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心
關燈
小
中
大
前後,周而複所。
執儀服象,敬迎來者。
今夫來者,必道其道,無遷無衍,命乃長久。
和以反中,形性相葆。
一以無貳,是謂知道。
将欲服之,必一其端,而固其所守。
責其往來,莫知其時,索之于天,與之為期,不失其期,乃能得之。
故曰:吾語若大明之極,大明之明非愛人不予也。
同則相從,反則相距也。
吾察反相距,吾以故知古從之同也。
【譯文】 建立常規常道,應當以虛靜為本,以合于時宜為貴,以正确不偏為準則,這三者協調一緻,就能夠持久不敗。
不合我的準則,雖有利也不去做;不合我的常規,雖有利也不推行;不合我的常道,雖有利也不采用。
首先是适應天道,其次是适應人心。
人們不提倡的事不去應和,天不曾開創的事不去聽從。
所以,其言論不會失效,其事業不會失敗。
追索事物的來源,研讨事物的實質,由此來探索事物生成的根據。
了解現象就可以探查形體,考究道理就可以掌握實情,找到事物的始末,就知道應該給它什麼名稱了。
看來,包藏物類廣泛的,莫大于天地;化育物類衆多的,莫多于日月;人民生活急切需要的,莫急于水火。
然而天不由于某一種物的需要而錯行它的節令,明君聖人也不因為某一個人的需要而錯行它的法度。
天按照它的規律運行,萬物就自然得到它的好處;聖人也按照他的法度行事,百姓就自然得到他的好處。
因此,萬物平衡,百姓也安定了。
所以,聖人治世,總是安靜地在那裡等待着。
事物一到,就循名責實自然地去治理它。
正确的名稱自然治理得好,不正确的名稱自然會被淘汰。
隻要是名稱正确法度完備,聖人是安坐無事的。
名稱與法度不可永遠不變,也不可沒有穩定。
要适應變化來裁斷事物,了解時宜來确定法度。
因為範圍偏大則過寬,偏小則局限;事物發展又是參差不齊。
戰争的出擊,雖是出擊他人;但他人反擊進來,也會危及自身。
戰争的勝利,雖是敵人失敗;但得來這個勝利,還是出自自身的犧牲。
所以說:凡是得福于鬼神者必行義于人,不義的戰争是發動不得的。
強國如果驕傲就損害它的強大,弱國如果驕傲就加速它的死亡;強國謙卑就可以發展它的強大,弱國謙卑就可以免于遭到禍患。
因此,驕縱的結局将是卑陋,謙卑的結局則是矜榮。
道,一個人使用它,沒有聽說有餘;天下人都來行道,也沒有聽說不足。
這就叫作道。
稍稍地按道行事,就稍得其福;大行之;就大得其福;完全按道行事,就得到天下信服;毫不按道行事,則人民反抗,其身不免被害。
左的方位是出生,有的方位是死亡,出生的方位不傷人,死亡的方位自然會有傷人之事的。
不必選擇什麼良辰吉日,依道行事就可以從其心願;不用求神問蔔,依道行事就可以理解吉兇。
這叫作身心閑适,安坐而可以得名。
說了好話,做了好事,事成後還應該回到無名的狀态。
有才能的往往不求出名,真幹事的往往顯得無事。
審量政令的出入,要根據事物的實際承擔能力行事。
誰能做到既能治理好國家而又不用親自去治理?開創了事業而又不用親自去開創?完成了事業而不用自己去親自完成?削弱了敵人而不用親自去削弱他們?這樣才是美好興旺的。
所以說,不插手舉事之中正無偏反而可保持中正,誰能領會這個中正的深刻本質呢?所以說,功成則将下降,名成則将有虧。
所以說,誰能做到放棄功業與名聲而回到普通人的地位呢?誰能做到放棄功業名聲而回到尚無成就的狀态呢?無成就者固然重視成就,有成就者更應重視尚無成就的本色。
太一陽一到了最高之後,便走向偏斜;月亮到了最滿之後,便走向虧缺。
最高的要走向偏斜,最滿的要走向虧缺,最巨大了就将走向死亡。
誰能把自己忘掉呢?學一學天地的運行法則吧。
人們說好,不輕易聽信;說不好,也不輕易聽信。
保留而加以等待,虛心地戒止沖突,終究會寂然自明的。
不要把道聽途說當成事實,進行觀察與考證,不聽信任何巧辯,把萬事萬物歸并到一起,相互比較之下,美、惡就自然顯現出來了。
天好象有個東西在維系着,地好象有個東西在擎載着。
天若沒有東西維系着它。
就将墜下來了;地若沒有東西擎載着它,就會沉下去了,天不墜,地不沉,或者正是有個什麼東西在維系而擎載着它們的吧!何況于人呢?人也是有某種力量在支配着他,就象鼓被敲擊
