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心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建當立有,以靖為宗,以時為寶,以政為儀,和則能久。
非吾儀雖利不為,非吾當雖利不行,非吾道雖利不取。
上之随天,其次随人。
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
故其言也不廢,其事也不随。
原始計實,本其所生。
知其象則索其形,緣其理則知其情,索其端則知其名。
故苞物衆者,莫大于天地;化物多者,莫多于日月;民之所急,莫急于水火。
然而,天不為一物在其時,明君聖人亦不為一人枉其法。
天行其所行而萬物被其利,聖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
是故萬物均、既誇衆百姓平矣。
是以聖人之治也,靜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
正名自治之,奇身名廢。
名正法備,則聖人無事。
不可常居也,不可廢舍也。
随變斷事也,知時以為度。
大者寬,小者局,物有所餘有所不足。
兵之出,出于人;其人入,入于身。
兵之勝,從于适;德之來,從于身。
故曰:祥于鬼者義于人,兵不義不可,強而驕者損其強,弱而驕者亟死亡;強而卑義信其強,弱而卑義免于罪。
是故驕之餘卑,卑之餘驕。
道者,一人用之,不聞有餘;天下行之,不聞不足。
此謂道矣。
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盡行之而天下服,殊無取焉則民反,其身不免于賊。
左者,出者也;右者,人者也。
出者而不傷人,入者自傷也。
不日不月,而事以從;不蔔不筮,而謹知吉兇。
是謂寬乎形,徒居而緻名。
去善之言,為善之事,事成而顧反無名。
能者無名,從事無事。
審量出入,而觀物所載。
孰能法無法乎?始無始乎?終無終乎?弱無弱乎?故曰:美哉岪岪。
故曰有中有中,孰能得夫中之衷乎?故曰功成者隳,名成者虧。
故曰,孰能棄名與功而還與衆人同?孰能棄功與名而還反無成?無成有貴其成也,有成貴其無成也。
日極則仄,月滿則虧。
極之徒仄,滿之徒虧,巨之徒滅。
孰能己無乎?效夫天地之紀。
人言善亦勿聽,人言惡亦勿聽,持而待之,空然勿兩之,淑然自清。
無以旁言為事成,察而征之,無聽辯,萬物歸之,美惡乃自見。
天或維之,地或載之。
天莫之維,則天以墜矣;地莫之載,則地以沉矣。
夫天不墜,地不沉,夫或維而載之也夫!又況于人?人有治之,辟之若夫雷鼓之動也。
夫不能自搖者,夫或搖之。
夫或者何?若然者也。
視則不見,聽則不聞,灑乎天下滿,不見其塞。
集于顔色,知于肌膚,責其往來,莫知其時。
薄乎其方也,韕乎其圜也,韕韕乎莫得其門。
故口為聲也,耳為聽也,目有視也,手有指也,足有履也,事物有所比也。
&ldquo當生者生,當死者死&rdquo,言有西有東,各死其鄉。
置常立儀,能守貞乎?常事通道,能官人乎?故書其惡者,言其薄者。
上聖之人,口無虛一習一也,手無虛指也,物至而命之耳。
發于名聲,凝于體色,此其可谕者也。
不發于名聲,不凝于體色,此其不可谕者也。
及至于至者,教存可也,教亡可也。
故曰:濟于舟者和于水矣,義于人者祥其神矣。
事有适,而無适,若有适;觿解,不可解而後解。
故善舉事者,國人莫知其解。
為善乎,毋提提;為不善乎,将陷于刑。
善不善,取信而止矣。
若左若右,正中而已矣。
縣乎日月無已也。
愕愕者不以天下為憂,剌剌者不以萬物為策,孰能棄剌剌而為愕愕乎? 難言憲術,須同而出。
無益言,無損言,近可以免。
故曰:知何知乎?謀何謀乎?審而出者彼自來。
自知曰稽,知人曰濟。
知苟适,可為天下周。
内固之,一可為長久。
論而用之,可以為天下王。
天之視而一精一,四璧而知請,壤土而與生。
能若夫風與波乎?唯其所欲适。
故子而代其父,曰義也,臣而代其君,曰篡也。
篡何能歌?武王是也。
故曰:孰能去辯與巧,而還與衆人同道?故曰:思索一精一者明益衰,德行修者王道狹,卧名利者寫生危,知周于六一合之内者,吾知生之有為阻也。
持而滿之,乃其殆也。
名滿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名進而身退,天之道也。
滿盛之國,不可以仕任;滿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一交一。
道之大如天,其廣如地,其重如石,其輕如羽。
民之所以,知者寡。
故曰:何道之近而莫之與能服也,棄近而就遠何以費力也。
