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問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桓公問管子曰:&ldquo治而不亂,明而不蔽,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明分任職,則治而不亂,明而不蔽矣。
&rdquo公曰:&ldquo請問富國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力地而動于時,則國必富矣。
&rdquo公又問曰:&ldquo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rdquo管子對曰:&ldquo誅暴禁非,存亡繼絕,而赦無罪,則仁廣而義大矣。
&rdquo公曰:&ldquo吾聞之也,夫誅暴禁非,而赦無罪者,必有戰勝之器、攻取之數,而後能誅暴禁非,而赦無罪。
&rdquo公曰:&ldquo請問戰勝之器?&rdquo管子對曰:&ldquo選天下之豪傑,緻天下之一精一材,來天下之良工,則有戰勝之器矣。
&rdquo公曰:&ldquo攻取之數何如?&rdquo管子對曰:&ldquo毀其備,散其積,奪之食,則無固城矣。
&rdquo公曰:&ldquo然則取之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假而禮之,厚而無欺,則天下之士至矣。
&rdquo公曰:&ldquo緻天下之一精一材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為數。
&rdquo公曰:&ldquo來工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三倍,不遠千裡。
&rdquo桓公曰:&ldquo吾已知戰勝之器、攻取之數矣。
請問行軍襲邑,舉錯而知先後,不失地利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用貨,察圖。
&rdquo公曰:&ldquo野戰必勝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以奇。
&rdquo公曰:&ldquo吾欲遍知天下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小以吾不識,則天下不足識也。
&rdquo公曰:&ldquo守戰,遠見,有患。
夫民不必死,則不可與出乎守戰之難;不必信,則不可恃而外知。
夫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戰,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此兵之三暗也。
使民必死必信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明三本。
&rdquo公曰:&ldquo何謂三本?&rdquo管子對曰:&ldquo三本者,一曰固,二曰尊,三曰質。
&rdquo公曰:&ldquo何謂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故國父母墳墓之所在,固也;田宅爵祿,尊也;妻子,質也。
三者備,然後大其威,厲其意,則民必死而不我欺也。
&rdquo 桓公問治民于管子。
管子對曰:&ldquo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rdquo桓公曰:&ldquo寡人睹其善也,何為其寡也?&rdquo管仲對曰:&ldquo夫寡非有國者之患也。
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裡,四言者該焉,何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則民疾,不憂以德則民多怨,懼之以罪則民多詐,止之以力則往者不反,來者鸷距。
故聖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
&rdquo桓公曰:&ldquo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rdquo管仲對曰:&ldquo質信極忠,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rdquo桓公曰:&ldquo請聞其說。
&rdquo管仲對曰:&ldquo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
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也;質信以讓,禮也。
&rdquo桓公曰:&ldquo善哉!牧民何先?&rdquo管子對曰:&ldquo(有時先事)有時先政,有時先德(有時先恕)。
飄風暴雨不為人害,涸旱不為民患,百川道,年谷熟,籴貸賤,禽一獸與人聚食民食,民不疾疫。
當此時也,民富且驕。
牧民者厚收善歲以充倉廪,禁薮澤,(此謂)先之以事,随之以刑,敬之以禮樂以振其一婬一。
此謂先之以政。
飄風暴雨為民害,涸旱為民患,年谷不熟,歲饑,籴貸貴,民疾疫。
當此時也,民貧且罷。
牧民者發倉廪、山林、薮澤以共其财,後之以事,先之以恕,以振其罷。
此謂先之以德。
其收之也,不奪民财;其施之也,不失有德。
富上而足下,此聖王之至事也。
&rdquo桓公曰:&ldquo善。
&rdquo 桓公問管仲曰:&ldquo寡人欲霸,以二三子之功,既得霸矣。
今吾有欲王,其可乎。
&rdquo管仲對曰:&ldquo公當召叔牙而問焉。
&rdquo鮑叔至,公又問焉。
鮑叔對曰:&ldquo公當召賓胥無而問焉。
&rdquo賓胥無趨而進,公又問焉。
賓胥無對曰:&ldquo古之王者,其君豐,其臣教。
今君之臣豐。
&rdquo公遵遁,缪然遠二。
三子遂徐行而進。
