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問

關燈
答說:&ldquo誠信而極仁,嚴肅而有禮,認真注意這四者,就可以實行。

    &rdquo桓公說:&ldquo請詳細加以說明。

    &rdquo管仲問答說:&ldquo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懷德;嚴肅,人民就敬畏;有禮,人民就贊美。

    常語說,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強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堅定而儀表端正,就是嚴;誠信而謙讓,就是禮。

    &rdquo桓公說:&ldquo好呵:那麼治民應當以何事為先?&rdquo管仲問答說;&ldquo有時先施以政,有時先施以德。

    在沒有狂風暴雨為害的年景,在沒有幹旱天災的時候,百河通暢,年谷豐熟,糧價低,禽一獸與人同吃糧食,人們也沒有疾病和瘟疫。

    這時,人民是富有而且驕傲的。

    治民者應該大量收購豐年的産品,以充實國家倉凜,禁制薮澤的采伐捕獲,先抓好政事,随之以刑法,并結合禮樂來勸戒人們以消除一婬一邪風氣。

    這個就叫作先施以&lsquo政&rsquo。

    如果遇上狂風暴雨為害的年景,同時也存在于旱之災,年谷不豐熟,荒年糧價高,人民又有了疾病和瘟疫。

    這時,人民是窮困而且疲憊的。

    治民者就應該開放倉凜、山林和薮澤,以供一應人民财物,不先講政事,而先講寬厚,以消除人民的疲困。

    這個就叫作先施以&lsquo德&rsquo。

    豐年收聚人民的産品,不奪民财;荒年施予人民以财物,又不失有德;富裕了君主而且滿足了人民,這是聖王所行的最好的事情。

    &rdquo桓公說:&ldquo好&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我想成霸業,依靠衆大臣之功,已經實現了。

    現在我又想完成王業,還可以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您可以召見鮑叔牙來問一問。

    &rdquo鮑叔到,桓公又問了這個問題。

    鮑叔回答說:&ldquo您可以召見賓胥無來問一問。

    &rdquo賓胥無快步而進,桓公又問了這個問題。

    賓胥無回答說:&ldquo古代成就王業的,都是君主的德高,大臣的德比較低,現在是您的大臣德望高。

    &rdquo桓公逡巡後退,肅然離開座位。

    三人遂慢慢走上前去。

    恒公說:&ldquo從前,周的大王賢明,王季賢明,文王賢明,武王也賢明;武王伐殷取勝,七年而死,周公旦輔成王而治天下,這才僅僅能控制四海之内。

    現在我的兒子不如我,我又不知諸位。

    由此看來,我不能成就王業,是注定的了。

    &rdquo 桓公說:&ldquo我想制一服人民,該怎麼辦?&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這不是人君所當說的話。

    制一服人民是容易的。

    但制一服人民這個辦法,不是統治天下的正當辦法。

    您想要制一服人民,就使官吏分條寫好刑律,再确定揭發有罪者有賞,不斷審查而嚴于誅殺。

    這樣,人民就被制一服了。

    然而制一服人民這個辦法,終不是統治天下的正當辦法。

    使人民怕您而不親近您,災禍很快就會來到自身。

    雖然人們可能不歸咎于您,就是觀望不前,不肯出力,也是很危險的。

    您的國家就将很不安全了。

    &rdquo 桓公視察馬廄,問管馬廄的官吏說:&ldquo馬廄裡什麼工作最難?&rdquo管馬廄的官吏未及回答,管仲回答說:&ldquo我也曾當過養馬的官,最困難的事就是并排立木材構築馬欄。

    如首先立曲的木材,曲木又要與曲木相配,曲木并排立好,直木就無法使用了。

    如果先用直木,直木又要與直木相配,直木已并排立好,曲木也就無法擠進去了。

    &rdquo 桓公對管仲說:&ldquo我要征伐不服從命令的大國,該怎麼辦?&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先愛國内,然後才可以憎惡國外的不善者;先安定卿大夫之&ldquo家&rdquo,然後才可以加害相鄰的敵國。

    因此,先代明王一定要先有所立,然後才有所廢;一定是先做興利的事,然後才去做除害的事。

    &rdquo 桓公登位為君,命令血祭社神進行祈禱。

    祝史凫已疵獻上祭肉之後,祈禱說:&ldquo請除掉國君煩苛的毛病和國君多虛少實的作風。

    &rdquo桓公很不高興,怒目而視祝史凫已庇。

    祝史凫已庇又再斟酒祭袍說:&ldquo還請除掉國君似賢非賢毛病。

    &rdquo桓公發怒,将殺祝史,但卻做到了容忍而未殺。

    把此事告知管仲。

    管仲于是看到桓公是可以成其霸業的。

     桓公騎馬,虎看見而躲藏起來,桓公問管仲說:&ldquo今我騎馬,虎看見都不敢來,是什麼原因?&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您是騎着雜毛色的馬在路上盤旋,并且迎着太一陽一奔跑的吧?&rdquo桓公說:&ldquo是。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這是{馬一交一}獸的形象,{馬一交一}獸是吃虎豹的,所以虎就疑心了。

    &rdquo 楚國伐莒國,莒國國君使人求救于齊桓公。

    桓公要去援救,管仲說:&ldquo您不要去救他。

    &rdquo桓公說:&ldquo為什麼?&rdquo管仲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