故曰:欲愛吾身,先知吾情,君親六一合,以考内身。
以此知象,乃知行情。
既知行情,乃知養生。
左右
非吾儀雖利不為,非吾當雖利不行,非吾道雖利不取。
上之随天,其次随人。
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
故其言也不廢,其事也不随。
原始計實,本其所生。
知其象則索其形,緣其理則知其情,索其端則知其名。
故苞物衆者,莫大于天地;化物多者,莫多于日月;民之所急,莫急于水火。
然而,天不為一物在其時,明君聖人亦不為一人枉其法。
天行其所行而萬物被其利,聖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
是故萬物均、既誇衆百姓平矣。
是以聖人之治也,靜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
正名自治之,奇身名廢。
名正法備,則聖人無事。
不可常居也,不可廢舍也。
随變斷事也,知時以為度。
大者寬,小者局,物有所餘有所不足。
兵之出,出于人;其人入,入于身。
兵之勝,從于适;德之來,從于身。
故曰:祥于鬼者義于人,兵不義不可,強而驕者損其強,弱而驕者亟死亡;強而卑義信其強,弱而卑義免于罪。
是故驕之餘卑,卑之餘驕。
道者,一人用之,不聞有餘;天下行之,不聞不足。
此謂道矣。
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盡行之而天下服,殊無取焉則民反,其身不免于賊。
左者,出者也;右者,人者也。
出者而不傷人,入者自傷也。
不日不月,而事以從;不蔔不筮,而謹知吉兇。
是謂寬乎形,徒居而緻名。
去善之言,為善之事,事成而顧反無名。
能者無名,從事無事。
審量出入,而觀物所載。
孰能法無法乎?始無始乎?終無終乎?弱無弱乎?故曰:美哉岪岪。
故曰有中有中,孰能得夫中之衷乎?故曰功成者隳,名成者虧。
故曰,孰能棄名與功而還與衆人同?孰能棄功與名而還反無成?無成有貴其成也,有成貴其無成也。
日極則仄,月滿則虧。
極之徒仄,滿之徒虧,巨之徒滅。
孰能己無乎?效夫天地之紀。
人言善亦勿聽,人言惡亦勿聽,持而待之,空然勿兩之,淑然自清。
無以旁言為事成,察而征之,無聽辯,萬物歸之,美惡乃自見。
天或維之,地或載之。
天莫之維,則天以墜矣;地莫之載,則地以沉矣。
夫天不墜,地不沉,夫或維而載之也夫!又況于人?人有治之,辟之若夫雷鼓之動也。
夫不能自搖者,夫或搖之。
夫或者何?若然者也。
視則不見,聽則不聞,灑乎天下滿,不見其塞。
集于顔色,知于肌膚,責其往來,莫知其時。
薄乎其方也,韕乎其圜也,韕韕乎莫得其門。
故口為聲也,耳為聽也,目有視也,手有指也,足有履也,事物有所比也。
&ldquo當生者生,當死者死&rdquo,言有西有東,各死其鄉。
置常立儀,能守貞乎?常事通道,能官人乎?故書其惡者,言其薄者。
上聖之人,口無虛一習一也,手無虛指也,物至而命之耳。
發于名聲,凝于體色,此其可谕者也。
不發于名聲,不凝于體色,此其不可谕者也。
及至于至者,教存可也,教亡可也。
故曰:濟于舟者和于水矣,義于人者祥其神矣。
事有适,而無适,若有适;觿解,不可解而後解。
故善舉事者,國人莫知其解。
為善乎,毋提提;為不善乎,将陷于刑。
善不善,取信而止矣。
若左若右,正中而已矣。
縣乎日月無已也。
愕愕者不以天下為憂,剌剌者不以萬物為策,孰能棄剌剌而為愕愕乎? 難言憲術,須同而出。
無益言,無損言,近可以免。
故曰:知何知乎?謀何謀乎?審而出者彼自來。
自知曰稽,知人曰濟。
知苟适,可為天下周。
内固之,一可為長久。
論而用之,可以為天下王。
天之視而一精一,四璧而知請,壤土而與生。
能若夫風與波乎?唯其所欲适。
故子而代其父,曰義也,臣而代其君,曰篡也。
篡何能歌?武王是也。
故曰:孰能去辯與巧,而還與衆人同道?故曰:思索一精一者明益衰,德行修者王道狹,卧名利者寫生危,知周于六一合之内者,吾知生之有為阻也。
持而滿之,乃其殆也。
名滿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名進而身退,天之道也。
滿盛之國,不可以仕任;滿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一交一。
道之大如天,其廣如地,其重如石,其輕如羽。
民之所以,知者寡。
故曰:何道之近而莫之與能服也,棄近而就遠何以費力也。
故曰:欲愛吾身,先知吾情,君親六一合,以考内身。
以此知象,乃知行情。
既知行情,乃知養生。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