也。

    故設用無度國家踣,舉事不時,必受其災。

    夫倉庫非虛空也,商宦非虛壞也,法令非虛亂也,國家非虛亡也。

    彼時有春秋,歲有敗兇,政有急緩。

    政有急緩故物有輕重,歲有敗兇故民有義不足,時有春秋故谷有貴賤。

    而上不調一婬一,故遊商得以什伯其本也。

    百姓之不田,貧富之不訾,皆用此作。

    城郭不守,兵士不用,皆道此始。

    夫亡國踣家者,非無壤土也,其所事者,非其功也。

    夫兇歲雷旱,非無雨露也,其燥濕非其時也。

    亂世煩政,非無法令也,其所誅賞者非其人也。

    暴主迷君,非無心腹也,其所取舍非其術也。

    故明主有六務四禁。

    六務者何也?一曰節用,二曰賢佐,三曰法度,四曰必誅,五曰天時,六曰地宜。

    四禁者何也?春無殺伐,無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斬大山,行大火,誅大臣,收谷賦。

    夏無遏水達名川,塞大谷,動土功,射鳥獸。

    秋毋赦過、釋罪、緩刑。

    冬無賦爵賞祿,傷伐五谷。

    故春政不禁則百長不生,夏政不禁則五谷不成,秋政不禁則奸邪不勝,冬政不禁則地氣不藏。

    四者俱犯,則一陰一陽一不和,風雨不時,大水漂州流邑,大風漂屋折樹,火暴焚地燋草;天冬雷,地冬霆,草木夏落而秋榮;蟄蟲不藏,宜死者生,宜蟄者鳴;苴多螣蟆,山多蟲螟;六畜不蕃,民多夭死;國貧法亂,逆氣下生。

    故曰:台榭相望者,亡國之庑也;馳車充國者,追寇之馬也;羽劍珠飾者,斬生之斧也;文采纂組者,燔功之窯也。

    明王知其然,故遠而不近也。

    能去此取彼,則人主道備矣。

    夫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

    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繩不信,不可以求直。

    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權勢者,人主之所獨守也。

    故人主失守則危,臣吏失守則亂。

    罪決于吏則治,權斷于主則威,民信其法則親。

    是故明王審法慎權,下上有分。

    夫凡私之所起,必生于主。

    夫上好本則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則毀譽之士在側;上多喜善賞,不随其功,則士不為用;數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則奸不為止。

    明王知其然,故見必然之政,立必勝之罰。

    故民知所必就,而知所必去,推則往,召則來,如墜重于高,如渎水于地。

    故法不煩而吏不勞,民無犯禁,故有百姓無怨于上亦。

     法臣:法斷名決,無诽譽。

    故君法則主位安,臣法則貨賂止而民無奸。

    嗚呼美哉,名斷言澤。

     飾臣:克親貴以為名,恬爵祿以為高。

    好名則無實,為高則不禦。

    《故記》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