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業

關燈
【原文】 凡物之一精一,此則為生。

    下生五谷,上為列星。

    流于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于胸中,謂之聖人。

    是故民氣,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淵,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

    是故此氣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聲,而可迎以音。

    敬守勿失,是謂成德,德成而智出,萬物果得。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

    其所以失之,必以憂樂喜怒欲利。

    能去憂樂喜怒欲利,心乃反濟。

    彼心之情,利安以甯,勿煩勿亂,和乃自成。

    折折乎如在于側,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

    此稽不遠,日用其德。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

    其往不複,其來不舍。

    謀乎莫聞其音,卒乎乃在于心;冥冥乎不見其形,一婬一婬一乎與我俱生。

    不見其形;不聞其聲,而序其成,謂之道。

    凡道無所,善心安愛。

    心靜氣理,道乃可止。

    彼道不遠,民得以産;彼道不離,民因以知。

    是故卒乎其如可與索,眇眇乎其如窮無所。

    彼道之情,惡音與聲,修心靜音,道乃可得。

    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視也,耳之所不能聽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敗,所得以成也。

    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

    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

     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靜。

    春秋冬夏,天之時也;山陵川谷,地之枝也;喜怒取予,人之謀也。

    是故聖人與時變而不化,從物而不移。

    能正能靜,然後能定。

    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肢堅固,可以為一精一舍。

    一精一也者,氣之一精一者也。

    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

    凡心之形,過知失生。

     一物能化謂之神,一事能變謂之智。

    化不易氣,變不易智,唯執一之君子能為此乎!執一不失,能君萬物。

    君子使物,不為物使,得一之理。

    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則天下治矣。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

     形不正,德不來;中不靜,心不治。

    正形攝德,天仁地義,則一婬一然而自至神明之極,照乎知萬物。

    中義守不忒,不以物亂官,不以官亂心,是謂中得。

     有神自在身,一往一來,奠之能思。

    失之必亂,得之必治。

    敬除其舍,一精一将自來。

    一精一想思之,甯念治之,嚴容畏敬,一精一将至定。

    得之而勿舍,耳目不一婬一。

     心無他圖,正心在中,萬物得度。

    道滿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

    一言之解,上察于天,下極于地,蟠滿九州。

    何謂解之?在于心安。

    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

    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

     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

    彼心之心,音以先言。

    音然後形,形然後言,言然後使,使然後治。

    不治必亂,亂乃死。

     一精一存自生,其外安榮,内藏以為泉原,浩然和平,以為氣淵。

    淵之不涸,四體乃固;泉之不竭,九竅遂通。

    乃能窮天地,破四海。

    中無惑意,外無邪災,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災,不遇人窖,謂之聖人。

     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

    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于大清,視幹大明。

    敬慎無忒,日新其德,遍知天下,窮于四極。

    敬發其充,是謂内得。

    然而不反,此生之忒。

     凡道,必周必密,必寬必舒,必堅必固,守善勿舍,逐一婬一澤薄,既知其極,反于道德。

    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于形容,見于膚色。

    善氣迎人,親于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戎兵。

    不言之一聲,疾于雷鼓;心氣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

    賞不足以勸善,刑不足以懲過,氣意得而天下服,心意定而天下聽。

     搏氣如神,萬物備存。

    能搏乎?能一乎?能無蔔筮而知吉兇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

    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

    非鬼神之力也,一精一氣之極也。

     四體既正,血氣既靜,一意搏心,耳目不一婬一,雖遠若近。

    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郁生疾,疾困乃死。

    思之而不舍,内困外薄,不早為圖,生将巽舍。

    食莫若無飽,思莫若勿緻,節适之齊,彼将自至。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一精一,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

    和乃生,不和不生。

    察和之道,其一精一不見,其征不醜。

    平正擅匈,論治在心。

    此以長壽。

    忿怒之失度,乃為之圖。

    節其五欲,去其二兇,不喜不怒,平正擅匈。

     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

    所以失之,必以喜怒憂患。

    是故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

    内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

     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臧;大攝,骨枯而血沍。

    充攝之間,此謂和成,一精一之所舍,而知之所生,饑飽之失度,乃為之圖。

    飽則疾動,饑則廣思,老則長慮。

    飽不疾動,氣不通于四末;饑不廣思,飽而不廢;老不長慮,困乃速竭。

    大心而敢,寬氣而廣,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棄萬苛,見利不誘,見害不俱,寬舒而仁,獨樂其身,是謂雲氣,意行似天。

     凡人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