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

關燈
東西,也沒有不可以讓它停留的地方。

    它可以聚集在天空和地上,包藏在萬物的内部,産生于金石中間,又集合在一切生命的身上。

    所以說,水比于神。

    水集合在草木上,根子就能長到相當的深度,花朵就能開出相當的數目,果實就能收得相當的數量。

    鳥獸得到水,形體就能肥大,羽毛就能豐滿,毛色花紋鮮明而顯著。

    萬物沒有不充分發展生機并回到它的常态的,這是因為它們内部所含藏的水都有相當份量的緣故。

     玉所以貴重,是因為它表現有九種品德。

    一溫一潤而有光澤,是它的仁。

    清澈而有紋理,是它的&ldquo智&rdquo。

    堅硬而不屈縮,是它的義。

    清正而不傷人,是它的品節。

    鮮明而不垢污,是它的純潔。

    可折而不可屈,是它的勇。

    缺點與優點都可以表現在外面,是它的誠實。

    華美與光澤相互滲透而不互相侵犯,是它的寬容。

    敲擊起來,其聲音清揚遠聞,純而不亂,是它的有條理。

    所以君主總是把玉看得很貴重,收藏它作為寶貝,制造它成為符瑞,玉的九種品德全都表現出來了。

     人,也是水生成的。

    男女一精一氣相合,而由&ldquo水&rdquo流布成一人的形體胚胎。

    胎兒滿三個月就能夠含味。

    什麼是含味呢?含味就是含收五味。

    什麼是五味呢?五味是生成五髒的。

    酸管脾髒,鹹管肺髒,辣管腎髒,苦管肝髒,甜管心髒。

    五髒都已具備,然後才生出五種内部組織。

    脾生膈膜,肺生骨路,腎生腦,肝生革,心則生肉,五種内部組織都已具備,然後發生為九竅,從脾發生鼻,從肝發生目,從腎發生耳,從肺發生其它孔竅。

    滿五個月,形體完成;滿十個月。

    嬰孩就生出來了。

    生出來後,目就能看,耳就能聽,心就能思慮。

    目所能看到的,不僅是山嶽丘陵,也能看到荒忽的東西,耳所能聽到的,不僅是雷鳴鼓響,也能聽到細小的聲音、所能想到的,不僅是大的事物,也能想到細微的情況。

     所以,水聚集在玉中就生出玉的九種品德。

    水凝聚留滞而成為人,就生出九竅和五慮。

    這就是水的一精一、粗凝聚,能存而不能亡的例子。

     也有隐伏在幽暗中,既能存而又能亡的,老龜和龍便是。

    龜生在水裡,占蔔時用火烤灼龜甲,便成為萬物的先知,禍福的征驗。

    龍生在水裡,它能夠身披五色而泛遊,所以成為神。

    它要變小,就變得象蠶和蠾;變大,就包涵着天和地;他要向上,就升入雲氣之中;向下,就潛入深泉之内。

    變化沒有固定的日期,上下不拘規定的時限,這就叫作神。

    龜和龍是隐伏在幽暗之處,既能存而又能亡的。

     或者在某個時代有所出現,或者在某個時代不出現的,是蟡的和慶忌的産生。

    所以,數百年的涸澤,而山谷沒有移位,水源沒有斷絕的地方,就要産生慶忌。

    慶忌的形狀象人,他的身長隻有四寸,穿着黃衣,戴着黃帽,打着黃色的華蓋,騎着小馬,喜歡快跑,要是叫着它的名字,可以使它跑千裡之外而一天往返。

    這是涸澤之中的一精一怪。

    至于涸川中的一精一怪,則是從購産生的。

    蟡是一頭兩身,它的形狀象蛇,身長八尺,要是叫着它的名字,可以使它捉取魚鼈。

    這是涸川裡面的一種水一精一。

     所以,水的一精一、粗凝聚,隻能存在不能隐沒的,是人和玉的産生。

    隐伏在幽暗中,能存又能隐沒的,則是老龜和龍。

    或者某個時代出現。

    或者某個時代不出現的,就是蟡和慶忌。

    所以人人都習慣了水,隻有管子能從法則上去了解它;人人都占有了水,隻有管子能夠掌握利用它。

     因此,什麼可以叫作具備一切的呢?水就是具備一切的。

    萬物沒有不靠水生存的,隻要了解萬物的真正寄托就能證實這個道理。

    具備&mdash切的,就是水。

    所以說:水是什麼?水是萬物的本原,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處,美和醜、賢和不肖、愚蠢無知和才華出衆都是由它産生的。

    怎樣了解水是這樣的呢?試看齊國的水迫急而流盛,所以齊國人就貪婪,粗暴而好勇。

    楚國的水柔弱而清白,所以楚國人就輕捷、果斷而敢為。

    越國的水濁重而浸蝕土壤,所以越國人就愚蠢、妒忌而污穢。

    泰國的水濃聚而遲滞,淤濁而混雜,所以秦國人就貪婪、殘暴、狡猾而好殺伐。

    晉國的水苦澀而渾濁,淤滞而混雜,所以晉國人就谄谀而包藏僞詐,巧佞而好财利。

    燕國的水深聚而柔弱,沉滞而混雜,所以燕國人就愚憨而好講堅貞,輕急而不怕死。

    宋國的水輕強而清明,所以宋國人就純樸平易喜歡公正。

    因此聖人改造世俗,了解情況看水。

    水若純潔則人心正,水若清明則人心平易。

    人心正就沒有污濁的欲一望,人心平易就沒有邪惡的行為。

    所以,聖人治世,不去告誡每個人,不去勸說每一戶,關鍵隻在于掌握着水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