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關燈
【原文】 一者本也,二者器也,三者充也,治者四也,教者五也,守者六也,立者七也,前者八也,終者九也,十者然後具五官于六府也,五聲于六律也。

     六月日至,是故人有六多,六多所以街天地也。

    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

    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以開乎萬物,以總一統。

    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為明天子。

    修槩水上,以待乎天堇;反五藏,以視不親;治祀之下,以觀地位;貨曋神廬,合于一精一氣。

    已合而有常,有常而有經。

    審合其聲,修十二鐘,以律人情。

    人情已得,萬物有極,然後有德。

     故通乎一陽一氣,所以事天也,經緯日月,用之于民。

    通乎一陰一氣,所以事地也,經緯星曆,以視其離。

    通若道然後有行,然則神筮不靈,神龜不蔔,黃帝澤參,治之至也。

    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龍而辯于東方,得祝融而辯于南方,得大封而辯于西方,得後土而辯于北方。

    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為當時;大常察乎地利,故使為廪者:奢龍辯乎東方,故使為土師,祝融辯乎南方,故使為司徒;大封辯于西方,故使為司馬;後土辯乎北方,故使為李。

    是故春者土師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馬也,冬者李也。

     昔黃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以政五鐘。

    令其五鐘,一曰青鐘大音,二曰赤鐘重心,三曰黃鐘灑光,四曰景鐘昧其明,五曰黑鐘隐其常。

    五聲既調,然後作立五行以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

    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

     日至,睹甲子木行禦。

    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師内禦。

    總别列爵,論賢不肖士吏。

    賦秘,賜賞于四境之内,發故粟以田數。

    出國,衡順山林,禁民斬木,所以愛草木也。

    然則冰解而凍釋,草木區萌,贖蟄蟲卵菱。

    春辟勿時,苗足本。

    不疠雛鷇,不夭麑□,毋傅速。

    亡傷襁褓。

    時則不調。

    七十二日而畢。

     睹丙子火行禦。

    天子出令,命行人内禦。

    令掘溝浍,津舊塗。

    發藏,任君賜賞。

    君子修遊馳,以發地氣。

    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禮于天下諸侯,通天下遇者兼和。

    然則天無疾風,草木發奮,郁氣息,民不疾而榮華蕃。

    七十二日而畢。

     睹戊子土行禦。

    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内禦。

    不誅不貞,農事為敬。

    大揚惠言,寬刑死,緩罪人。

    出國,司徒令,命順民之功力,以養五谷。

    君子之靜居,而農夫修其功力極。

    然則天為粵宛,草木養長,五谷蕃實秀大,六畜犧牲具,民足财,國富,上下親,諸侯和。

    七十二日而畢。

     睹庚子金行禦。

    天子出令,命祝宗選禽一獸之禁、五谷之先熟者,而薦之祖廟與五祀,鬼神享其氣焉,君子食其味焉。

    然則涼風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馬(衍)組甲厲兵,合什為伍,以修于四境之内,谀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殺斂也。

    然則晝炙一陽一,夕下露,地競環,五谷鄰熟,草木茂實,歲農豐年大茂。

    七十二日而畢。

     睹王子水行禦。

    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内禦。

    禦其氣足,則發而止;其氣不足,則發撊渎盜賊。

    數劋竹箭,伐檀柘,令民出獵,禽一獸不釋巨少而殺之,所以貴天地之所閉藏也。

    然則羽卵者不段,毛胎者不贕,孕婦不銷棄,草木根本美。

    七十二日而畢。

     睹甲子木行禦。

    天子不賦不賜賞,而大斬伐傷,君危,不殺太子危;家人夫人死,不然則長子死。

    七十二日而畢。

    睹丙子火行禦。

    天子敬行急政,旱劄,苗死,民厲。

    七十二日而畢。

    睹戊子土行禦。

    天子修宮室,築台榭,君危;外築城郭,臣死。

    七十二日而畢。

    睹庚子金行禦。

    天子攻山擊石,有兵作戰而敗,士死,喪執政。

    七十二日而畢。

    睹壬子水行禦。

    天子決塞,動大水,王後夫人薨,不然則羽卵者段,毛胎者贕,孕婦銷棄,草木根本不美。

    七十二日而畢。

     【譯文】 第一是農事,第二是器用,第三是人力與生産相稱,治理則屬于第四,教化為第五,管理為第六,建立事業為第七,進行修剪整治為第八,終止結束為第九。

    到了九,然後就可以配備五官于六府之中,就象配五聲于六律之中&mdash樣。

     每年經六個月為冬、夏至,因此,人的卦象有六爻,六爻是可以通乎天地的。

    天道以九數為制,地道以八數為制,人道以六數為制。

    天子以天為父,以地為母,借此以開發萬物,總于一統。

    能通曉九功、六府、三事者,就可以成為明哲的天子。

    要修平水土,以防備兇年饑謹;平價發放糧食,以救濟不赈之民。

    治祭袍于土地,以觀察土地财利;修養内心,以合于一精一氣要求。

    已經符合一精一氣要求就應當經常保持,經常保持也就有了規範。

    要審合音聲,研究十二鐘的音律,使之反映人情。

    人情已經悟透,萬物已經盡知,然後就可以稱為有德之君了。

     所以,通曉一陽一氣,是為從事于天,即掌握日月運行規律,以用于人民;通曉一陰一氣,是為了從事于地,即掌握星曆節氣,以明确其運行次序。

    通曉這些學問然後付諸實踐,那麼,就是神築不顯靈,神龜不蔔卦,也是可以治理得最好的。

    從前,黃帝得蚩尤為相而明察天道,得大常為相而明察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