公曰:&ldquo昔者大王賢,王季賢,文王賢,武王賢;武王伐殷克之,七年而崩,周公旦輔成王而治天下,僅能制于四海之内矣。
今寡人之子不若寡人,寡人不若二三子。
以此觀之,則
&rdquo公曰:&ldquo請問富國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力地而動于時,則國必富矣。
&rdquo公又問曰:&ldquo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rdquo管子對曰:&ldquo誅暴禁非,存亡繼絕,而赦無罪,則仁廣而義大矣。
&rdquo公曰:&ldquo吾聞之也,夫誅暴禁非,而赦無罪者,必有戰勝之器、攻取之數,而後能誅暴禁非,而赦無罪。
&rdquo公曰:&ldquo請問戰勝之器?&rdquo管子對曰:&ldquo選天下之豪傑,緻天下之一精一材,來天下之良工,則有戰勝之器矣。
&rdquo公曰:&ldquo攻取之數何如?&rdquo管子對曰:&ldquo毀其備,散其積,奪之食,則無固城矣。
&rdquo公曰:&ldquo然則取之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假而禮之,厚而無欺,則天下之士至矣。
&rdquo公曰:&ldquo緻天下之一精一材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為數。
&rdquo公曰:&ldquo來工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三倍,不遠千裡。
&rdquo桓公曰:&ldquo吾已知戰勝之器、攻取之數矣。
請問行軍襲邑,舉錯而知先後,不失地利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用貨,察圖。
&rdquo公曰:&ldquo野戰必勝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以奇。
&rdquo公曰:&ldquo吾欲遍知天下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小以吾不識,則天下不足識也。
&rdquo公曰:&ldquo守戰,遠見,有患。
夫民不必死,則不可與出乎守戰之難;不必信,則不可恃而外知。
夫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戰,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此兵之三暗也。
使民必死必信若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明三本。
&rdquo公曰:&ldquo何謂三本?&rdquo管子對曰:&ldquo三本者,一曰固,二曰尊,三曰質。
&rdquo公曰:&ldquo何謂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故國父母墳墓之所在,固也;田宅爵祿,尊也;妻子,質也。
三者備,然後大其威,厲其意,則民必死而不我欺也。
&rdquo 桓公問治民于管子。
管子對曰:&ldquo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rdquo桓公曰:&ldquo寡人睹其善也,何為其寡也?&rdquo管仲對曰:&ldquo夫寡非有國者之患也。
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裡,四言者該焉,何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則民疾,不憂以德則民多怨,懼之以罪則民多詐,止之以力則往者不反,來者鸷距。
故聖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
&rdquo桓公曰:&ldquo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rdquo管仲對曰:&ldquo質信極忠,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rdquo桓公曰:&ldquo請聞其說。
&rdquo管仲對曰:&ldquo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
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也;質信以讓,禮也。
&rdquo桓公曰:&ldquo善哉!牧民何先?&rdquo管子對曰:&ldquo(有時先事)有時先政,有時先德(有時先恕)。
飄風暴雨不為人害,涸旱不為民患,百川道,年谷熟,籴貸賤,禽一獸與人聚食民食,民不疾疫。
當此時也,民富且驕。
牧民者厚收善歲以充倉廪,禁薮澤,(此謂)先之以事,随之以刑,敬之以禮樂以振其一婬一。
此謂先之以政。
飄風暴雨為民害,涸旱為民患,年谷不熟,歲饑,籴貸貴,民疾疫。
當此時也,民貧且罷。
牧民者發倉廪、山林、薮澤以共其财,後之以事,先之以恕,以振其罷。
此謂先之以德。
其收之也,不奪民财;其施之也,不失有德。
富上而足下,此聖王之至事也。
&rdquo桓公曰:&ldquo善。
&rdquo 桓公問管仲曰:&ldquo寡人欲霸,以二三子之功,既得霸矣。
今吾有欲王,其可乎。
&rdquo管仲對曰:&ldquo公當召叔牙而問焉。
&rdquo鮑叔至,公又問焉。
鮑叔對曰:&ldquo公當召賓胥無而問焉。
&rdquo賓胥無趨而進,公又問焉。
賓胥無對曰:&ldquo古之王者,其君豐,其臣教。
今君之臣豐。
&rdquo公遵遁,缪然遠二。
三子遂徐行而進。
公曰:&ldquo昔者大王賢,王季賢,文王賢,武王賢;武王伐殷克之,七年而崩,周公旦輔成王而治天下,僅能制于四海之内矣。
今寡人之子不若寡人,寡人不若二三子。
以此觀之,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