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美惡、賢不官、愚俊之所生也。
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
故曰:水,具材也。
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一精一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而止,正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己獨赴下,卑也。
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
準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質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是以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淡也,違非得失之質也,是以無不滿,無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萬物,産于金石,集于諸生,故曰水神。
集于草木,根得其度,華得其數,實得其量,烏魯得之,形體肥大,羽毛豐茂,文理明著。
萬物莫不盡其幾、反其常者,水之内度适也。
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
夫玉一溫一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刿,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适皆見,一精一也;茂華光澤,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徹遠,純而不殺,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室,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
人,水也。
男女一精一氣合,而水流形。
三月如咀。
咀者何?曰五味。
五昧者何?曰五藏。
酸主脾,鹹主肺,辛主腎,苦主肝,甘主心。
五藏已具,而後生肉。
脾生隔,肺生骨,腎生腦,肝生革,心生肉。
五内已具,而後發為九竅。
脾發為鼻,肝發為目,腎發為耳,肺發為竅。
五月而成,十月而生。
生而目視,耳聽,心慮。
目之所以視,非特山陵之見也,察于荒忽。
耳之所聽,非特雷鼓之聞也,察幹淑湫。
心之所慮,非特知于粗粗也,察于微眇,故修要之一精一。
是以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
凝蹇而為人,而九竅五慮出焉。
此乃其一精一也一精一粗濁蹇能存而不能亡者也。
伏暗能存而能亡者,蓍龜與龍是也。
龜生于水,發之于火,于是為萬物先,為禍福正。
龍生幹水,被五色而遊,故神。
欲小則化如蠶蠋,欲大則藏于天下,欲尚則淩于雲氣,欲下則入千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謂之神。
龜與龍,伏暗能存而能亡者也。
或世見,或世不見者,牛蟡與慶忌。
故涸澤數百歲,谷之不徙,水之不絕者,生慶忌。
慶忌者,其狀若人,其長四寸,衣黃衣,冠黃冠,戴黃蓋,乘小馬,好疾馳,以其名呼之,可使千裡外一日反報,此涸澤之一精一也。
涸川之一精一者,生于蟡。
蟡者,一頭而兩身,其形若蛇,其長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魚鼈。
此涸川水之一精一也。
是以水之一精一粗濁蹇,能存而不能亡者,生人與玉。
伏暗能存而亡者,蓍龜與龍。
或世見或不見者、蟡與慶忌。
故人皆服之,而管子則之。
人皆有之,而管子以之。
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
萬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為之正。
具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産也。
何以知其然也?夫齊之水道躁而複,故其民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輕果而賊;越之水濁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冣而稽,淤滞而雜,故其民貪戾罔而好事;齊晉之水枯旱而運,淤滞而雜,故其民谄谀葆詐,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雜,故其民愚戆而好貞,輕疾而易死;宋之水輕勁而清,故其民閑易而好正。
是以聖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
故水一則人心正,水清則民心易。
一則欲不污,民心易則行無邪。
是以聖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戶說也,其樞在水。
【譯文】 地,是萬物的本原,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處,美與醜,賢與不肖,愚蠢無知與才華出衆都是由它産生的。
水,則是地的血氣,它象人身的筋脈一樣,在大地裡流通着。
所以說,水是具備一切的東西。
怎樣了解水是這樣的呢?回答說:水柔弱而且清白,善于洗滌人的穢惡,這是它的仁。
看水的顔色雖黑,但本質則是白的,這是它的誠實。
計量水不必使用平鬥斜的概,滿了就自動停止,這是它的正。
不拘什麼地方都可以流去,一直到流布平衡而止,這是它的義。
人皆攀高,水獨就下,這是它的謙卑。
謙卑是&ldquo道&rdquo的所在,是帝王的氣度,而水就是以&ldquo卑&rdquo作為聚積的地方。
如果說,準是五種量器的根據,素是五種顔色的基礎,淡是五種味道的中心,那麼,水便是萬物的&ldquo根據&rdquo,一切生命的&ldquo中心&rdquo,一切是非得失的基礎。