執儀服象,敬迎來者。
今夫來者,必道其道,無遷無衍,命乃長久。
和以反中,形性相葆。
一以無貳,是謂知道。
将欲服之,必一其端,而固其所守。
責其往來,莫知其時,索之于天,與之為期,不失其期,乃能得之。
故曰:吾語若大明之極,大明之明非愛人不予也。
同則相從,反則相距也。
吾察反相距,吾以故知古從之同也。
【譯文】 建立常規常道,應當以虛靜為本,以合于時宜為貴,以正确不偏為準則,這三者協調一緻,就能夠持久不敗。
不合我的準則,雖有利也不去做;不合我的常規,雖有利也不推行;不合我的常道,雖有利也不采用。
首先是适應天道,其次是适應人心。
人們不提倡的事不去應和,天不曾開創的事不去聽從。
所以,其言論不會失效,其事業不會失敗。
追索事物的來源,研讨事物的實質,由此來探索事物生成的根據。
了解現象就可以探查形體,考究道理就可以掌握實情,找到事物的始末,就知道應該給它什麼名稱了。
看來,包藏物類廣泛的,莫大于天地;化育物類衆多的,莫多于日月;人民生活急切需要的,莫急于水火。
然而天不由于某一種物的需要而錯行它的節令,明君聖人也不因為某一個人的需要而錯行它的法度。
天按照它的規律運行,萬物就自然得到它的好處;聖人也按照他的法度行事,百姓就自然得到他的好處。
因此,萬物平衡,百姓也安定了。
所以,聖人治世,總是安靜地在那裡等待着。
事物一到,就循名責實自然地去治理它。
正确的名稱自然治理得好,不正确的名稱自然會被淘汰。
隻要是名稱正确法度完備,聖人是安坐無事的。
名稱與法度不可永遠不變,也不可沒有穩定。
要适應變化來裁斷事物,了解時宜來确定法度。
因為範圍偏大則過寬,偏小則局限;事物發展又是參差不齊。
戰争的出擊,雖是出擊他人;但他人反擊進來,也會危及自身。
戰争的勝利,雖是敵人失敗;但得來這個勝利,還是出自自身的犧牲。
所以說:凡是得福于鬼神者必行義于人,不義的戰争是發動不得的。
強國如果驕傲就損害它的強大,弱國如果驕傲就加速它的死亡;強國謙卑就可以發展它的強大,弱國謙卑就可以免于遭到禍患。
因此,驕縱的結局将是卑陋,謙卑的結局則是矜榮。
道,一個人使用它,沒有聽說有餘;天下人都來行道,也沒有聽說不足。
這就叫作道。
稍稍地按道行事,就稍得其福;大行之;就大得其福;完全按道行事,就得到天下信服;毫不按道行事,則人民反抗,其身不免被害。
左的方位是出生,有的方位是死亡,出生的方位不傷人,死亡的方位自然會有傷人之事的。
不必選擇什麼良辰吉日,依道行事就可以從其心願;不用求神問蔔,依道行事就可以理解吉兇。
這叫作身心閑适,安坐而可以得名。
說了好話,做了好事,事成後還應該回到無名的狀态。
有才能的往往不求出名,真幹事的往往顯得無事。
審量政令的出入,要根據事物的實際承擔能力行事。
誰能做到既能治理好國家而又不用親自去治理?開創了事業而又不用親自去開創?完成了事業而不用自己去親自完成?削弱了敵人而不用親自去削弱他們?這樣才是美好興旺的。
所以說,不插手舉事之中正無偏反而可保持中正,誰能領會這個中正的深刻本質呢?所以說,功成則将下降,名成則将有虧。
所以說,誰能做到放棄功業與名聲而回到普通人的地位呢?誰能做到放棄功業名聲而回到尚無成就的狀态呢?無成就者固然重視成就,有成就者更應重視尚無成就的本色。
太一陽一到了最高之後,便走向偏斜;月亮到了最滿之後,便走向虧缺。
最高的要走向偏斜,最滿的要走向虧缺,最巨大了就将走向死亡。
誰能把自己忘掉呢?學一學天地的運行法則吧。
人們說好,不輕易聽信;說不好,也不輕易聽信。
保留而加以等待,虛心地戒止沖突,終究會寂然自明的。
不要把道聽途說當成事實,進行觀察與考證,不聽信任何巧辯,把萬事萬物歸并到一起,相互比較之下,美、惡就自然顯現出來了。
天好象有個東西在維系着,地好象有個東西在擎載着。
天若沒有東西維系着它。
就将墜下來了;地若沒有東西擎載着它,就會沉下去了,天不墜,地不沉,或者正是有個什麼東西在維系而擎載着它們的吧!何況于人呢?人也是有某種力量在支配着他,就象鼓被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