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術上

關燈
dquo不怵乎好,不迫乎惡。

    &rdquo惡不失其理,欲不過其情,故曰:&ldquo君子&rdquo。

    &ldquo恬愉無為,去智與故&rdquo,言虛素也。

    &ldquo其應非所設也,其動非所取也&rdquo,此言因也。

    因也者,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

    感而後應,非所設也;緣理而動,非所取也,&ldquo過在自用,罪在變化&rdquo:自用則不虛,不虛則仵于物矣;變化則為生,為生則亂矣。

    故道貴因。

    因者,因其能者,言所用也。

    &ldquo君子之處也若無知&rdquo,言至虛也;&ldquo其應物也若偶之&rdquo,言時适也、若影之象形,響之應聲也。

    故物至則應,過則舍矣。

    舍矣者,言複所于虛也。

     【譯文】 心在人一體,處于君的地位;九竅各有功能,有如百官各有職務。

    心的活動合于正道,九竅就能按常規工作;心充滿了嗜欲,眼就看不見顔色,耳就聽不到聲音。

    所以說:在上位的脫離了正道,居下位的就荒怠職事。

    不要代替馬去跑,讓它自盡其力;不要代替鳥去飛,讓它充分使用其羽翼。

    不要先物而動,以觀察事物的運動規律。

    動則失掉為君的地位,靜就可以自然地掌握事物運動規律了。

     道,離人不遠而難以探其窮盡,與人共處而難以掌握。

    使欲念空虛,神道就将來到心裡;欲念掃除不淨,神道就不肯留處。

    人人都想得到智慧,但不知道怎樣才能獲得智慧。

    智慧呵,智慧呵,應把它投之海外而不可空自強求。

    追求智慧不如保持心的空虛。

    聖人就是無所追求的,所以能夠做到&ldquo虛&rdquo。

     虛無無形叫作道,化育萬物叫作德,擺正君臣父子這類人間的關系叫作義,尊卑揖讓、貴賤有别以及親疏之間的體統叫作禮,繁簡、大小的事務都使之遵守統一規範,并規定殺戮禁誅等事叫作法。

     大道,可以适應它而不能說得明白。

    真一人的理論,不偏不頗,不從口裡說出。

    不在表情上流露,四海的人,又誰能知道他的法則呢? 天是虛的,地是靜的,&rdquo所以沒有差錯。

    清掃房屋。

    開放門戶,排除私欲,不要主觀成見。

    神明就似乎出現了;事物總是紛雜地好象很亂,靜下來就自然有條不紊。

    能力再強也不能把一切事情都包攬起來,智慧再高也不能把所有事情都謀劃周到。

    物的自身本來有它&mdash定的形體,形體自身本來有它一定的名稱,立名正合于實際,就叫作聖人。

    所以。

    必須懂得什麼是不由自己去說的理論,不用親自去做的事業,然後才懂得道的要領。

    盡管萬物的形态千差萬别,但從不違背萬物自身的規律,所以能成為天下萬物的始祖。

     人可以用殺戮來鎮壓,這是因為他們怕死;可以用不利之事來阻止,這是因為他們貪利。

    所以君子不被愛好之事所誘一惑,不被厭惡之事所脅迫,安愉無為,消除了智謀和故巧。

    他的處事,不是出于他自己的主觀籌劃;他的行動,不是出于他自己的主觀擇取。

    有過錯在于自以為是,發生罪過在于妄加變化。

    因此。

    有道的君子,他在自處的時候,象是沒有知識;他在治理事物時,象是隻起配合的作用,這就是靜因之道。

     &ldquo心在人一體,處于君的地位;九竅各有的功能,有如百官的職務一樣。

    &rdquo這是說耳目是管視聽的器一官,心不去幹預視聽的職守,器一官就得以盡到它們的本分。

    心裡有了嗜欲雜念,那就有東西也看不見,有聲音也聽不到。

    所以說:上離其道,下失其事。

    所以說:心的功能,就是用虛靜無為來管轄九竅的。

    所以叫作&ldquo君&rdquo。

    &ldquo不要代替馬去跑&rdquo,&ldquo不要代替鳥去飛&rdquo,這是說不要取代各個能者的功用,不要幹預下面的操作。

    所謂&ldquo不要先物而動&rdquo,是因為搖擺就不能鎮定,躁動就不能平靜,就是說&ldquo動&rdquo就不可能好好觀察事物了。

    &ldquo位&rdquo,指所處的地位。

    人君處在一陰一的地位。

    一陰一的性質是靜,所以說&ldquo動則失位&rdquo。

    處在一陰一的地位可以控制一陽一,處在靜的地位可以掌握動,所以說&ldquo靜乃自得&rdquo。

     道在天地之間,無限大又無限小,所以說&ldquo不遠而難極也&rdquo。

    虛與人之間沒有什麼距離,但隻有聖人能做到虛,所以說&ldquo并處而難得&rdquo。

    人們所要記住的是心意專一。

    清除欲念則心意疏通,疏通則虛靜。

    虛靜就可以專一。

    心意專一則獨立于萬物之上,獨立則明察一切,明察一切就到達神的境界了。

    神是最高貴的,館舍不加掃除,貴人就不來居住了。

    所以說&ldquo不潔則神不處&rdquo。

    所謂&ldquo人皆欲知而莫索之&rdquo,就是說,人們所認識的對象是外界事物,而人們認識的主體是心。

    不把心修養好,怎麼能認識外界事物?修養心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