所以,水是沒有不可以被它充滿的
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
故曰:水,具材也。
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一精一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而止,正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己獨赴下,卑也。
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
準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質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是以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淡也,違非得失之質也,是以無不滿,無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萬物,産于金石,集于諸生,故曰水神。
集于草木,根得其度,華得其數,實得其量,烏魯得之,形體肥大,羽毛豐茂,文理明著。
萬物莫不盡其幾、反其常者,水之内度适也。
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
夫玉一溫一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刿,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适皆見,一精一也;茂華光澤,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徹遠,純而不殺,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室,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
人,水也。
男女一精一氣合,而水流形。
三月如咀。
咀者何?曰五味。
五昧者何?曰五藏。
酸主脾,鹹主肺,辛主腎,苦主肝,甘主心。
五藏已具,而後生肉。
脾生隔,肺生骨,腎生腦,肝生革,心生肉。
五内已具,而後發為九竅。
脾發為鼻,肝發為目,腎發為耳,肺發為竅。
五月而成,十月而生。
生而目視,耳聽,心慮。
目之所以視,非特山陵之見也,察于荒忽。
耳之所聽,非特雷鼓之聞也,察幹淑湫。
心之所慮,非特知于粗粗也,察于微眇,故修要之一精一。
是以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
凝蹇而為人,而九竅五慮出焉。
此乃其一精一也一精一粗濁蹇能存而不能亡者也。
伏暗能存而能亡者,蓍龜與龍是也。
龜生于水,發之于火,于是為萬物先,為禍福正。
龍生幹水,被五色而遊,故神。
欲小則化如蠶蠋,欲大則藏于天下,欲尚則淩于雲氣,欲下則入千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謂之神。
龜與龍,伏暗能存而能亡者也。
或世見,或世不見者,牛蟡與慶忌。
故涸澤數百歲,谷之不徙,水之不絕者,生慶忌。
慶忌者,其狀若人,其長四寸,衣黃衣,冠黃冠,戴黃蓋,乘小馬,好疾馳,以其名呼之,可使千裡外一日反報,此涸澤之一精一也。
涸川之一精一者,生于蟡。
蟡者,一頭而兩身,其形若蛇,其長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魚鼈。
此涸川水之一精一也。
是以水之一精一粗濁蹇,能存而不能亡者,生人與玉。
伏暗能存而亡者,蓍龜與龍。
或世見或不見者、蟡與慶忌。
故人皆服之,而
人皆有之,而管子以之。
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
萬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為之正。
具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産也。
何以知其然也?夫齊之水道躁而複,故其民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輕果而賊;越之水濁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冣而稽,淤滞而雜,故其民貪戾罔而好事;齊晉之水枯旱而運,淤滞而雜,故其民谄谀葆詐,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雜,故其民愚戆而好貞,輕疾而易死;宋之水輕勁而清,故其民閑易而好正。
是以聖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
故水一則人心正,水清則民心易。
一則欲不污,民心易則行無邪。
是以聖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戶說也,其樞在水。
【譯文】 地,是萬物的本原,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處,美與醜,賢與不肖,愚蠢無知與才華出衆都是由它産生的。
水,則是地的血氣,它象人身的筋脈一樣,在大地裡流通着。
所以說,水是具備一切的東西。
怎樣了解水是這樣的呢?回答說:水柔弱而且清白,善于洗滌人的穢惡,這是它的仁。
看水的顔色雖黑,但本質則是白的,這是它的誠實。
計量水不必使用平鬥斜的概,滿了就自動停止,這是它的正。
不拘什麼地方都可以流去,一直到流布平衡而止,這是它的義。
人皆攀高,水獨就下,這是它的謙卑。
謙卑是&ldquo道&rdquo的所在,是帝王的氣度,而水就是以&ldquo卑&rdquo作為聚積的地方。
如果說,準是五種量器的根據,素是五種顔色的基礎,淡是五種味道的中心,那麼,水便是萬物的&ldquo根據&rdquo,一切生命的&ldquo中心&rdquo,一切是非得失的基礎。
所以,水是沒有不可以被它充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