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下

關燈
主執政,一寵一臣内侍不敢窺伺君主的意圖。

    因為刑罰首先施行于親近;大臣不能侵奪君主的權勢,因為勾結私一黨一者被殺的事實,是明确的。

    做人君的能夠遠離讒言謅語,廢除拉幫結一黨一,使那些一婬一邪悖亂和遊蕩求食之徒。

    不能混入朝廷為官,這是防止詐僞,限制奸邪,鞏固國家和保全自身的途徑。

     做君主的,統治群臣百姓,是通過左右大臣實現的。

    所以左右大&lsquo臣是群臣與君主之間的中間參與者。

    制度法令向人民布置,必須經過左右的大臣。

    左右大臣把可以緩辦的命令改為急辦,就可以因為急辦對人民獵取權威;又把應當急辦的命令改為緩力、,就可以因為緩辦對人民表示恩惠。

    君主的權威與恩惠轉移到左右大臣的手裡,做君主的就危險了。

    把官吏的賢能或不肖報告君主的,必定經過左有的大臣;把各地方的民财、民力貢獻給君主的,也必定經過左有的大臣。

    左右大臣能把賢能說成不肖,把不肖說成賢能,而可以在下面結成私一黨一。

    又能用民财與民力去誘一惑君主,而可以在上面邀取功勞。

    同時在君主和臣民中間兩頭謀求私利,緻使官爵和法制對他都不起作用,做君主的就危險了。

    先于君主來行獎,這是侵奪君主的行賞大權和恩惠;先于君主來行罰,這是侵奪君主的懲罰大權和威嚴;在外面制造謠言,這是威脅君主;扣壓命令不公布,這是封鎖君主。

    這由種情況全部發生,而君主還不知道,國家的危險就可以坐着等待到來了。

     神聖的人做王,仁智的人做國君,威武勇敢的人做官長,這本是天道和人情。

    依照天道和人情,通顯的人做君主,卑窮的人做臣仆,這是規律性所決定的,所以,主管謀劃的人,不參與具體事務;親身參與事務工作的,不管掌握原則。

    所以,做君主的隻謀慮思患而不從事勞作;做百姓的隻從事勞作而不管謀慮思患。

    君臣上下的職分明确定下來,禮制就建立起來了。

    所以,用人民來服事君上,用勞力來服事賢明,用形體來服事心靈,這就是事物的道理。

    心的功能考慮舉止動作,形體的功能是實踐俯仰屈伸。

    考慮舉止動作的管号令,實踐俯仰屈伸的主管勞力。

    主管勞力的要方正,主管号令的要圓通。

    圓的長于運轉,運轉的能變通,變通就可以和諧。

    方的往往固執,固執的能堅定,堅定就可以信誠。

    君主用物利協調群臣,群臣用守本分來表示誠信,上下就不會有偏差了。

    所以說,做君主的要主持寬仁,做臣子的要謹守信用,這就是所說的上下之禮。

     君主在國都,如同心在身體一樣。

    道德規範樹立在上面,百姓就在下面受到教化。

    戒慎之心形成在裡面。

    容貌就在外面表現出來。

    所謂&ldquo正&rdquo,是表明君主德行的。

    知道怎樣适合自己,就知道怎樣适合于臣民,這是順從道理來、考慮問題的結果。

    如果發現有不适合臣民的地方,就回過頭來修正自己,這是返回到根本的方法。

    對自己要求的多,德行就可以樹立;對人民要求的少,人民就易于供一應。

    所以,做君主的要向上注意,做人臣的要向下一注意。

    向上注意。

    即掌握天時并安排民力;向下一注意即開發地利并增長财富。

    所以能整饬治國大義,研究天時季節,向上禮敬神明,向下義待大臣,這才是明君的治國之道。

    能夠依法辦事而不遷就逢迎,上面用來糾正君主的過失,下面用來救濟人民的困難,這才是忠臣的行為。

     明君在上,忠臣佐之,則齊民以政刑、牽于衣食之利,故願而易使,愚而易塞。

    君子食于道,小人食于力,分民。

    威無勢也無所立,事無為也無所生,若此,則國平而奸省矣。

     明君在上位,加上忠臣的輔佐,就可以用政策和刑罰來整治人民,使人民都關心衣食之利,這樣,人民就樸實而容易使用,愚昧而容易控制。

    君子依靠治國之道來生活。

    平民依靠出力勞動來生活,這就是本分。

    君子沒有什麼權勢,就無從樹立個人的威望;小人沒有什麼作為,就無從生産财富。

    按這個本分去做。

    國家才能安定,壞人才能減少。

     君子靠治國之道來生活,義理就可以詳備,禮制就可以彰明。

    義理詳備。

    禮制彰明,倫理的等級就沒有人敢于超越,即使擁有兵車和士卒的大夫也不敢存在僥幸作亂的心理,這樣,君主就可以沒有危險了。

    平民靠出力勞動生活